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執政理論論文

時間:2022-04-11 09:12:00

導語:依法執政理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法執政理論論文

依法治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深入,依法治國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既為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又賦予了他們以新的歷史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朱力宇教授主編的專著《依法治國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緊緊把握住了依法治國的理論與當代中國現實的重大問題,以一種始終如一的理論定力,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發展的歷史脈絡,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對依法治國與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依法治國與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依法治國與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國與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依法治國與完善社會主義立法和司法體制以及形成依法行政的觀念和制度,依法治國與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依法治國與依法懲治腐敗以及當代中國重要法律監督制度的建設等新時代的課題,敏銳地發掘出創造性的命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新思路。

《依法治國論》一書的一大特點就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發展的歷史路向研究依法治國問題。當前在法學界普遍存在著一種“話語焦慮”,研究者常常對令人目不暇接的新奇話語無休止的追求,表現出一種“饑不擇食”的浮躁。而對基本理論研究的匱乏,逐漸成為制約法學理論研究繼續前進的“瓶頸”。這個時候,重新從開掘經典著作的思想之源中得到啟迪肯定是有裨益的。科學的學說是思想智慧的淵藪,科學的方法是常用常新的法寶。

重新開掘經典著作的思想寶庫當然不單單是回到書本,也不是簡單地重復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原話,而是要我們將當代一切優秀的思想成果,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歷史地融合在一起,踐行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的科學方法,找尋更切實的理論入口和起點,糾正以往研究中的缺失和誤解,以新的科學和實踐成果豐富和發展它,創造研究依法治國問題的新境界。可以這樣說,朱力宇教授是新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法學思想研究用力較深、成就顯著的理論家之一。

依法治國對于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影響深遠的理論命題。《依法治國論》的作者在書中突破了僅從法治的角度研究治國方略的狹窄思路,而是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多角度對依法治國的理論全面研究,鮮明地提出并深入闡釋了社會主義國家依法治國的歷史必然性。《依法治國論》關于依法治國的理論建構,正是從社會主義國家治國歷史的深處走來的。

通過回顧與審思,書中詳細地闡釋了社會主義國家依法治國所面臨的歷史性課題:一是要把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聯系起來,解決好法律與利益、法律與發展生產力的關系;二是要加強對依法治國特征和原則的說明和研究,總結和揭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法治國的特殊性和它的規律;三是重新審視依法治國研究的對象,依法治國的主體、客體和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及其劃分;四是要研究依法治國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的法律文化;五是要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法律和道德關系的論述,研究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及其對治理國家的影響,如何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六是要研究依法治國與人權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鄧小平、同志關于人權問題的論述,中國與西方在人權觀方面的共識與分歧,主權和人權的關系;等。

學術研究、法學理論體系的建構,不能是閉門造車,必須與現實緊密結合,并放在法律

及其理論發展的現實中檢驗理論的有效性。“依法治國”在現實中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是把依法治國與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的各項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監督各個環節的制度建設。要豐富民主形式,發展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其次是要研究依法治國與可持續發展、科技進步、科教興國戰略和經濟全球化之間的影響,研究我國的法制建設與環境、自然資源保護和人口問題,它們的走向與趨勢;第三是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新形勢,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和中介組織法律制度、產權法律制度、市場交易法律制度、信用法律制度,以及有關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法律制度,加快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第四是要研究依法治國與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建立、改革和完善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司法體制、強化司法監督,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確保法律的嚴格實施,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司法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第五是要研究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的關系,改革和完善行政執法機制及法律服務機構,提高執法水平。在我國,依法行政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第六是要研究依法治國與進一步加強各項監督制度建設,把法律監督與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緊密結合起來,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書中還提出了關于制定《監督法》的問題。健全法制是懲治腐敗最重要的基本途徑。

總之,“依法治國”就是走中國法制現代化的歷史道路。這里,“依法治國”就不再是一個空洞范疇,而是深深植根于當代社會和法律及其理論發展的現實土壤中,被賦予豐富的理論內涵,帶著清醒的問題意識。

《依法治國論》一書對這些問題全面的理論思考,確乎觸及到了當代我國法學理論發展的根本。這是朱力宇教授和他的學生們多年研究的最新成果,它讓人們領略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魅力與活力。

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必須具有自覺的、強烈的創新意識,緊緊把握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努力探求社會主義國家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時代背景和制度框架,結合當代中國依法治國的重大現實問題,有所突破和創新。為此,他們付出了大量心血,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其很多研究成果可以成為較長時間內依法治國研究領域的學術亮點。

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依法治國的現實,還要求我們必須對法學理論及其研究本身進行剖析與反思。理論的自覺是法學理論學科成熟的表現。自我反思是其題中應有之義。法學理論研究中學術自由既包括研究的自由也包括批評的自由。《依法治國論》一書的作者對法學理論研究中無法繞過的有爭論的問題,采取的是科學的包容的態度,在綜合運用前人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之上,認真思考,積極開展學術探討,并提出自己明確的觀點。推薦和引用優秀作品,批評和糾正錯誤的傾向和誤解,確立法學理論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方向,促進法學理論及其學術研究的繁榮。

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主義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越是繁重,越要增強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越要注重維護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依法處理和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引導和規范各種社會行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法制保證。對此,朱力宇教授主編的專著《依法治國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全書46.6萬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