銀行視角下小微企業信貸研討

時間:2022-04-09 09:24:04

導語:銀行視角下小微企業信貸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銀行視角下小微企業信貸研討

銀行對于小微企業信貸現存問題

盡管大多數銀行對于積極和穩健的發展小微企業貸款持肯定態度(陳忠陽、郭三野、劉呂科,2009),但現在銀行在小微企業信貸方面依然存在問題,可簡要歸結為成本和風險較高,小微企業人才隊伍缺乏,信貸機制、產品不夠系統等問題。在來自銀行內部的原因中,在有了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后,各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有所緊縮(黃憲、吳克保,2009),能覆蓋到小微企業的貸款的比例更小。一方面是由于對于小微企業信貸,倘若使用和中型以上企業的貸款流程,整個放貸流程略長,且耗費大量成本,而對于小微企業“短、頻、急”的融資特點,銀行不僅成本較高,且放款時間較長,使得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及時的滿足;另一方面,我國缺乏發達國家高質量的信用數據庫,這就導致不能以一套系統的、標準化的評分模型來給小微企業的信貸定價,而是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客戶經理的主觀因素,這就導致了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測評不準。如降低信貸成本,又可能造成信貸風險的加大,提高違約的損失,故而降低成本和控制風險在小微企業信貸中體現為一個突出的兩難問題。而在來自外部原因的影響下,由于金融領域利率管制,我國銀行在很長時間內更愿意發放貸款給償還率更高的大型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金融機構更加偏好給大中型企業服務。這就導致了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出現空白,于是我國表現出小額貸款公司、民間融資等形式“影子銀行”,以高于銀行的利率放貸,取得市場份額。這正說明對于銀行,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銀行還大有可為,但由于銀行對于小微企業信貸不重視的歷史原因,加之小微企業信息不透明、差異性較大,使得無論是專業人才,還是小微企業信貸機制、產品和服務等,都未能及時跟上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小微企業信貸的發展思路

2012年4月19日,國務院發文《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發文明確指出商業銀行應對小微企業給予信貸支持。而之后的非對稱減息,使得銀行利差相對縮小,小微企業信貸相對寬廣的利潤空間應該得到銀行關注。銀行的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應當乘著政策的春風,加快腳步開展起來。1.建立人才隊伍培養,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小微企業信貸的人才隊伍培養與儲備是穩健發展此業務的必然要求,小微企業的信貸人員由于其特殊性,必須有很強的原則性及責任心,方能減少貸款信息的隱瞞、作假等問題,有了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加上自身對小微企業信貸堅實的業務能力,才能形成過硬的人才隊伍。而在制度上,要形成健全的激勵支持,既要適度授權給信貸人員,同時也要對信貸人員的業務進行合理的約束、考核和獎勵,有了良好的激勵制度,才能成為銀行內發展小微企業信貸強有力的推動器。2.完善信息系統,降低成本與風險。首先,銀行應加強信息搜集,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統,在同業間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并借助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逐漸完善小微企業信息管理,逐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小微企業信貸的成本與風險;其次,在信息日漸完備并形成數據庫后,可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將小微企業貸款作為零售銀行的重要部分推進,針對小微企業信貸的差異性,形成更為精確的成本估算,風險測評,信貸定價等方法,對優質客戶給予更加方便快捷的信貸渠道以及價格上的優惠。3.運用各行優勢,做好產品和服務。大銀行相對于中小銀行及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有著資金能力強、網點多、風險承擔力強、聲譽好等優勢,大銀行應積極培養與小微企業的借貸關系,做好相應產品,與小微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而城商行等中小銀行則對本地小微企業更加了解,在與小微企業長期和廣泛的接觸中直接獲得一些不能準確量化的“軟信息”,并在處理“軟信息”方面有著明顯優勢,故中小銀行也可以運用其獨到之處,加強服務,與大型銀行一同形成良好的小微企業信貸氛圍。4.加強相關部門的合作,創新信貸方式。銀行可主動與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如與更加了解行業及小微企業的全國工商聯開展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形成良好的銀企商合作機制。在另一方面,可積極發展商圈型、產業集群型融資服務,融資鏈服務等新型信貸方式,幫助小微企業信貸得到更加寬廣的發展。

本文作者:劉鵬翔工作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