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問融資新趨勢對銀行信貸影響

時間:2022-03-12 04:35:00

導語:民問融資新趨勢對銀行信貸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問融資新趨勢對銀行信貸影響

一、沛縣經濟金融發展基本情況

沛縣作為徐州市和江蘇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煤鹽化工、鋁加工和農產品加工三大產業集群正在崛起,全縣擁有各類企業3500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1家。該縣以占江蘇60%的煤炭資源為核心,延伸出煤鹽化工產業鏈條,借助大屯能源電解鋁項目打造鋁加工集聚區,借助肉鴨養殖、稻米加工,全力打造農產品加工集聚區。2011年,該縣位居“全國產業經濟百強縣”第24位,縣域產業經濟呈現出提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隨著該縣經濟的強勁發展,縣域企業融資活動日益活躍,渠道日漸拓寬。根據沛縣人民銀行統計數據,至2011年4月底,該縣各項存款余額達.~1J225億元,較年初增)Jn6.6%,各項貸款余額逾78億元,較年初增)''''JIJ2.5%。通過調研發現,在沛縣民間融資主體中,投資理財公司約有l2家,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18家,投資公司(含理財、咨詢)56家,擔保公司1家,小貸公司、典當行各1家。另外,個人民間融資也日趨活躍。該縣工商、稅務、縣法院數據與調查資料表明,沛縣民間融資期限一般為短期,包括1、3、6、9、l2個月不等。利率隨不同融資主體、融資期限而不同,一般為月息2分左右,部分利息較高的民間借貸利息月息甚至達到3分44分。經估算,該縣民間融資規模在1O億元左右,兩者比例大約為7.8:l。

二、沛縣民間融資新動向

從工商部門獲得的數據看,較早的民間融資機構為2000年12月成立的徐州惠華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之后陸續成立:2008年6家,2009年14家,2010年達~;J18家,呈逐年增加之勢。其中,經統計,2010年下半年成立大約15家民間融資機構,今年以來成立4家,大都為投資公司。總體來看,民間融資呈現以下幾種發展趨勢:一是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影響,地方性房地產項目融資偏向非正規金融渠道,地方部分企業為獲得高額利潤,通過民間融資轉向房地產投資。目前沛縣房地產開發公司已經達N2o余家,多數都是本地剛剛成立的項目公司,股東多為本地從事酒店業、食品業等中小型企業。特別是伴隨著新農村建設熱潮,以“建設新農村社區”名義,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地產開發(多為小產權房)多為民間融資項目。二是作為江蘇省的煤炭基地,沛縣煤炭購銷活動較為活躍,今年煤炭價格上漲較陜,部分煤炭運銷公司利用民問融資渠道進行煤炭販賣,獲取高額利潤。在地方政策支持下,由該縣農村工作辦公室指導、民政部門備案的農民資金互助社發展迅猛,為緩解農村融資難問題提供了較大幫助,但也存在監管隱患,部分資金進入煤炭購銷領域。三是隨著該縣經濟加快發展,成功躋身全國百強縣,房地產業發展較快,價格一路上漲,部分房產中介公司、投資理財公司參與房地產交易,為客戶提供短期融資,從房地產交易中分一杯羹。四是招商引資到本地的企業,在深耕沛縣多年后,獲得豐厚的回報,有參與、甚至主導本地房地產項目的苗頭。在調研中發現,從南方招商來的某企業,近年頻頻參與地方房地產項目,去年甚至獨自拿地進行房地產項目開發。另外,隨著縣域經濟集群化發展,企業群落內部中小企業在剛剛度過金融危機,又迎來信貸緊縮的情況下,企業之間進行資金拆借、相互擔保活動日趨活躍。沛縣金融環境總體良好,信用環境較為穩定,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并未隨著銀行信貸規模緊張出現大的波動。根據沛縣人民法院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近三年受理民間借貸案件基本持平,2010年略有上升。2008年~2010年民間借貸糾紛結案數分別為975件、953件、1076件,占年度結案總數的比例分別為11.7%、13.3%,12.6%。

但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該縣民間融資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民間融資機構多而散、小而弱。沛縣境內民間融資機構70%注冊資本在l0萬元~50萬元之間,多為小型投資理財公司,注冊資本在i00萬元左右的有5家左右,500萬左右的3家,另外,1000萬以上的l2家左右,多為有政府背景的房地產投資、置業顧問等公司。同時,縣內融資機構大都成立2~3年,民間融資機構成立數量呈現逐年加快的趨勢,但今年以來成立相對較少。調研中發現其他單位參與民間融資較少,部分中介機構在客戶辦理購房按揭、租房等經濟活動中為客戶提供短期貸款的現象,因中介機構發展不夠發達,此類融資規模較小。

