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消費信貸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20 09:48:00
導語:我國消費信貸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消費信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但真正迅速發展卻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的,1997年底,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僅有172億元,1999年全國貸款總額達到1396億元,到2006年更是達到了2.4萬億元。在信貸規模擴大的同時,信貸結構也日益變化和完善,消費信貸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已經從最初的單純消費信貸發展到10多個信貸品種: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助學貸款、醫療貸款、旅游貸款、大件耐用消費品貸款等。
個人住房消費信貸獲得迅猛發展:我國住房制度改革使得個人住房信貸成為消費信貸的重點,1998年,個人住房貸款規模僅為427億元,到2006年就已經達到19857億元,增加了40多倍。
汽車消費信貸是我國信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也發展十分迅速,到2004年底,個人汽車消費信貸規模就已超過2000億元。
此外,助學貸款、旅游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等多種消費信貸業務獲得迅速發展,消費信貸呈現多元化、高增長的發展趨勢。
二、我國消費信貸存在的問題
(1)消費信貸法律體系不完善
自央行1998年出臺消費信貸政策以來,我國的消費信貸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相關的法律建設還一片空白,目前還沒有一部統一規范消費信貸活動和調整消費信貸關系的全國性法律。我國現有的消費信貸的規范性文件層次較低,都是以行業規范的面目出現,沒有上升到法律層次。我國還沒有一部統一的《消費信貸法》。
而在西方國家如美國,它的消費信貸法律體系已十分完善,《統一消費信貸法典》規定了消費信貸的方方面面,是美國消費信貸制度的主體與基石。另外,針對不同的信用貸款,也有不同的專門的法律來規范,如針對個人住房貸款,美國政府出臺了《聯邦住房法》、《住房抵押貸款法》、《聯邦住房貸款銀行法》等。
(2)提供消費信貸的機構偏少
在我國,提供消費信貸的機構主體主要是國有四大商業銀行,他們幾乎壟斷了我國消費信貸市場,1999年國有商業銀行占消費信貸市場份額的99.2%,到2005年,這個比例依然在70%以上。這種情況不利于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同時也限制了消費者個人在進行消費信貸時的選擇范圍。
在美國,提供消費信貸的機構非常多,主要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銷售財務公司、信用社、儲蓄機構及其他非金融機構。眾多的消費信貸機構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同時也促進了市場競爭機制的完善,推動了消費信貸的發展。
(3)消費信貸的品種單一
我國消費信貸業務品種少,品種功能單一,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重點集中于住房消費信貸和汽車消費信貸,一些新興的消費信貸品種發展乏力,發展十分緩慢。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住房消費信貸一直占消費信貸總額的80%以上。
美國的消費信貸品種豐富、全面、靈活,并且不斷創新,信貸品種包括個人信貸額度、無抵押個人貸款、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房地產抵押信貸。美國消費業務的多樣化有利于消費信貸機構分散風險,增強盈利性,促進消費信貸的穩步增長。
(4)個人信用制度很不完善
我國在啟動消費信貸的過程中,尚未建立起個人信用制度,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對自然人的身份、個人賬戶、收入來源以及過去的信用狀況等進行調查和評估的制度,缺乏個人資信狀況信用等級的專業信用認證機構;二是居民的收入尚未完全貨幣化,貸款機構無法確切計算和查證居民收入的實際水平,消費信貸機構不能準確地了解居民的資信。
個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銀行很難全面、及時地了解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從而難以對消費信貸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跟蹤監測和控制,缺乏控制消費信貸風險的制度基礎,它使消費信貸的投放決策和業務擴展缺乏有序的市場基礎,從而制約消費信貸的穩定發展。
在美國,20世紀初就開始了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工作,到20世紀中期,消費信貸的各種制度,包括個人信用登記制度、個人信用評估制度、個人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等逐步完善。其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個人信用評估制度的建立是通過成立消費信貸報告機構而完成的,這種機構收集與消費者個人信用有關的所有信息,通過提供完整、準確的信息給消費信貸的提供者,以幫助其正確判斷申請人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完善的個人信用評估制度的建立,使社會形成了講信用的風氣,極大地推動了美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
(5)信用風險管理與轉移體制不完善
