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操作風險防范對策
時間:2022-09-10 03:22:24
導語: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操作風險防范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重視銀行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是科學操作風險管理的基礎,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是國有商業銀行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國有商業銀行應建立起以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等為主體的公司治理組織架構,明確各機構的內控職責與責任,及時準確發現管理層的不規范行為,做到權責平衡,相互制約,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提高銀行員工的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是操作風險管理的另一道防線。國有商業銀行應通過建立完善的培訓、考核與激勵機制,尤其應增加對操作風險經濟資本指標的考核。正確處理好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的關系,堅持風險與收益并重的平衡發展的理念,密切關注操作風險的防范,避免員工為利益趨勢導致的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這種把操作風險管理納入考核體系的方法,加強和改善了銀行經營和管理,從而審慎決策,嚴防風險。
二、強化風險識別和評估機制
風險評估能夠使銀行員工明確風險所導致的損失,并清晰自己在相關信貸業務操作風險中應承擔的責任。強化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機制可從以下三個途徑進行。一是風險監測機制。通過操作風險管理專家工作組建立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計量及評價指標體系,開發能夠有效識別操作風險的監督模型,對銀行各類交易行為尤其是單筆大額資金交易、多筆大額資金交易、關聯交易行為等異常行為進行監測和分析,對重要崗位和敏感環節人員進行有目標的監控、預警并收集相關風險事件的信息。二是風險評估機制。通過制定流程圖自動接收風險監測機制發來的信息,由評估人員對風險事件信息進行風險分類,通過運用借貸業務操作風險計量及評價指標體系,多緯度地對各個風險事件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并生成相關的明細報表數據。第三,非業務部門評估人員通過分析報表的數據形成可操作性的風險評估報告,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管理人員再依此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三、完善信貸業務操作的內部控制措施
首先應完善內控制度。加強授權、分權管理,通過科學合理地分配責權利,改變對基層員工的控制較多、對管理層制約較少的現象;落實嚴格的風險責任制度,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建立強大的合規檢查制,即對全行制度執行情況、制度缺陷、風險隱患、合規性檢查等進行審核稽核;實行關鍵崗位的人員相互監督制約。在貸款受理階段,針對受理客戶貸款申請環節,銀行應實行關系人回避制度;針對初步審查客戶申請的環節,應著重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初步審查和現場考察。在調查評估階段,應組建專門的調查小組完成對客戶的貸前調查,分析貸款可行性,并形成貸前調查報告,把好操作風險的第一道關口。在審查審批階段,應打破單一審批的行政化官僚色彩,建立一支由行業專家和具有授信風險管理、財務會計、法律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審貸委員會,確保審批的公正性和公開性。在貸款發放階段,應由信貸管理部門或放款中心對合同和貸款手續等要件進行審核,做好發放前的監督工作,核準后發放貸款;對于階段性實施的投資項目則可分階段發放貸款,并根據項目實施情況靈活調節貸款的發放,使風險產生的損失降到最低。在貸后管理階段,應建立一支高素質有責任感的專職貸后管理隊伍,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客戶走訪制度,對重點或關注客戶實施重點監測,及時發現風險信號,做好不良貸款的處置工作。
四、加強信息溝通與交流
從信息經濟學的視角分析,加強信息溝通可以減少國有商業銀行在現行的多層次的委托-機制下操作風險防范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強委托層對層的監控,減少人為操作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并使損失盡量減小,從而提高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防范效率。從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分析,加強信息溝通可以通過減少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從信息平臺的角度增強銀行產品的流通性能,提高銀行現有制度運營尤其是執行的效率。對于如何加強信息溝通與交流平臺,可從軟件和硬件兩個角度來建設。就軟件角度而言,國有商業銀行應建立一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或機制,使相關信息能在基層與管理層之間及時共同分享,尤其保證管理層能夠及時掌握經營管理的動態特別是剛出現風險隱患苗頭的信息,并及時采取恰當的行動來控制和制止風險,避免操作風險與損失的擴大。就硬件角度而言,一方面加大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避免系統運行或數據運算出現故障、設備損壞、數據損壞甚至客戶信息被盜等現象的產生;另一方面提高信息系統建設人員的銀行業務水平和銀行內部操作人員信息系統的使用水平,使先進的信息系統能夠迎合銀行風險防范的需求。
五、落實內部控制監督工作
國有商業銀行應由獨立、受過良好訓練并具有合格工作能力的人員組成相對獨立的內部稽核審計體系,完善專業監督檢查制度,對一些重要貸款業務、重要崗位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對規章制度合理性和經營活動合規性進行反饋。其次,可建立非現場審計系統,與業務部門對接,形成一個關于信貸業務的數據庫,逐步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的電子化管理系統,以實現通過對日常數據的監測和分析及時地將風險點及風險程度通報各支行及網點以便其進行風險預警并適時采取控制風險的措施,從而達到實時風險監控的目的。還有,加強操作風險管理專家團隊建設,設立基層行的風險經理,并與專家團隊可以無障礙溝通,逐步減少其管理層級,實現管理真正扁平化,提高操作風險管理效率。最后,建立貸款監查報告制度和監查人員責任制度,對違規行為進行定期通報,并將它納入員工考核及追責相關責任人,建立貸款資金流向監督制度。
作者:那曉鐘 單位: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分行財信支行
- 上一篇:房地產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問題研究
- 下一篇:婦產科患者舒適護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