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外交維護戰略利益論文
時間:2022-06-02 03:16:00
導語:發展外交維護戰略利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印美關系的發展軌跡;印美合作的戰略考慮;印美關系的戰略影響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近年來,印美關系明顯升溫、布什執政以后,印美關系繼續加強、印美聯合聲明被世界輿論普遍認為是美國政府改變其長期堅持的核不擴散政策的標志、加大對印關系的力度完全是為其全球戰略、亞洲戰略和南亞政策服務的、布什的第二任期開始以后,其拉印制華的意圖更趨明顯、對密切同美國的關系也有著深刻的戰略動機、印度渴望美國的技術轉讓和資本流入、印度希望牽制美國同其宿敵巴基斯坦的關系、印度國內某些人內心深處存在借重美國、贏得對華戰略籌碼的意圖、在世界格局多極化問題上、在地區安全問題上、在涉華關系問題上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近兩年,隨著印美領導人的互訪,印美戰略伙伴關系達到了新的高點,其原因是雙方各有政治、經濟、科技和地緣戰略利益的需求考慮。印美關系快速發展,將會對南亞地區、亞洲地區的力量平衡乃至全球戰略態勢產生影響。由于雙方在全球戰略格局、地區安全形勢、國家安全戰略以及與其他大國關系上存在分歧。兩國關系的發展也存在一定限度。
關鍵詞:印度美國國家關系現狀前景
近年來,印美關系明顯升溫。2005年7月,印度總理訪美受到高規格禮遇,兩國宣布完成“戰略伙伴關系后續行動”的規定動作,進入“新型全球合作伙伴關系”的時代。2006年3月,美國總統布什訪問印度期間,兩國又簽署了具有突破性的民用核能源合作協議,標志著印美戰略伙伴關系達到了新的高點。如何把握印美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軌跡,如何認識印美發展戰略關系的深層考慮,如何看待印美關系的戰略影響,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重要問題。
1、印美關系的發展軌跡
近幾年來,印美關系出現了十分引人矚目的發展。2000年,克林頓對印度進行了正式訪問。這是美國總統在時隔22年之后對印度進行的首次訪問,無疑對加強兩國關系具有歷史性意義。
布什執政以后,印美關系繼續加強。美方為加強對印拉攏的力度,對到訪的印度官員給予破格接待。印美高級官員一再強調“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和“世界最強的民主國家”之間的“天然盟友關系”。布什連任總統以來,印美關系進一步快速升溫。正如時任美國負責南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克里斯蒂娜·羅卡所說,2005年是“美印雙邊關系的分水嶺”。2005年3月,國務卿賴斯出訪亞洲,將印度作為第一站。她在新德里時公開宣稱美國將“幫助印度成為21世紀的全球大國”,美國務院發言人和駐印大使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表達完全同樣的觀點。
同年6月,印度國防部長穆克吉訪美期間,與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簽訂了一份引人注目的國防合作文件——印美國防合作新框架》。根據這份文件,美國給予印度一系列“準盟友”的待遇:聯合生產先進武器、加強在導彈防御領域的合作,解除對印出口敏感軍事技術的禁令。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國防采購與生產小組,聯合進行軍事研究、開發、試驗以及對海軍導航員訓練等方面的合作。據報道,該小組將著重探討雙方聯合生產F一16和F一18戰機問題,而這樣的合作只有美國的盟友才能享受。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將根據協議向印度推薦“愛國者一3”型反導彈系統,以抵御短程彈道導彈的攻擊。盡管這一協議還只是框架性的意向,所涉具體軍事合作項目還需進一步討論并需通過必要的法律程序,但它對提升雙方軍事關系的意義不可低估。
2005年7月,印度總理曼莫汗·辛格訪問美國,兩國簽署了十多項文件,雙方宣布完成“印美戰略伙伴關系后續行動”(NSSP)的“規定動作”,進入“新型全球伙伴關系”的時代。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美方在印度繼續拒絕簽署《核不擴散條約》的情況下,宣布印度是“一個擁有先進核技術的負責任的國家”,應該“得到同樣的利益和優勢”。布什將“要求美國國會修改法律及政策,并與盟友一起調整國際秩序,與印度在民用核領域進行全面的合作”,而長期以來美國是一直禁止向印度轉讓核技術的。因此,印美聯合聲明被世界輿論普遍認為是美國政府改變其長期堅持的核不擴散政策的標志,它們紛紛用“歷史性的”、“破天荒”等詞語來形容印美關系的新進展。
