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機構風險管理控制論文
時間:2022-04-16 05:18:00
導語:銀行機構風險管理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銀行機構如何科學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風險,以使業務損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點,這是新的國際會計準則針對金融機構審慎經營所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擬就銀行機構所面臨的風險種類、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要素以及銀行風險的模型估算作一基本介紹。
一、銀行機構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
對于一個安全穩健經營的銀行機構來說,必須建立起一個可以充分識別、測算、監督和控制其所經營產品和業務所涉及風險的管理框架,這已經是美國銀行界和監管部門的共識。因為,銀行業經營需要的不僅僅是充足的償債能力和流動性,更重要的則是當風險到來時能夠盡可能少地遭受損失。試想,一家銀行即使流動性再充分,如果稍微遇到市場波動,就會遭受很大的損失,這樣的銀行我們能稱之為穩健的銀行嗎?
正是基于這個理由,美國聯邦儲備體系(theFederalReserveSystem)一直非常重視對所監管的銀行的風險狀況進行評估、預測、計算和控制,甚至對銀行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監控。
銀行機構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
1、信貸風險(CreditRisk)。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對方不能履行償還義務所給銀行帶來的風險。
2、市場風險(MarketRisk)。指因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如利率、匯率或股票價格)發生不利的變化而給銀行機構帶來損失的風險。
3、流動性風險(LiquidityRisk)。指銀行機構因無力變現資產或獲得足夠的資金而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另外一種意義的流動性風險是指,由于市場深度有限或發生市場混亂,銀行無法在不大幅度降低市場價格的情況下迅速出售或抵消特定的風險。
4、經營風險(OperatingRisk)。指因一些潛在問題可能導致出現不可預見的損失。這類問題主要包括不充分的信息系統、經營問題、不遵守內部控制要求或者欺詐帶來的損失。
5、法律風險(LegalRisk)。指因合約無法執行、法律訴訟或判決結果不利而擾亂銀行機構的經營狀況產生的風險。
6、名譽風險(ReputationRisk)。指這樣一種損失的可能性,即因對一家銀行機構經營做法的反面宣傳可能導致顧客減少、費用高昂的訴訟或收入下降。
以上是對銀行機構經營過程中所面臨風險狀況的主要分類。但是,在銀行機構的實際運營過程中,則會由于各家銀行所從事的具體活動的性質和范圍的不同從而在經營過程中面臨不同的風險組合、風險集中程度以及風險暴露程度。
二、銀行機構的風險管理所包含的內在因素
銀行監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所監管銀行的風險質量進行評定。無論是對于各州的成員銀行,還是對于大規模的銀行持股公司來說,以下的幾個方面都將接受來自監管部門的檢查:
1、銀行董事會有對該家銀行風險狀況進行有效性監督的職責
按照現代公司制度,董事會是對一家公司的經營決策擔負最重要和最終責任的機構。對于銀行的風險控制系統來說,以下事項應該是董事會所肩負的重要職責:銀行機構的整體經營戰略和有關風險承擔的重大政策;有關確定管理責任和制定風險承受和暴露限度的政策;隨時監控銀行機構的績效和風險狀況;對一家銀行所面臨的信貸、市場和流動性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定期重新評估銀行機構的經營戰略和重大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尤其是銀行機構的財務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2、確定銀行機構風險的管理政策和程序
銀行機構的風險一經確定,就需要制定對銀行機構經營所面臨的風險進行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以便為銀行機構的總體經營戰略的日常實施提供指導。這些管理政策和程序實施的目的應該是保護銀行不致承擔過度或不審慎的風險。
3、對銀行機構的風險進行管理和監測的信息系統
有效的風險監督要求各機構能夠堅定和測算所有的實質性風險暴露。有效的風險監測必須有信息系統的支持,該系統可以為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們提供及時的關于財務情況、經營狀況和機構整體風險存在情況的報告,還可以定期為負責銀行機構日常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員提供報告。充分的風險管理項目的復雜程度可能相差很大,主要決定因素是銀行機構的規模和復雜程度及承受風險的能力。對于那些只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機構而言,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主要注重日常業務細節,因此基本的風險管理系統可能就足夠了。然而,大型的跨國機構則往往需要更為詳細和更為正式的風險管理系統,以便應付更為廣泛和更為復雜的金融活動,并為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們提供監督和指導日常業務活動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大型銀行機構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還需要制定為它在世界范圍內所從事業務活動可能涉及的主要風險類型設定具體的審慎限度的詳細指導細則。
