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審議財政預算論文
時間:2022-08-23 09:16:00
導語:人大審議財政預算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近年來關注民生、敢于和善于行權,有“廣東現象”之稱。今年人代會,則有厚達2厘米、列明102個省級政府部門預算的冊子,供人大代表審查。在憲法以及憲政問題愈來愈受到國人乃至高層領導的關注之時,此種地方最高權力機構的舉動,意義重大。
實際上,所謂憲政,最重要的內容不外乎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一是公共權力受到憲法以及法律的嚴格限制,二是公民權利得到法律的嚴格保障。乍一看,在現代社會里,這兩個準則似乎是當然的事情,然而,正所謂“成如容易卻艱辛”,在東西方不同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限制公共權力的過程都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要對這種權力加以制約,需要有相當堅實的理論論證,同時,也需要出現有助于形成對權力加以制衡的社會結構。
考察西方憲政發展的歷史,我們看到,使得國家權力受到控制并走向規范化軌道的因素多種多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個建立了憲政體制的國家-英國-的憲政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世俗化的因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稅收。
自古以來,作為平民百姓,向國家繳納賦稅似乎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雖然在西歐的封建時代,封主與封臣之間權利義務具有明顯的相互性,封臣作出貢獻的前提是封主對封臣提供必要的保護,不過,很少有人對于這種關系提出法理闡釋。尤其是國王在稅收方面的權力幾乎是不受限制的。然而,到了1215年,英國的貴族們對于國王的橫征暴斂卻再也忍無可忍,奮起反抗,于是開啟了憲政史上的新篇章。當時的國王約翰,據史書記載,他殘忍、卑鄙、無信、意志薄弱而又缺乏彌補缺陷的美德。但是,偏偏是這樣一位國王卻好大喜功,與法國開戰,與教皇斗法,結果導致國庫虧空,教士怨怒,貴族反抗。內憂外困之下,約翰王不得不與大主教蘭頓所領導的貴族們談判,接受后者提出的限制國王權力的要求,收入這些限制的法律文件稱為《大憲章》。其中引人注目的條款之一便是貴族要對國王征稅的權力行使監督權:未經由貴族代表組成的大會議的同意,國王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稅和傳統的封建三捐之外的助捐。
在制定的時候,《大憲章》本身具有明顯的封建背景,但是,它卻逐漸演變為英國的第一個憲法文件。它昭示了代議制民主和現代法治的一些基本準則:未經納稅階層同意的征稅是非法的;納稅的標準必須由納稅人的代表決定;國家財政預算及其支出要受到代表的審查和同意。
由這些代表所組成的大會議后來成為近代議會。一直到美國獨立戰爭時,那句響亮的口號也與《大憲章》有著密切的關聯-“無代表,不納稅!”
回到我們這里,不難看出,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之后,隨著人們的權利意識的逐漸覺醒,稅收問題也愈來愈受到廣泛的關注。當然,過去強調更多的是公民的納稅意識,實際上,直到眼前的劉曉慶事件,許多報道的側重點仍然是要人們從這個事件里吸取教訓,即使是社會名流,也必須照章納稅,不可心存僥幸。但是,政府向人民征稅的合法性基礎是什么?在稅收標準的確定、國家預算的制定、財政狀況的審查等方面,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究竟應當發揮怎樣的功能,目前這樣的功能是否得到切實的發揮,為什么不能切實發揮,如何通過稅收的收和支問題推進政治的民主化進程……凡此種種,卻顯然著墨不多。各地人民代表大會對于稅收以及財政事項進行審查是會議的當然之義,聽取和審議財政預決算報告也是重要議程。
政府收了人民的錢,必須讓人民充分了解這些錢的具體花費情況,這是現代政治的基本要求,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廣東省提交人大會議審議的預算部門由7個(2001年)而27個(2002年)而今年的102個,預算資金達220億,而且將來要審議所有省級財政400來億資金;提交的表格也由過于專業化到今年的明白易懂。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使人民代表大會真正成為最高權力機構的契機,看到建立一個法治的也是更有權威的政府的機遇。歸根結底,一個不受民意和法律約束的政府最終也無法受到民意和法律的保護。
- 上一篇: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論文
- 下一篇: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法實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