二是民間融資機構從業人員素質堪憂。縣域內主要的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和典當行高管多有在政府、國企從事財會、金融方面領導職務的經歷,信譽度較高,得到政府的認可和支持,該類機構經營較為規范,風險控制較好;但農民資金互助社行業主管單位為縣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多數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該類單位管理人員多為信譽度較高、事業心較強的地方種養殖大戶,以及有財會經驗、人脈資源的地方退休干部等;投資公司高管多有企業管理、財會工作經歷,因為該縣之前銀行業發展相對落后,AzJ-匱乏,銀行跳槽人員較少,投資公司有銀行經歷的人員相對較少。

三是民間融資機構資金來源散而亂。通過調研走訪,發現沛縣民間融資資金來源相對較為混亂,主要來源如下:首先是民間個人借貸資金,主要為城鄉居民閑置資金,因為儲蓄實際負利率,為資金保值而進入民間借貸。其次是炒房資金,主要介入房地產開發,以求獲取暴利,此類資金因缺少準確數據,據調研估算大致有2億元的規模。第三是農民互助資金,除股金外主要從當地熟人取得資金,用于本地農戶生產經營,部分投入到煤炭購銷、房產投資,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中參與小產權房建設。第四是政府資金,主要注入擔保機構,或房地產開發類投資公司,比如江蘇宜沛工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沛縣城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第五是銀行資金,主要注入小貸公司。比如省國開行、中信銀行分別投入沛縣九鼎農戶小額貸款有限公司4300、1200萬元資金。第六是企業資金,主要通過入股等方式注入村鎮銀行、擔保公司、典當行等民問金融機構。第七是部分票據貼現大戶可臨時性從外地融入資金,用于本地高利項目。

四、民間融資對銀行信貸業務發展影響

受到國內信貸緊縮影響較大的信貸客戶主要為三類:一類為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企業,因為近年勞動力成本、資金成本大幅度提高,會影響企業正常用工、融資,使得現金流出現吃緊『青況;第二類為主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央行銀根緊縮的情況下,企業競爭愈加激烈,必將淘汰部分競爭力不強的企業。第三類為營運能力差,管理水平不高的企業會受到加大沖擊,如應對不善可能會導致企業倒閉。民間融資通過信貸客戶將影響傳導給銀行,蘇北縣域民間融資對銀行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一是增加風險控制難度。民間融資機構的增加,為與銀行合作關系的個人、企業客戶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但是,在信貸資金緊張、銀行融資門檻日漸提高的情況下,企業有盲目參與民間融資沖動、陷于高利貸的風險,威脅銀行信貸資金安全。首先是客戶的抵押物可能存在重復抵押,資金緊張使得客戶鋌而走險,進行重復融資,同時,調查發現小企業因融資需要,擔保鏈條日漸復雜,較多出現相互擔保進行融資。其次是小企業可能存在從銀行套取資金參與民間高利貸的情況,因為民間融資市場利率普遍較高,與從事實業相比,收益更高,使得客戶挪用借貸資金獲取高利。第三是企業客戶通過借新還舊,以及利用高利貸資金等方式償還銀行借款。有貸款余額的客戶可能因第一還款來源不足,從其他企業拆借資金。

二是增加客戶拓展難度。目前,各家銀行都在大力拓展小企業信貸客戶,而恰恰這一群體容易卷入民間借貸當中,對此除了要通過傳統手段了解企業信用狀況,更要了解企業參與民間融資的情況,增加了貸前調查難度。存量客戶的年度授信可能會因為企業民間融資出現的財務困難、資金鏈斷裂風險等,使得銀企合作失去基礎,導致信貸資源流失。受到農行信貸政策限制,蘇北縣域支行可拓展信貸客戶本身就少,在民間融資日益活躍的情況下,客戶可能會因為農行繁瑣的信貸條件、流程而轉向資金成本更高的民間借貸。多數銀行對民間融資情況的了解,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信貸投放節奏可能會因此而放緩,小企業信貸政策面臨收縮的風險,從而影響整體業務的發展。

