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合作對中醫藥專業創新創業的影響

時間:2022-10-14 08:40:04

導語:兩岸合作對中醫藥專業創新創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兩岸合作對中醫藥專業創新創業的影響

[摘要]目的:為了探討兩岸合作教學模式對中醫藥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狀況,方法:采用隨機抽樣和訪談的調查方法在醫學院校內選組有赴臺學習經驗的中醫專業的學生作為研究組,將沒有赴臺經驗的中醫專業的學生作為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法,研究組采取兩岸合作教學模式。結果:兩組大學生在創業手段意識和總體創業意識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在中醫藥專業創新創業問卷的五個維度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在需要動機、價值、過程和風險意識方面,研究組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具體的訪談,探究大陸在中醫藥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不足,探討合作教學對于中醫藥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合作教學;中醫藥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一、引言

2019年教育部統計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834萬人次,比2018增加了14萬多,是2010年的1.3倍多,由于就業形勢嚴峻,這個夏天依舊被稱為“時尚最難就業季”。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大陸地區創新能力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要想占領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培養創新創業型的人才。從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主計處統計的《歷年年齡組別失業率》來看,15~24歲的青少年是主要的失業人群。因此,引導、支持和鼓勵兩岸大學生創業不乏為一條可行之道。創業(entrepreneurship)是指利用已經擁有的資源去創建一家新的企業,通過有效率、努力的工作去獲得企業的成長和利潤的增加。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臺灣地區高校起步較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臺灣的中山大學退出的微型創業課程。在以后的20多年,臺灣地方高校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探索出一條較為完整的、擁有豐富教學資源的創新創業體系。反觀大陸的創新創業教育,因為其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還處在探索階段,對于創新創業的各類資源整合能力較為不足,推進創新創業動力較弱。但是,大陸在創新創業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因此,如何結合兩岸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揚長避短,建立創新創業協同教育機制,是現在各類高校所需要考慮的問題。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環境變化、高校不斷擴招和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加之醫學專業的特定性,中醫藥專業學生就業、擇業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張衍群指出,只有加強醫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強醫學生的創業能力,才能有效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新創業。而中醫學以中華文化為背景,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提升兩岸中醫藥專業學生創業意向,不僅可以緩解就業壓力,也能使中華傳統中醫藥文化注入年輕人的新思想,不斷創新傳承,弘揚國粹。從巫醫到民間醫藥到傳統中醫藥再到今天中西醫結合,臺灣中醫藥蓬勃發展。同時,隨著全球興起的中醫熱,中國傳統醫學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因此臺灣地區更加重視探索中西醫多元化發展道路,使中醫藥事業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一直持續到今日。改革開放以來,大陸不斷探索建立能夠全面輻射城鄉的中醫藥醫療服務的發展體系,完善中醫藥現代化產業,使中醫藥各類服務和產品能夠蓬勃發展,進一步提高城鄉醫療水平,為社會經濟發展添磚加瓦。然而,兩岸地區關于中醫藥專業學生創業研究還比較少。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技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身體健康,這也使針灸推拿、中醫藥調理、養生調理和保健營養等產品市場更加廣闊。然而,由于中醫藥市場起步較晚,現在除了專業醫院的醫生外,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有關針灸推拿、中醫藥調理、養生調理和保健營養的相關行業,而這些從業者很多都沒有相關的醫學背景。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擁有中醫藥專業知識的醫學生就擁有更大的優勢。因此,對于兩岸的中醫藥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如何引導中醫藥專業學生進行創業,創新傳承,弘揚國粹,把兩岸中醫藥事業做大、做強、做實,是擁有中醫藥高校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擇在福建地區與臺灣地區進行合作辦學的醫學院校為主體,與輔導員進行溝通,對中醫藥專業的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研究組是由赴臺經歷的中醫藥專業學生;研究組是沒有赴臺經歷的中醫藥專業學生,由輔導員發放問卷。我們共發放300份問卷,其中對照組150份,實驗組15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243份,其中有效問卷對照組141份,實驗組102份,有效率為94%和68%。表1是兩組同學情況比較,其中,年齡和性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而在戶籍方面,兩組存在統計學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在發放問卷過程中,研究組在臺灣的同學和在家鄉實習的同學問卷收集缺失較多。

(二)研究工具

采用刁衍斌編制的《中醫專業醫學生創業意識與職業興趣調查問卷》,共20題。該量表從“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1-5分。本次測量中應對效能量表的α系數為0.91。

(三)研究結果

問卷分為五個維度,分別是創業需要和動機意識、創業手段意識、創業價值意識、創業過程意識和創業風險意識。創業需要和動機意識是指進行創業的內在功力;創業手段意識是指在創業過程中所采取的有利于創業的各種方法;創業價值意識是指創業過程中,對于創業行為所能產生的各種價值的意識;創業過程意識是指對創業行動中,對各個環節難易的感知和對困難的把控意識;創業風險意識是指對創業過程中對有各類風險的感知意識。本研究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具體結果如表2。根據問卷調查發現,兩組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狀況沒有統計學上的統計差異,但通過對問卷的5個維度進行t檢驗,我們發現,在創業手段意識方面,無論是否有赴臺經驗,在兩組學生沒有差異。而創業需要和動機意識、創業價值意識、創業過程意識和創業風險意識,研究組的道德情感明顯高于對照組。(1)兩岸合作教學更加注重專業教師、創業成功人士、醫學企業管理人員對于學生的引導和培育作用,通過案例講解他們對創業過程和風險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有意識引導學生認識到創新創業的價值。(2)同時,兩岸合作教學結合臺灣創新創業教育特點,會引導學生進行到定期到企業參觀學習,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為學生提供各類資源支持。另外,有的合作教學要求學生需到社區等基層進行實地調研,發掘可以進行的醫學類創新創業項目,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動機,讓學生對創業的價值、過程和風險有一定的來了解,為學生創造創新創業的機會。