2006年3月布什訪印期間,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高科技領域達成一系列協議,特別是核合作協議,顯示美對印的格外垂青和美印關系的急劇升溫。同年7月2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359票贊成,68票反對通過了美印核協議法案,使得這一協議向最終落實邁出重要的一步。盡管這一法案尚需參議院的批準和布什總統的簽署,但正如美國眾議院的一位議員所說,共和黨和一致認為,與印度的核協議可以服務于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因此,其最終完成法律程序將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2、印美合作的戰略考慮
從美國方面來看,加大對印關系的力度完全是為其全球戰略、亞洲戰略和南亞政策服務的。應該說,美國對加快發展對印關系的超常熱情顯然有其深刻的戰略考慮。其中,拉印制華是美國強化對印關系最重要的戰略意圖。
2001年以來,美國不斷揚言將戰略重點轉向亞太地區,并將正在崛起中的中國視為主要對手和威脅,因此費盡心機要在中國周圍建立“防御墻”,防止中國挑戰其在亞太地區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地區大國的印度自然成為美國心目當中遏制中國的“戰略鏈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官方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印度是最為突出的潛在大國之一,美印在商品自由流通、保護印度.海上通道、打擊恐怖主義和建立戰略穩定的亞洲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美國應把印度視為一個力量不斷增強、與美國具有共同戰略利益的大國,建立強有力的伙伴關系。
布什的第二任期開始以后,其拉印制華的意圖更趨明顯。2005年,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發表了題為《新興的全球大國:美國的行動日程》的報告,內稱鑒于印度在未來25年的發展潛力,布什政府的唯一選擇就是將印度培養成為亞洲的超級大國。美國新南亞戰略的積極鼓吹者泰利斯多次說,“華盛頓需要一個強大的印度”,“即便印度與美國只保持伙伴關系而非正式結盟,一個強大且獨立的印度也應是美國的戰略資產”,“當前的目標是把印度建設成一個強大的、獨立的中心大國。現在的設想是如果在亞洲有一群強大國家,在將來中國有可能表現惡劣的時候就會自動起到制約作用”。美國傳統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達納·迪龍在該基金會的網站上向政府獻計稱,“對于美國的外交政策來說,印度是最大的沒有充分利用的機遇”。他說:“如有必要,應該將政策聚焦于培養印度的經濟競爭力、加強其軍事能力和它在聯合國等論壇上的國際地位,以便對抗日益膨脹的中國霸權。”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國務院高級官員艾倫·凱斯則說,“當我們要應對中國的挑戰時,我們就需要把印度作為經濟選擇”。從他們這些言論中可以看出“扶印制華”已經成為布什政府的“共識”。
從印度方面來看,它對密切同美國的關系也有著深刻的戰略動機。首先,印度渴望美國對其政治大國地位的承認。自尼赫魯時代以來,印度一直以大國的身份自居。隨著印度綜合國力的增強,特別是成為事實上的核武器擁有國之后,它對大國地位的渴望更是有增無已。印度認為,它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發展快速、國際影響重大的國家,理應成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即美國、日本、歐洲、中國、俄羅斯、印度)之一。為了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印度希望借勢美國,壯大自己,提升自身的戰略地位,最終實現其國家戰略的宏偉設想。
其次,印度渴望美國的技術轉讓和資本流入。根據世界銀行最近公布的數據,印度的經濟總量已經從世界排名第十二位上升為第十位。但是,印度經濟也面臨如何保持發展后勁的許多問題,特別是缺乏高新技術的問題。現在印度最為迫切的是得到美國的“神圣三項”技術,即民用核技術、航天技術和超級計算機技術。此外印度也希望進一步密切印美雙邊經貿關系,吸引更多的美國資金進入印度。
再次,印度希望牽制美國同其宿敵巴基斯坦的關系。近年來,美國對南亞的政策基本上是保持對印巴的相對平衡。但是“9·11”以后,美國在阿富汗發動了針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戰爭,美巴關系重新熱絡起來,這使得印度感到不滿甚至憤怒。而深化對美關系,體現自身在美國重塑全球戰略格局中的價值,至少可以使美在印巴平衡的天平上盡量向印傾斜,促使美國處理南亞問題時采取“區分層次”的方式,按照不同“量級”而加大印度的“砝碼”。
最后,印度國內某些人內心深處存在借重美國、贏得對華戰略籌碼的意圖。雖然近年來印中關系有了明顯改善,但是由于雙方還缺乏足夠的政治互信,加之歷史造成的隔閡,印度對中國還有不少疑慮,其戰略決策層內的對華強硬派仍有對華打“美國牌”的意圖。例如,當2005年6月印美簽訂《印美國防合作新框架》的時候,印度前駐美國大使曼辛格就表示,盡管華盛頓和新德里都不愿意承認這份協議背后的“中國因素”,但印美雙方對中國的崛起均存在一種“無需說明但明顯存在”的不安。
3、印美關系的戰略影響
