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內部控制案例研究

時間:2022-11-09 11:15:38

導語:貝因美內部控制案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貝因美內部控制案例研究

摘要: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對策和程序,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運營效率、確保資產安全、滿足各種法律要求以及及時準確地發現企業運營流程中的問題。目前,社會各領域都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企業經營和研究中內部控制的課題成為關注的熱點。結合中國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現狀,內部控制的構建還存在很多缺陷,建立適合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內部控制五要素理論,以貝因美公司為例,闡述了其內部控制失效的表現,并在以上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其他企業提供案例借鑒。

關鍵詞:內部控制失敗;內部控制五要素;貝因美

隨著當代社會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乳制品的安全和品質的要求日趨嚴格,乳制品的需求也在急劇提高。可以說,乳制品行業在中國整個食品行業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三聚氰胺事件后,大部分企業受到牽連,退出市場,貝因美因并無質量問題,進入消費者視野,抓住機遇取得消費者信任,在短時間內躋身國內奶粉龍頭品牌。然而貝因美在2013年到2017年里,九次業績修正公告,2016年三次業績修改,2017兩次修改同時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17年,貝因美被年審會計師發表否定意見,貝因美也承認了自身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我們可以初步判斷貝因美的內部控制失效。貝因美的內部控制失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必須要得到重視。

一、案例介紹與分析

(一)貝因美企業概況。貝因美初創于1992年,貝因美嬰童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11年,貝因美在深交所掛牌。公司品牌定位“親子顧問,育兒專家”,主要從事嬰幼兒食品的開發、生產和經營等業務。貝因美以0-12歲嬰幼兒為服務對象,全面開展嬰幼兒食品、用品、育嬰咨詢服務、育嬰工程等事業。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嬰幼兒食品,共計100多個品種。(二)公司財務狀況。2011年,貝因美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簡稱“貝因美”,貝因美在上市后,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持續增長,直到2014年凈利潤出現大幅下跌,其中2015年到2016年下降最為明顯,2016年凈虧損7.72億元。2017年凈虧損最為嚴重,達到歷史低點,因此初步判斷貝因美經營狀況出現問題。貝因美的經營出現問題與其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很大的關聯,本文將從五要素的視角去分析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三)案例分析1.內部環境內部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董事會勤勉度下降。董事會的義務不僅僅是為了建立和完善系統的規則,也是為了在形成正面的價值觀和道德氛圍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貝因美董事會的召開次數從一開始2011年的19次,到2017年的8次,會議次數呈現下降趨勢。一般認為可以通過董事會年度會議的召開次數來判斷董事會的整體治理效果,判斷其工作是否勤奮努力以及內部控制是否有效。而貝因美的董事會召開次數的下降,可能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產生一定的影響。2.風險評估(1)未對市場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5年12月《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草案原則上要求每個企業不可以注冊超過三個配方系列和九個產品配方。截至2017年,在國內外眾多奶粉品牌中,貝因美一馬當先,成為擁有配方數最多的企業,這無疑給貝因美帶來了極大的優勢。然而奶粉注冊制帶來的優勢讓貝因美管理層過于自信,輕視了市場的風險,低估了過渡期對市場的影響。奶粉注冊制的出臺雖然意味著淘汰了市場將近80%的奶粉品牌,但是注冊制為乳制品企業留有一個相當充裕的過渡期,導致許多沒有產品配方的奶粉品牌在市場集中低價拋售,使得銷售渠道下沉,市場競爭加大。2018年,占領市場前三的依舊是國外品牌,而國內奶粉品牌僅占市場份額的20%。(2)未對客戶信用風險進行有效評估由于奶粉注冊制的實施,許多沒有產品配方的奶粉小品牌為了短時間內拋售商品,加大買贈促銷力度,這對于整個市場來說,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同時市場也更加混亂。貝因美為了追求銷量的增長和搶占市場而采用賒銷政策,使經銷商有足夠的貨源,能夠穩定銷售渠道。與此同時,貝因美也大幅提高授信額度,實現銷售收入的增長的同時也形成了大量應收賬款。由于2015年的大幅授信,貝因美2016年和2017年計提了大量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然而其并沒有因此而調整授信政策。貝因美在對客戶大幅新增授信的情況下,并沒有做好對客戶信用風險的評估,也沒有從源頭上控制授信風險。3.控制活動由于貝因美2015年向客戶開放大額度授信,雖然擴大了銷售渠道,實現了銷售收入增長,但與此同時,高額的賒銷授信額度形成了大量應收賬款。貝因美2015年—2018年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的社會平均值是7.8,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貝因美的應收賬款周轉率2016年僅有2.19,遠遠低于社會平均值。貝因美為了搶奪市場占有率追求銷售增長,實施賒銷的銷售方式。經銷商在面對惡劣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沒有將產品銷售出去,資金周轉困難難以支付貝因美的賬款。可見貝因美沒有及時跟蹤評估客戶的產品銷售情況,內部控制系統也沒有對應收賬款的控制情況進行及時監督與反饋。4.信息與溝通貝因美在2013年到2017年短短的五年時間里,總共了九次業績預告修改公告,2016年了三次業績修改公告,前后調整金額為7.85億元,2017年了兩次業績修改公告,前后調整金額為8.75億元。大幅度修改業績金額,且都是向下調整,這不僅僅對貝因美,對投資者來說也是相當嚴重的損失。為貝因美以上的行為體現出對信息披露的不夠重視,并沒有按照證券市場的規范指引來約束自身行為,導致貝因美與投資者之間信息傳導的不流暢,信息也缺乏真實性和有效性,影響投資者的判斷,給雙方都帶來不必要的損失。5.內部監督根據公司年報信息整理,我們發現董事會規模為九人,獨立董事占三人,董事會設置較為合理。但是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董事會成員王振泰與高管成員黃燾存在關聯,兩人曾經同為貝因美集團的管理人員。他們二人之間的關聯很可能導致董事會在進行公司事務決策時帶入個人情感因素,影響其獨立客觀的判斷,而進一步導致董事會的監督失效。此外,貝因美雖然建立了董事會下屬審計委員會,但是審計委員會的監督效果可能并不明顯,獨立董事的監督效果也不盡如人意,貝因美的內部控制缺陷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貝因美內部控制優化建議