三、討論

通過對以上調查分析發現,筆者根據問卷調查所反映出的具體情況,隨機抽取15名有參與問卷調查的同學進行訪談,總結出大陸醫學生在創業意識上存在一些的問題。并探究兩岸合作辦學模式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的影響

(一)存在問題

1.學校課程設置及教育因素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陸醫學院校大多沒有將創業教育放在核心位置。這主要是因為大陸醫學院校中,對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重視不夠,特別針對中醫藥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極度缺乏,這就會造成學生根本沒有意識自己所學專業能夠通過創新創業提供一種全新的可能。我們通過訪談法發現,學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一般都沒有企業的就業經歷,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特別是,在中醫藥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中,部分師資缺乏相應的醫學背景,使得醫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針對性,老師也只能照本宣科,不利于醫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而在有創新創業教育的院校中,我們發現現有的教育模式也存在不少問題。通過對大陸醫學院校的中醫專業的學生訪談,我們發現同學們認為現在的創新創業課程老師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主要是進行理論教育,在上課過程中對于空洞的理論知識,他們提不起任何興趣。對于學生來說,醫學院校缺乏學生創新創業的硬件條件,更多的是進行紙上談兵式的應付,由于醫學行業的特殊性,沒有學校規章、政策的支持,醫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將會更加困難。2.學生自身因素在問卷、訪談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陸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學生創業意識和動機得分普遍比合作教學的學生低(p<0.05),這說明接受大陸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中醫藥專業的學生對于創業的內部驅動力和興趣并不大,通過調查發現,真正有興趣進行創業的學生只有30%左右,這與現在醫學生普遍創業率低的現實一致。同時,根據與15名中醫藥專業同學的訪談我們發現,大多數中醫藥專業的學生能夠主動關注社會問題,同時表示自己愿意履行作為一名醫學生的義務,用自己所學回饋社會,發揚中醫藥文化,為祖國醫療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選擇創業就必須考慮經濟利益,這似乎與他們的從業動機相沖突。同時,由于繁重的課業,中醫專業學生較少參加各種活動,拓寬朋友圈,相比于其他專業的學生,缺乏社交能力,更加喜歡獨立做事,從事科學研究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醫生。而創業更需要廣泛的人際圈和觀察力、洞察力,不穩定較高。因此,大多數中醫藥專業的學生加喜歡醫院等穩定收入和福利的單位而不愿選擇創業。3.社會大環境因素對于中醫藥專業的學生來說,進行創新創業要承擔比成為一名醫生更多的風險。一方面,從家庭因素來說,更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醫學院校畢業后最好的出路是進入大醫院工作和學習。另一方面,由于醫療行業的特定性,造成的企業和相關政策會更加注重在醫學科研方面進行投資,而忽略了中醫藥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同時,由于醫療行業面對的都是有關健康和生命等嚴肅問題,其進行創新創業門檻高、空間小。因此,對于中醫專業的學生來說,進行創新創業會更加困難。

(二)合作教學模式優勢

通過對參加過兩岸合作教學的同學進行訪談,我們發現合作教學中,(1)兩岸合作教學更加注重學生進行專業的市場調查。中醫藥是一門專業性很強學科,其對應的市場也具有針對性,因此,進行相應的市場調查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兩岸合作教學中,教師們會帶學生走出校門,到醫院、藥店和社區等基層單位進行實地調研,通過撰寫調查報告使學生對中醫藥市場有能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增強信心。(2)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臺灣地區注重與地方企業相合作。我們發現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需求,接軌市場,能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大部分的臺灣醫學院校都有一個與校外醫藥企業的合作平臺機構,這些企業都愿意為有能力、有想法的醫學生提供相應醫學技術、相關法律知識、資金等各類資源的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發揮創新創業的才能,大膽嘗試創新創業項目。(3)在兩岸合作教學的項目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更顯多元化,這些教師不僅有院校專業教師,還有創業成功人士、醫學企業管理人員擔任學生創新創業的導師,不僅能使學生拓寬視野,也能使對中醫藥創新創業的現狀和前景有一個了解和判斷,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奠定基礎。

(三)建議

大陸醫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力量較為不足,主要是由教師進行課程教育。而臺灣地區更加注重校企合作,不僅在教師資源上選擇有經驗的社會兼職教師為醫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也在實踐上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資源。因此,在兩岸合作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多方面了解作為一名醫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信息和獲取相關的資源和人脈,從而在學校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探尋進行創業的可能性。

作者:潘偉濱 歐琪雯 林曉敏 林瓊 單位:漳州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