4、銀行機構的綜合內部控制系統
建立一個良好有效、科學嚴密的綜合內部控制系統,對于銀行的安全和穩健運作,尤其是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才能從根本上在制度的層面對一家銀行機構的正式的職權劃分、職責分離以及權力制衡作出嚴格安排。相反,如果職權劃分不明確,權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衡,銀行機構的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就會受到挑戰。甚至很有可能導致嚴重的財務虧損。架構合理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推動有效的經營,推動可靠的財務和管理報告,可以為資產提供保障,并有助于確保有關部門法律、條例以及機構政策的遵守。國際通行的做法是由獨立的、直接向董事會或董事會指定的委員會(通常是審計委員會)報告的內部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檢驗。
三、對銀行機構所面臨的主要風險進行估算的方法
銀行運營和監管的實踐告訴人們,僅僅對銀行所面臨的風險進行理論上的識別和實際上的監控對于防范金融風險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對銀行機構所面臨的風險進行量化估算的數學模型和方法。近幾十年來,銀行機構一直嘗試著使用復雜的數學模型技術來量化它們的市場或價格風險,這些技術的最基本概念就是“MonteCarlo模擬”和“風險價值”。通過使用具體的置信水平和“風險價值”測算方法估算在給定的持有期間內,一家銀行機構的風險類別中的頭寸因市場總體變化可能引起的下降幅度,其中這些模型測算的焦點是銀行機構所面臨的信貸風險。
銀行監管部門已經采納一些承認這些市場風險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的資本標準,并一直跟蹤建立改善資本充足標準的模型的進展情況,此項工作的前提是對銀行信貸風險的研究必須首先取得成果。
下面具體談談對兩種主要的銀行風險進行估算的方法。
1、市場風險(MarketRisk)。
90年代中期,聯邦儲備體系(FederalReserveSystem)曾一項規定,要求銀行機構測算并持有一定的資本來覆蓋市場風險暴露,尤其是與外匯和商品頭寸以及交易賬戶中的債務和股本頭寸有關的市場風險。根據這項規定,如果一家銀行機構滿足特定的定性和定量標準,即可以使用其內部風險測算程序。內部模型估算法即是建立在這個規定的基礎之上的。
根據內部模型估算法,銀行機構應該使用各自獨立的模型來測算四大風險類別的風險價值,包括利率風險、股本價格風險、匯率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在對市場風險進行估算的時候,聯邦儲備體系特別要求各個銀行機構使用標準的風險價值測算方法,即使用10天的利率和金融資產價格變化及高達99%的置信水平,以便于達到有效地實施資本管理的目的。當然,各銀行機構為了反映不同的經營戰略和風險管理方法,可以在測算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的假設和建模技術。對于從內部風險管理角度而言的具體模型的系數,聯邦儲備體系則沒有給予規定,但卻制定了包括內部風險管理程序在內的最低定性要求,以及測算處于資本管理目的的市場風險暴露的內部模型的系數和假設的某些定量要求。另一方面,聯邦儲備體系在定性標準方面則強調了穩健風險管理的一些基本要素。定性要求之一就是各銀行機構必須設有一個直接向高級管理層報告的風險控制單位,而且該單位應該獨立于交易職能。并且,監管當局還希望風險控制單位能夠進行正常的回頭檢查來估算模型的準確性和進行緊張測試,以便確定不利市場時間對銀行機構資產組合的影響。至于其他的定性要求,也都是圍繞穩健風險管理這個主題而展開的。比如,根據規定,任何一家銀行機構都必須擁有屬于日常管理工作一部分的內部模型,必須對其風險測算和管理系統進行獨立的檢查。這種類型檢查還應該包括以下內容:1)風險測算模型所捕捉到的市場風險的范圍;2)模型所使用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時性和可靠性;3)模型所依賴的假設是否適當;4)定值是否合理;5)風險轉換計算的方法和根據。
2、信貸風險(CreditRisk)。
8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上幾家最大的銀行研究建立了一些系統,對其主要業務活動產生的信貸風險建立模型。這些模型是為了幫助銀行對其不同地理區域和不同產品的風險進行量化、匯總和管理。這類模型的結果在銀行的風險管理和績效測算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活躍了資產組合管理和資本結構決策。將來,信貸風險模型會得出更好的內部風險管理結果,而且最終可能被用于對銀行組織的監督管理。然而,一些嚴重障礙主要表現于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模型的合理程度影響了這些目標的實現。如前所述,目前正在使用內部模型來確定市場風險的資本要求。我們之所以說信貸風險并不是市場風險模型的簡單延伸,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數據的局限性是設計和利用信貸風險模型的主要障礙。大多數信貸工具并不根據市場價格重新計值,而且信貸風險模型的可預測性也不是由于完整的歷史價格記錄可以得出對未來價格的統計預測。估算信貸風險模型所需的數據不足的原因包括違約現象很少發生,測算信貸風險要求較長的時間區段??紤]到貸款資產組合的相對規模以及信貸風險模型不準確可能對銀行破產帶來的潛在影響,因此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模型對預測和假設和敏感度。其二,實現信貸風險模型的合理性要比對市場風險模型的回頭檢測困難得多。市場風險模型通常使用的是幾天的時間區域,但信貸風險模型通常則依賴一年或更長的時間區域。持有時間過長,以及信貸風險模型中使用較高的置信間隔,都會給建模者估算模型的準確度帶來困難。同樣,與市場風險規則類似的量性合理標準要求有跨越若干年和幾個信貸周期的數據。
- 上一篇:商業銀行柜臺設置分析論文
- 下一篇:基層商業銀行開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