(一)優化企業內部環境。貝因美的董事會議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頻率或者時長,保證董事充分了解審議事項的內容,加強會議決策的科學性和獨立性,避免董事會成為單純的舉手會議。作為決策機構,董事會應該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目光,制定清晰完善的戰略發展規劃。同時,貝因美應該建立有效的管理層履職評價,提升管理層履職的積極性。管理層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學習意識,不要過度重視業務的發展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加強對管理層的培訓教育,提高其經營水平和決策執行能力。(二)健全風險評估機制。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貝因美應該充分認識和評估奶粉注冊制過渡期面臨的市場競爭風險,制定合理的風險應對政策,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風險辨別分析能力。在這個過渡期內貝因美應該抓住自身優勢的同時洞察市場風險,爭取在市場站穩腳跟。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貝因美應當追求長期的穩定發展而不是短期的高利潤,加強渠道穩定性、實行精細營銷等。貝因美應當建立新的信用政策制度,不能一味追求銷量的增長和清理庫存而盲目擴大授信額度。管理者要加強信用政策管理的意識,應當對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分析和嚴格的審批,對客戶信用風險進行分類,對于不同的風險類別進行不同的管理、批放不同的額度,對于重大風險要加強管理,從源頭上管控風險。(三)加大應收賬款控制力度。首先,貝因美要成立信用管理部門,選派專業性、綜合性和技術性較強的技術人員對往來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分析和評估,認真審核,制定科學合理的信用政策。在應收賬款賒購交易前,貝因美應根據客戶的資產負債情況、償還能力等對客戶的信用價值進行估算,并根據是否存在不良記錄等因素進行評級。不同的信用等級采用不同的賒銷策略。同時,貝因美想要從源頭上規避風險應該規范好合同管理制度。對于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情況,可以運用法律手段,維護企業的正當權益,加大應收賬款的回收力度,保障企業資金安全。(四)加強外部信息的溝通。貝因美應加強對外信息披露,在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下,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意識,主動披露相關信息,積極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披露內容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貝因美需要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對改善企業形象、增強社會公信力的重要作用,這在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的同時也可以對外部利益相關者傳遞積極信號。(五)改善內部監督職能。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貝因美必須建立適合企業的內部監督機構,落實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著重改善內部控制薄弱的環節,避免腐敗的發生。同時建立適當的獎懲機制,通過獎懲機制來讓監督機制的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此外,要加強董事的監督作用。企業要充分認識到董事對管理層監督的重要性,它對提高內部控制的質量起到關鍵的作用。同時,貝因美需要加強獨立董事的監督權和股東的監督力量,從而使管理層能夠高效地應對企業風險,減少內控問題的出現。

本文從企業內部控制的視角研究了貝因美內部控制案例,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五個方面對內部控制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從這五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總體來說,內部控制不應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應該落實到實踐,對于企業提高運營管理、防控風險、增加效益等都有著重要作用,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起步相對較晚,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內部控制建設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鄧訓雷.淺析內部審計對公司治理的影響[J].科學與財富,2016.

[2]陳穎,楊雋萍.COSO五要素、內部控制有效性對初創企業績效的影響[J].經營與管理,2017(05):96-99.

[3]陳志紅.內部控制體系優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7.

[4]揚帆.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評價研究[J].中國商論,2017(04):168-169.

[5]王學蓮.風險基礎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6(26).

[6]陳鴦.一汽轎車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19.

作者:吳菲陽 陳恩艷 單位:無錫太湖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