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公正全球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11 09:15:00

導語:體制公正全球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制公正全球發展論文

近一年來,世界格局在事實上向著多極化方向加速發展正動搖著現行國際體制的基礎,而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國際體制的工作實際上是圍繞著聯合國的改革而展開的。我們已經看到,圍繞聯合國改革的爭論不休,特別是在“入常”問題上的大國立場,已清楚地表明了試圖維持現行國際體制的努力也在頑固地進行。這實際上是多邊政治與單邊政治的沖突和較量。人們不難預見,依現行的認識與操作(既沒有可以形成共識的認識標準,又沒有采用訴諸全體會員國行使民主的方法),聯合國改革的共識一時可能難以達成。如何在這種復雜的世界政治格局中,推進多邊政治,遏制單邊主義,建立有利于全球發展的國際體制,正在考驗著有志于建立多極世界的人們的智慧、勇氣和毅力。以下發表一點個人淺見,敬請讀者賜教。

一、如何認識現行的國際體制

稍加思考便可以得知,我們正在努力建立的國際新秩序之所以如此艱難,乃是因為,我們不僅在行動上,而且在思想認識上均受到已建立60年的現行國際體制的束縛。也就是說,我們一直是在現行的國際政治框架內尋找解決問題之道。現行國際體制是建立在軍事格局之上的,它是“二戰”結束時的產物,是“戰果”。其思想基礎是軍事上的戰勝國地位永久不可動搖。我們不能否認,這個國際體制雖然在當時及隨后相當一段時間內被國際社會所接受,但它肯定不是民主建構。正因為如此,我們同時也不能否認,經過60年的變遷,這個國際體制的不公正性也日益顯露。概括地說,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它始終無法擺脫世界格局的“金字塔”形狀:“二戰”結束時的軍事部署在一些地區依舊存在,有的甚至明顯地威脅著地區的和平發展,旨在維持單極霸權的各種努力一天也未停止;而在經濟體制方面,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同時存在,在這個國際經濟體制的頂部,竟然是虛擬經濟。這樣的經濟體制在總體上維持著國際資本的單向流動,勢必在經濟上造成國際社會的非均衡發展。在這樣的體制中,資本原始積累的思維方式和手段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體制性貧富不均,環境的絕對值破壞在這樣的體制中無法避免。經濟上的不平衡發展機制必然導致政治上的不平衡發展,再加上軍事威脅和武力等其他行動常常介入其中,使得整個國際體制已經失去了產生公正性的主要條件。正因如此,區域之間、國家之間、種族之間的一些矛盾與沖突長期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決。全面改革現行的國際體制,建構新的國際政治經濟體制,對于全球均衡與和平地發展,已是刻不容緩的世界事務。

二、國際新體制:三階民主共同體

人類活動的目的在于塑造更為公正合理的人類存在。是故,我們首先應遵奉人性的普遍主義原則。以此為基點,我們進而要維持人類文明平等共存的整體存在。在此大觀念下,一階民主,指的是民族國家內部的民主,它要求人民享有普選權,經由一人一票的競選產生代表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即民族國家的政府。這是一階民主的成果。一階民主是基礎,它直接地體現了普遍人性,是人類整體之一分子參與人類事務的基礎和前提。對于民族國家來說,一階民主產生的民主政制是最強大的綜合國力,沒有民族國家的民主(一階民主),區域聯合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區域聯合的力量也會減弱,因為區域聯合,即國家間的合作,也是基于民主的運作(二階民主)。二階民主的成果即是由民族國家構成的區域組織,它是政府間機構;經由民選產生的民族國家的政府則是區域組織的民主行動者,可以代表民族國家的選民行使區域組織的民主權利和權力。三階民主,形成作為國家法人的民主共同體,它的成果就是聯合國。區域組織機構是一階民主共同體(民族國家)和三階民主共同體(聯合國)的中介,構成了組織多元主義模式。這也符合民主的基本原理:民主即是多數決定基礎上的多重少數人的統治(多極),而不是單一少數人的統治(單邊主義)。區域民主共同體既連結著民族國家和聯合國,也有力地支撐著聯合國。而三階民主的有效運作可以保障一階民主共同體政府權力運行的正當性。