三是成脅銀行傳統業務。部分個人或機構吸收資金用于異地高收益項目,可能會引起縣內資金外流,影響我行儲蓄業務、結算業務。市場資金的緊張可能使得信用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個人信用卡業務、汽車分期業務、POS機業務等可能會停滯。由此,間接影響銀行信貸業務的全面發展,信貸產品對客戶的粘性可能會因此而下降。

四是增加了銀行的信譽風險。民間融資機構可能會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客戶關系資源,進行業務拓展,讓銀行員工充當資金掮客,并給予一定利益回報。部分員工可能會因風險意識不強,或利欲熏心將本行客戶轉介紹給高利貸機構,獲取報酬,一旦發生糾紛,容易因員工個人行為對銀行市場信譽產生負面影響。

五、應對之策

(一)強化客戶風險控制,把好“三關”。一是把好調查關。在按照銀行相關文件和信貸調查盡職指引的具體要求做好貸前調查的前提下,要做到對客戶知根知底,特別關注企業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的社會關系網、經營管理和融資活動情況,有針對性地了解其資金鏈情況。另外,要關注企業異常增加的脫離生產實際的用信需求,了解真實情況,了解資產是否存在重復抵押等。二是把好用信關。要按銀監會“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等相關文件要求,嚴格執行用信相關文件和規范,確保資金支付與實際用信需求一致;強化賬戶監管,對可疑去向要進行深入調查,嚴防資金挪作他用,一旦發現問題,及時督促企業采取整改措施。三是把好貸后管理關。特別關注客戶參與民間融資的風險信號,如資金成本大幅度上升、庫存非正常增加等財務信號,對企業非生產經營用的資金周轉率加快、資金量加大多加關注,掌握資金真實走向;定期到企業現場進行了解情況,多方面聯系客戶的管理人員,了解客戶生產經營、財務管理等情況,特別對報表異常變動反映的風險信號多加關注,并現場核實;廣泛關注與信貸客戶有合作關系的企事業單位的資金動向,以及對本行客戶融資的影響。對發現風險信號要及時處理,采取提前收回貸款等措施,以加大退出力度。

(二)強化小企業客戶維護與拓展力度。首先要密切關注存量客戶的財務狀況。企業現金流非正常減少,特別是應收賬款異常增加,賬齡較長,影響企業資金周轉。企業凈利潤急劇下降,可能意味著企業生產成本、融資成本增加,侵蝕正常營業利潤,引起企業資金鏈緊張。對外融資的還款來源不正常,如通過短期拆借還款,而不是銷售收入,說明企業面臨融資風險。其次,要建立小企業專營機構,在目前條件尚未成熟的條件下,蘇北行可以考慮建立小企業拓展人才隊伍、業務發展制度、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為存量客戶提供及時專業的咨詢,制定理財方案,協助企業優化財務結構,與客戶一起渡過目前的難關。另外,在市場整體資金鏈緊張的情況下,一些優質小企業客戶會受到外部影響,產生資金需求,需抓住有利時機有效介入,進行大力營銷,為建立良好客戶關系打下基礎。最后,制定適宜蘇北行經濟環境、信貸緊縮背景的信貸政策,目前蘇北縣域支行面臨符合行業政策的存量客戶綜合收益上不來,預期收益較高的優質客戶又因為各方面政策制約無法拓展的尷尬境地,需要建立更加細化、符合區域特點的信貸指導政策。

(三)強化信貸客戶融資服務的全面性。應該盡力避免對信貸客戶的合作僅僅限于資金投放和收回,融資顧問服務有名無實。加強對客戶財務管理的咨詢服務,敦促客戶加強資金管理,做好籌資、融資和投資的全面管理。強化企業網銀、POS機、貸記卡等零售產品的聯動營銷,增加企業退出成本,緊緊綁定客戶。關注企業資金動向,特別是應收賬款、存貨等指標變動,將客戶資產變為農行儲蓄資金。

(四)加強信譽風險管理。一是主動防范、明確責任。將防范員工操作風險,特別是員工參與民間融資問題的責任落實到部門、落實到崗位,并納入績效考核。二是加強銀行員工思想動態監督、合規文化教育,讓合規創造價值的企業文化理念融入到員工日常行為中去。強化員工維護本行聲譽的責任意識和行動能力。三是廣泛宣傳,對民間融資的案例進行風險提示,警鐘長鳴,從參與民問融資危害,特別是對自身職業發展影響等角度深入淺出進行警示教育。四是定期進行員工行為風險排查,及時識別風險信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到從陜處理,減少負面影響,防l影響本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