應該看到,印美關系的發展還有相當的空間。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希望與之發展關系的對象,是諸多大國外交關注中的重中之重。而印度作為一個擁有將近11億人口的大國,它所具有的戰略優勢也是美國所格外青睞的。因此,無論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還是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印美兩國發展關系的潛力都是不容忽視的。
在這種情況下,印美戰略關系必然會對南亞地區的力量平衡、亞洲地區的力量平衡乃至全球戰略態勢的變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對于南亞地區而言,印美戰略關系必然會擠壓巴基斯坦的戰略空間,相對削弱巴美關系的密切程度。對于整個亞洲地區而言,印美戰略關系無疑將為中印關系帶來某種負面影響,增加中印處理雙邊關系的難度。而對于整個國際關系體系而言,印美戰略關系將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使得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秩序變得更為復雜。對此,我們必須給予高度的關注。
當然,我們還應該看到印美關系的制約因素。由于雙方在全球戰略格局、地區安全形勢、國家安全戰略、與其他大國的關系等問題上存在深刻分歧,兩國關系的發展仍有一定限度。
首先,在世界格局多極化問題上。印度對美國一超獨大的霸權地位頗有微詞。冷戰以后,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亟欲扮演唯一的世界領袖角色。印度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對美國在全球范圍內頤指氣使、恣意妄為的做法多持批評態度。2005年,印度國防部長在對美國高級戰略家發表演說時就公開聲明,“無論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多么強大,它都不可能單獨擔負起保證世界和平和秩序的責任”。他甚至還表示,如果美國仍想尋求霸權,印度是不會充當“跟班”的。印度的這種“敢言”令美國大為不快。關于印度對世界格局的看法,美國方面也是心知肚明。美國前駐印大使特雷西塔·謝弗曾與人合作撰文指出,“印度不喜歡一個兩極的世界,也不喜歡一個單極的世界,它喜歡一個多極的世界”。盡管美國已經表示扶持印度成為世界大國,但在曼莫汗·辛格訪美期間,布什總統對印度要求美方支持其“爭常”一事采取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態度。因此,對于美國能在多大程度上履行已有的承諾,還是值得觀察的。
其次,在地區安全問題上。長期以來,印巴之間彼此相互為敵,曾經三度兵戎相見,雙方圍繞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一直爭斗不已。近幾年,雙方關系雖然有了改善,但造成印巴對峙的根本原因并未消除。美國對印巴爭端的基本考慮是進行“危機控制”,而不是“危機解決”,因此它必須同時對印巴雙方的利益給予適當照顧。盡管現在美國在印巴平衡中采取了逐步向印度傾斜的政策,但它必須考慮到巴基斯坦在反對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和防范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方面還有重要價值。一旦美國完全拋棄巴基斯坦,其后果是美國對南亞安全問題的控制力嚴重喪失,它在該地區的利益受到嚴重影響。這是美國不愿意看到的情況。
再次,在印度國內政治問題上。從印度政府的角度來看,它必須考慮國內普遍存在的厭美甚至反美情緒。正如印度最著名的戰略分析家拉賈·莫汗所說,“在印度政治精英的世界觀中,反美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另外,曼莫汗·辛格領導的政府是一個聯合政府,它必須依靠左派的外部支持才能維持統治,而印度的左派力量向來對美國抱有抵觸情緒。因此,印度政府的對美政策顯然要受制于國內政治的制約。
另外,在涉華關系問題上。從美國戰略家的主觀意圖來看,拉印制華是明白無誤的。但是,印度是否“按照美國的節拍跳舞”則是另外的事情。印度總理曼莫汗·辛格在人民院表示,印度加強同美國的關系,并不是要以犧牲同中國的關系為代價。事實上,中印關系的發展勢頭良好。印度不會為了實現美國的戰略利益而損害同中國的友好關系,更不會為了獲得美國的所謂“支持”而完全轉向美國。另外,印度發展同美國的關系還要考慮俄羅斯的感受。印俄關系對于印度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印美關系在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應該警惕印美關系中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印美關系的發展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中國應該利用各種外交資源,全面發展外交關系,盡最大努力維護自己的戰略利益。
- 上一篇:財經學院會計專料畢業生求職自薦
- 下一篇:科研網絡安全防范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