在我國,信用風險管理與轉移體制很不完善,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消費信貸擔保和保險制度:我國現行的《擔保法》以及有關的擔保法律法規只有生產性信貸規范,沒有針對消費信貸的相關規定,致使許多消費者在申請消費信貸時難以獲得消費信貸發放機構要求的擔保。二是缺乏消費信貸風險的防范機制:我國未建立信貸保險制度,二級信貸市場還未形成,一旦消費者無力還貸,銀行實際上很難把抵押物變現,所有風險將由銀行自身承擔。
美國的消費信貸具有一套嚴密的風險管理程序,它有效利用信貸局的個人信用資料,嚴把信貸入口關;強調風險審核與風險組合控制,實現信貸管理的橫向制約,講究消費信貸風險控制與防范的操作技巧,從具體操作程序上控制風險。另外,信貸二級市場也很發達,1990年美國全部中、短期消費信貸業務中,已證券化的占10%,目前這個比例上升到了30%以上。消費信貸二級市場的發展,降低了金融機構發放信貸的風險,提高了資本利用率,使消費信貸的提供者能以更低的成本進一步擴大信貸規模,從而促進了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
三、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的建議
(1)建立消費信貸法制環境
加強消費信貸的立法工作,為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法律支持,目前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制訂《消費信貸法》,就消費信貸的主體、對象、程序、方式以及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做出明確規定,規范消費信貸各方當事人的市場行為,《消費信貸法》應包括消費信貸的方方面面:如消費信貸各方的權利義務及市場行為、消費信貸抵押、耐用消費品擔保貸款、個人信用制度的立法、個人破產法等。
(2)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制度和消費信貸風險轉移制度
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主要體現在個人信用評價制度、機構、評價指標三個方面,目前這幾個方面我國尚剛剛起步,因此,應盡快加緊這幾個方面的建設。首先要完善個人信用征集系統,對個人所有相關的信用信息進行匯總,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消除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于評價個人信用的指標體系,并設立專業的中介機構來評價個人信用,并對中介機構的評價行為進行監督。
建立消費信貸風險轉移體制,首先要修改和完善《擔保法》,把消費信貸擔保規范寫入《擔保法》中,其次完善信貸風險保險制度,把消費信貸納入商業保險中,使銀行的貸款風險被有效的轉移,同時也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另外積極發展消費信貸二級市場,通過消費品的二級市場來轉化和釋放風險,使抵押物品的拍賣、變現在風險形成后能順利進行,積極發展信用衍生產品,將此衍生產品在信貸二級市場進行交易,從而使貸款業務風險與信用衍生品業務風險進行對沖,以降低銀行消費信貸風險。積極促進消費貸款證券化,將貸款債權分散到眾多投資者手中,每個投資者都把風險控制在與收益對稱的可接受范圍內,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
(3)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消費信貸的發展,增加消費信貸的品種
我國目前提供消費信貸的金融機構極其有限,消費信貸基本上被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壟斷,我們應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開展消費信貸業務,給消費者一個更廣闊的選擇空間。可大力發展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應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開展以消費品為主的消費信貸業務,它們不但可以豐富我國的消費信貸市場,還可以擴展自己的業務范圍。另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保險公司、非金融機構等積極參與消費信貸業務,它們的參與對于我國的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商業銀行必須在消費信貸業務和產品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改變目前個人消費信貸品種同質化較高的局面。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以提供更加廣泛的消費信貸服務: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為顧客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產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實行產品差異戰略,從而增加消費信貸的吸引力和擴散力。如針對不同的消費信貸品種和貸款對象的多元化需求,在利率、期限、還款方式等方面實行差別化信貸服務,有針對性的推出不同的消費信貸品種。
摘要:消費信貸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作用,我國消費信貸現狀與西方發達國家美國的消費信貸比較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正確剖析我國消費信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相應地提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的建議,對促進我國消費信貸市場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消費信貸;個人信用評估體系
- 上一篇:工商局政務公開工作總結范文
- 下一篇:法制辦政務公開工作總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