近年來,我們看到,區域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大大加強,它表明了太多的積極意義:第一、世界范圍內的一階民主有所發展。第二、區域組織的政治功能加強,從而降低了軍事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區域組織的發展,特別是歐盟的發展,可導致自伊戰以后已經名存實亡的“北約”的解體,為建立新的服從于區域政治功能的軍事組織創造了條件,從而可以形成事實上一直存在的“美英—歐洲”跨大西洋-英吉利海峽合作機制。第三、區域組織以及區域聯合是小國和弱國獲得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先由區域應對可能的單邊主義,遏制可能的單極政治,逐漸發展和建立起平等互利的民族國家間(特別是小國和大國)的良性關系。這是一個辯證過程:區域聯合遏制了單邊主義,使民族國家獲得了發展;民族國家的發展又促進了區域聯合。第四、區域與區域間的合作降低了武力威脅和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因為區域合作主要是通過和平的政治方式。今日的世界已經證明,以軍事為主導的機制不可能帶來公正的國際秩序。第五、區域組織的發展(即二階民主的發展)為建立新的國際體制,在政治上,也即聯合國的改革創造了條件。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政治的關注點無疑是聯合國的改革,更集中在安理會的改革上。聯合國改革采用什么模式直接關系到多極世界的建立和多邊政治的運行。有更多的提案出現表明各會員國參與世界事務管理的意識在增強,而有更多的提案出現也為聯合國改革的公正性提供了認識基礎。在會員國“入常”問題上,我們應該辯證地把握兩點:第一、不應為會員國“入常”設置過高門檻,聯合國本來就是每一個會員國的家庭。有更多的民族國家希望“入常”表明民族國家愿意通過這個國際組織參與和管理人類事務,表示了對人類社會需要有一個國際組織的民主愿望,表明各國對人類社會應如何發展、世界應采行何種格局已有了基本清晰的認識思路。有更多國家“爭常”,也正說明了聯合國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更多的國家參與,才有可能對聯合國進行更多正當的改革,以及更多計劃的正當實施。已有191個會員國的聯合國只有5個常任理事國不符合民主發展的要求。常任理事國的增多是民主發展的必然結果:一階民主的發展導致二階民主的發展(區域組織的功能增強);二階民主的發展勢必促進三階民主的發展(聯合國功能的增強)。第二、在“入常”資格上,要有基本明確的標準,要考量“爭常”國家現在的狀況,還要綜合考量全體會員國的狀況。這些因素大致應包括:1、區域(比如,“非盟”要求有二個席位并不過分;拉丁美洲應有更多的席位要求);2、種族(“阿盟”也應提出自己的要求);3、普選權(一階民主是民族國家內部的現代文明,也是二階民主和三階民主的基礎);4、宗教;5、文明貢獻;6、經濟貢獻;7、能源貢獻。如果我們要建立文明世界,那么,有著光耀古今世界、惠及全人類的古希臘哲學、雅典民主思想和羅馬法、羅馬共和思想的希臘國和意大利國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常任理事國;近代以來,每10年貢獻一個世界級哲學大師、每1年貢獻一個國家級哲學家的德國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常任理事國;經濟份額占東北亞65%以上,并在民主、自治、政治穩定和對外援助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日本國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常任理事國;等等。建立文明世界必須考慮文明(古代的、同時也是近現代的)在人類共同體中的份量,使文明在建立文明世界的進程中發揮主要作用。人類沒有理由不對人類共同的文明成就樹立永久景仰的意識。不只是應成為常任理事國,既有古代文明又有現代文明的歐洲及其他地區的此類國家還應該在世界事務中負起更大的責任。確立了這樣的認識基準,現時各個提案(“四國同盟”提案、“團結謀共識”提案、“非盟”提案等)都可以交付表決,我們有理由相信各個提案中的會員國都有可能獲得2/3的多數票而成為常任理事國。

