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經濟案件論文
時間:2022-08-13 04:07:00
導語:刑事犯罪經濟案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公務人員應依照國家法律和政策盡職盡責工作,不能盡職盡責,觸犯刑律的,稱為“瀆職罪”。在工商行政管理實踐中,特別容易忽視的是瀆職罪名下的“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一、不移交“應當移交”的案件,是一種犯罪行為。
《刑法》第四百零二條規定“行政執法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p>
在移交涉嫌刑事犯罪的經濟案件的問題上,以下認識需要糾正。一是認為查處經濟案件是工商管理份內的事,移交與否與犯罪無關。這種認識的根源是沒有確立“罪”的概念。所謂“罪”,我國依照的是“罪行法定原則”。依照這一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同時,觸犯法律有罪規定的“必為罪”。因此,依照《刑法》的規定,不移交“應當移交”的案件就是犯罪。二是認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這種認識的根源是沒有確立“量”的概念。在處理經濟違法案件中,工商行政管理的權限是查處經濟違法但沒有達到犯罪程度的案件,例如《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5萬元的界限,就是違法和犯罪的界限,對“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的經濟案件,就必須移交?!缎姓幜P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p>
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概念和立案條件。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高檢發釋字[1999]2號)進一步明確“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執法人員,徇私情、私利,偽造材料,隱瞞情況,弄虛作假,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刑事案件,不移交司法機關處理,情節嚴重的行為?!?/p>
本罪有如下構成特征:一是本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二是本罪在主觀上只能是故意。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情況是間接故意(可能發生而放任發生),動機是出于徇私;三是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國家工作人員偽造材料,隱瞞情況,弄虛作假;四是本罪是結果犯,即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情節嚴重的”。
那么,什么是“情節嚴重的”?這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高檢發釋字[1999]2號)來考慮。該文規定,涉嫌該罪的立案條件是以下8種情況:“1、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2、三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三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3、司法機關發現并提出意見后,無正當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4、以罰代刑,放縱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繼續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5、行政執法部門主管領導阻止移交的;6、隱瞞、毀滅證據,偽造材料.改變刑事案件性質的;7、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為牟取本單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節嚴重的;8、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p>
三、國家工商局對移交案件的看法
四、工商行政管理執法中應當移交的案件舉例。
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在查處違法案件時,對移交問題,要以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精神,遵循以下原則處理:認真受理(發現)、積極查處、涉罪移交。下面列舉部分應當移交的案件供參考。
1、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生產、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假藥,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屬于假藥和按假藥處理的藥品、非藥品。)
3、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
4、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
5、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
6、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后果的。
7、生產假農藥、假獸藥、假化肥,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農藥、獸藥、化肥、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農藥、獸藥、化肥、種子冒充合格的農藥、獸藥、化肥、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
8、生產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造成嚴重后果的。
9、生產、銷售以上所列產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10、申請公司登記使用虛假證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虛報注冊資本,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取得公司登記,虛報注冊資本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11、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資,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12、在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企業債券募集辦法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13、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14、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15、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
16、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17、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18、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的;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19、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情節嚴重的。
20、偽造或者倒賣偽造的車票、船票、郵票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數額較大的。
21、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后果的。
22、違反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規定,逃避商品檢驗,將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未報經檢驗而擅自銷售、使用,或者將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出口商品未報經檢驗合格而擅自出口,情節嚴重的。
- 上一篇:語文教學過程管理論文
- 下一篇:無照經營查處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