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工會經費困境及解決方法

時間:2022-01-02 11:05:15

導語:機關工會經費困境及解決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工會經費困境及解決方法

一、機關工會經費不足的原因

(一)機關工會撥繳經費收入的供養責任主體錯位。《工會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條規定:“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經費。”中華全國總工會、財政部《關于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計撥工會經費有關問題的通知》(總工發〔2003〕25號)第二點規定:“各級財政部門要將應由財政負擔的工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有條件的地區在推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時,可考慮根據當地財政部門的規定,對工會經費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企業職工工資的供養主體是企業行政,企業工會撥繳的工會經費是由企業按照其職工工資總額的2%計提撥繳到企業工會賬戶。機關職工工資的供養主體理論上是機關行政,由于機關本身不是營利機構,沒有生產經營,其人員工資福利補貼全部由同級財政供給,其供養主體實際上是同級財政。由此可見,機關工會撥繳的工會經費收入,應該是由同級財政按照各個機關單位的行政在編在職人員工資福利補貼總額的2%計提撥繳,并把同級縣以上機關單位行政在編在職人員工資福利補貼總額的2%匯總后,由財政列入同級財政預算,撥付同級縣以上總工會的銀行賬戶。但現實的操作情況是,各級財政部門在實行代扣機關事業單位的工會經費時,大都是擠占了各個機關事業單位的公用經費。撥給各個機關事業單位的公用經費是在抵扣代扣工會經費之后的余額。事實上財政部門沒有承擔各個機關單位的行政在編在職人員工資福利補貼總額2%的工會經費,而是由各個機關單位用自己本單位的公用經費來承擔此筆工會經費。就我國目前的財政體系和財政狀況,大部分縣市的機關公用經費都是按照在編在職人員人均來撥付,在這種情況下,財政不敢按照機關單位在編在職人員的工資福利補貼總額足額計提2%的工會經費進行代扣,因為如果足額代扣,機關單位本來不多的公用經費就所剩無幾,將可能嚴重影響機關單位的正常運轉。由此可見,機關事業單位撥繳工會經費責任主體的錯位,導致了機關無法足額計提撥繳工會經費。(二)機關工會的行政補助收入供養責任主體缺位。行政補助收入是指工會取得的所在單位行政方按照《工會法》和國家的有關規定給予工會的補助款項。在我國,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基本是屬于納入財政統發工資范疇的公務員管理單位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按照《預算法》規定,各個單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應該編入預算,由同級財政統一管理。每個單位的經費來源和用途基本為三塊:工資福利補貼費用,各種政府職能的專項工作經費,以及維持機關正常運轉所需的年度公用經費。在實際工作中,各個機關工會開展工會業務和職工文體活動出現經費缺口的時候,都會打報告向機關行政要求經費補助。而機關行政的經費來源只有以上三項:工資、專項經費和公用經費,工資和公用經費是機關正常運轉的必要支撐,公用經費已經在原來的基礎上被財政代扣擠占了大部分,所以機關行政要想再撥付經費支持機關工會開展活動,只能在各專項經費使用有余額的情況下,擠出一點經費用來補助機關工會。從機關工會開展活動的實際情況看,絕大部分行政補助收入都是空白,只能依靠機關本身少得可憐的撥繳工會經費收入支撐工會活動,如果資金不足或沒有資金,工會的各項業務活動、文體活動也就無從開展,由此導致機關工會逐漸失去了動力和活力,工會相應的職能作用也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二、破解機關工會經費困境的建議

(一)工會聯合各級財政部門共促嚴格執行《預算法》。建議全國總工會與財政部對全國各級財政部門進行一次聯合專項檢查,促進各級財政部門嚴格執行《預算法》,促使機關工會兩項主要經費收入(撥繳工會經費收入和行政補助收入)的供養責任主體正確履行責任。從《預算法》管理維度來講,工資福利補貼是按照人員編制發放到每個機關人員的個人賬戶;公用經費雖然撥付到機關單位使用,但確是維持機關正常運轉的必要經費;各項專項經費都是為了履行每個單位所肩負的政府行政職能或受政府委托某些行政職能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資金。這幾項財政資金是經過嚴格科學的預算編制和審批程序,并經過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這些資金如果不夠,可以按照程序追加預算,用不完則應該由財政收回,但絕對不能留在本單位用于其他方面,否則就屬于挪用財政專項資金。所以嚴格來說,無論是擠占機關單位公用經費代扣工會經費或者用機關專項經費結余撥付機關工會用于活動經費補助,都是違反了財政專項經費使用的管理辦法。作為機關單位在編在職人員工資福利補貼、正常運轉公用經費、各項專項經費的實際提供者,財政部門應該責無旁貸地負起責任主體的責任,切實保證機關工會經費撥繳和行政經費補助足額到位。(二)積極創新機關單位工會行政經費補助收入的工作機制。全國縣以上工會要積極創新機關單位工會行政經費補助收入的工作機制,主動與同級財政部門溝通協調,保證機關單位工會有足夠的經費開展工會業務活動。在財政全口徑預算的大背景下,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工會開展的各項工會業務活動和職工文體活動,在撥繳工會經費收入不足的情況下,均需要行政經費補助或補充,而行政補助工會經費,應當由同級財政納入預算予以撥款。從財政部門角度看,面對同級為數不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及各自開展工會工作的預算金額參差不齊的局面,財政部門確實也難以把握資金下撥的合理性、科學性和額度。鑒于每個單位的會員人數和工作特點不同,開展的活動也各不相同,建議每年可由各級財政核定一個預算總額,列入每年預算,撥給同級縣以上總工會,再由縣以上總工會統籌安排,統一組織機關事業單位的工會業務活動和文體活動的支出。

總之,只有正確理解和執行中華全國總工會和財政部關于“各級財政部門要將應由財政負擔的工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的規定,嚴格執行《預算法》,才能保證工會經費收入兩大責任主體不再錯位和缺位,真正保障機關工會經費來源,夯實機關工會工作和職工活動的物質基礎,才能促進機關工會真正發揮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機關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團結動員職工為完成機關各項工作任務做出貢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作用。

作者:曹俊峰 單位:廣東省汕頭市總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