作為三階民主共同體的聯合國,第一、應采行雙層民主建制:即聯合國大會(由全體會員國組成)和安理會(均由常任理事國組成,其數額應該逐步擴大到會員國的1/3,會員國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數額相應增加),不需要設置非常任理事國,因為這違背了《聯合國憲章》中的國家平等原則。第二、為了遏制單邊主義,安理會不應該設置否決權,而應采行委員會制,重大世界事務由安理會全體常任理事國的絕對多數表決同意始可生效,一般事務由全體常任理事國的相對多數表決始可生效。任何常任理事國的提案或主張,如果自認為是公正合理的,就不怕不能獲得多數支持。第三、安理會應采行開放的競爭性體制,比如,每年從申請“入常”的會員國中經由全體會員國表決(絕對多數)產生1至2個新的常任理事國;同時,如果有在國內外事務中違背《聯合國憲章》之宗旨而屢教不改者(比如,長期不賦予國民普選權;運用國家權力從事恐怖活動;使用武力威脅民主、自由的共同體;侵犯基本人權;謀殺平民等),經由全體會員國表決(絕對多數)取消常任理事國資格。這種開放的競爭性機制可以使會員國和常任理事國真正按照《聯合國憲章》行動,成為對國內和國際事務負責任的國家。正如區域組織可以支撐聯合國的運行一樣,三階民主在聯合國內部的有效運行可以促進區域組織之間的政治合作,以及民族國家內部的民主發展,因為整體就是平等地相互作用的各個部分。

建立新的聯合國體制,無論在事實上還是在法律和法理上,都已具備了條件:第一、近年,不僅是區域組織的政治功能大大加強,區域組織間的政治功能也大大加強,形成了很多對話合作機制,比如,歐盟與非洲對話機制;歐盟與俄羅斯合作機制;歐盟與拉丁美洲國家合作機制;南美與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南美與非洲國家首腦會議;亞洲中東對話機制;俄羅斯與亞洲合作對話機制;東盟10+3合作機制,等等。區域組織間的政治對話與合作機制既是文明共存理念在世界事務中的體現,又可以促進不同文明價值的融通。第二、目前出現的安理會改革受阻困難,只是政治問題而不是法律問題,現有的否決權并不適用于聯合國大會。因此,如果有國家長時間阻止安理會擴大的改革,足夠多的聯合國會員國完全有可能另辟一條直截了當的改革新徑:在即將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通過會員國的表決建立一個全新的聯合國體制,包括對《聯合國憲章》的某些條款的修改;甚至有必要通過大會表決決定將聯合國總部搬到特別需要幫助、并且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非洲國家,以減輕美國國會減少提交聯合國會費的經費壓力。會員國的表決是各會員國實現三階民主、建立三階民主共同體的唯一途徑。有幸的是,處事公正的聯合國秘書長有決心也有膽識使安理會擴大的改革朝著公正合理的目標推進。

三、建立國際新體制的障礙

公正合理的新聯合國體制,即安理會的擴大改革即使完成,也不能完全表明這個世界就能公正合理地運行。一方面,聯合國安理會的擴大改革只是以國家法人為單位的政治民主改革。并且,就政治民主而言,在世界范圍內,一階民主尚未實現的民族國家仍然存在,它們既影響著區域組織(二階民主)的發展,當然也會制約著公正的三階民主體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公正合理的國際體制還應包括公正的國際經濟體制的建立。公正的國際經濟體制,如同一階民主是二階民主和三階民主的基礎一樣,是公正的新國際體制的基礎。對于國際社會來說,這兩方面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具體地說,建立公正的國際新體制的障礙主要是美國的經濟體制和中國的政治體制。

美國的虛擬經濟體制是今日世界主要問題的主要發源地。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美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例為95比1,水份太大,而美國的經濟份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0%.這個虛擬經濟體制,在相當程度上,吮吸著世界各國的財富,導致美國的經濟越強勁,全球經濟的失衡越加劇。美元等于援美。而進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國家,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就是美國政府的一個工作機構。為了維持這個虛擬經濟體制,美國不惜付出政治和軍事上的巨大代價,因為只有維持了這個經濟體制,政治和軍事霸權才具有實際意義。而當軍事和政治霸權變得困難時,美國人就有可能通過出其不意的其它方式加以延緩。這也意味著這個虛擬經濟體制在衰敗。而世界格局向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可以加速這個虛擬經濟體制的瓦解。美國應平心靜氣地看待世界格局的變化——多極格局遲早會穩定地建立。單極世界格局崩潰時將會引起虛擬經濟體制的崩潰(美元持續貶值)。因此,美國必須與世界各國平等地合作,在虛擬經濟體制的衰敗過程中,不是世界需要美國,而是美國需要世界。美國與世界各國平等地合作雖然不能改變建立多極世界的方向與進程,雖然不能逆轉建立公正的國際經濟體制(將虛擬經濟變為實體經濟)的方向,但可以防止美國經濟的“硬著陸”。有人悲觀地認為,天下相對太平之日,可能要等到將美國的虛擬經濟體制變為實體經濟體制之時。因此,一些政府與其勞民傷財地反恐,還不如輕松地拋售美元,消化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的構成,消除產生問題的根源。當美國的實體經濟體制建立后,美國才會從世界各地撤回已無物質意義的駐軍,美國也不必再“管理”太多的國際事務。在世界事務中,美國政府也應信奉國內的政府原則:“管得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美國已有了穩定的一階民主制度,平等互利的經濟體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合作,可以使美國產生二階民主意識(區域組織內的國家間的平等合作)和三階民主意識(平等地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使“美國等于美國”地與其他各國共同參與世界事務。能夠與各種族平等相處代表著國家能力,是國格的一種體現。美國國內的人權原則是個人的自由高于國家的利益。但作為國際大家庭的一員,美國卻信奉美國的國家利益高于世界利益的原則。這種指導思想使本來是權力分立的政府各機構不得不槍口一致對外,從而削弱了權力制衡的制度作用,破壞了美國的法治基礎,使美國在本土以外遭受了越來越嚴重的損失,從而也損害了美國的長遠利益。原來,美國的新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只是想讓美國本土上的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有時侯,形而下的生存本能過于發達,形而上的智思必定被阻塞,這可能就是屢屢弄巧成拙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改變虛擬經濟體制,也可以避免一個國家的畸形發展。在人文主義者看來,美國特別需要的是人文建設,吸取歐洲大陸國家和文明古國的人文思想,并以之為鏡,重新審視美國的經濟學、政治學和哲學。這一定符合美國的立國宗旨和長遠利益,也一定會使美國人受到世人的尊重。人們不可能沒有注意到,單邊主義全球化受阻和公道正義迅速全球化是同步進行的。這表明這個世界是大有希望的。

另一個障礙就是中國的政體。世人皆知,東亞在近幾十年來一直是高敏感地區。不僅有國家問題,也有區域問題(國家間的問題),還有全球性的問題(美國的軍事存在)。這里所說的國家問題,就是中國的政體。從理論上說,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不是民主建構的國家,無論對地區還是對世界,都是一個不穩定因素;而從現實上看,大陸政府確實在地區存在著持續的軍事威脅。這為美國在東亞長期駐軍找到了借口。而美國在東亞的長期駐軍是單極世界格局的一個重要支柱。中國拒絕建立民主政體實際上是維持了世界的單極格局。所以,雖然中國拒絕民主政治建構是一個民族國家內部的問題(一階民主問題),其消極影響卻超越了國家、區域而成為影響多極世界建立的全球性問題,從而直接影響著二階民主和三階民主的發展。在建立多極世界的過程中,國際社會今后的工作重點之一是以各種符合正義和進步的方式促進中國民主政體的建立。對于大陸人民來說,推動多極世界的建立、對東亞和平發展的維護、以及對大陸民主政體的建構必須同時在同一個政治平面上操作。雖然艱難,卻必須繼續做下去。推動中國建立民主政體,不僅可以根本性地解決日益增多的國內問題,也可以使兩岸關系獲得良性發展,還可以改善與鄰國的關系。方向正確,意義深遠。只要我們堅持原則,確定坐標,找準支點,是可以取得進步的。在今天,愛好公道正義的人們,必須高擎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大旗,有智有勇地與邪惡勢力作斗爭,將這個世界向著文明的方向一尺一尺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