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技術創新情況問題論文
時間:2022-04-09 06:22:00
導語:企業技術創新情況問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的企業改制工作的全面穩步推進,縣、鄉改制企業在完成階段性的制度創新之后何去何從?是否能夠積極有效地將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些企業的技術創新現狀如何?存在哪些總是以及如何校正?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最近組織開展了一次相關調查。
從調查的情況看,企業改制以后,企業及經營者的經營壓力普遍增大,發展意識、風險意識普遍增強,技術創新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由“要我”變成“我要”,成為大多數改制企業的自覺行動。調查顯示,越是規模大、經營狀況好、主導產品技術含量高的企業,越重視技術創新,越是技術人員多、人才層次高、經營者從事過技術工作的企業,越注重技術創新。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在產權變動之后,技術創新工作不但沒有加強,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削弱,有的甚至處于完全停頓,令人擔憂。
一、存在的問題
1.技術創新受到經營短期行為的制約一些改制企業往往局限于一時、一地、一得,實行掠奪式經營,改長期發展為短期行為,改整體目標為局部追求,只注重設備利用,而忽視技術改造,生產靠拼人力、拼設備,設備帶病運行;不進行人才開發,不關心科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只注重個人所得,而忽視企業綜合實力的積聚,“關心的是一張變不大的餅中自己占有份額”,不作長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投資和儲備,不熱心產品研制、開發,等等。這些企業的經營者大多存在“一錘子買賣”的機會主義錯誤思想,在狹隘利益的驅動下,當然不會也不可能進行技術創新。
2.技術創新追求熱情下降改制后,有些企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生產和銷售上,對如何推進技術創新思考不多、重視不夠、實施不力。有的企業雖然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有了一些初步的考慮,但缺少具體的制度和實際的措施,表現為忽冷忽熱,忽高忽低,不夠穩定。有的企業還因為在改制時考慮得不夠全面,一些問題處理得不夠妥當,使技術骨干流失,造成技術負責人缺位。有的企業科研開發機構,僅僅只剩下一塊無人問津的牌子,運轉停頓,名存實亡,創新活動難以為繼。
3.技術創新的投入明顯削減對投資回報心情急迫,想辦法快分、多分,把企業有限的利潤分掉,造成企業經營者過早釋放風險和壓力,發展沖動和熱情減退,不愿冒風險搞技改、上項目、拓新品,寧可守舊攤子,把現有設備的“油水”吃干榨盡。一些企業長期沒有按規定提取技術開發費用,更不用談專款專用,有的企業連續幾年都沒有技術開發支出。這種一下子分光的結果,恰似釜底抽薪,使企業連簡單再生產都捉襟見肘,就更不用說這對于企業的長遠和持續發展是非常有害的,給技術創新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更為突出。
4.技術創新定位有失偏頗創新定位不準的總是在改制企業中往往表現為兩個極端。一種是將“創新”與高新技術相提并論,存在“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礙,總是自插于簡陋薄弱的開發條件,面對創新不敢為,局于一隅,不敢或不肯越雷池半步,企業創新工作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產品長期清一色、年年老一套。即便是搞一些技術創新的企業,往往也“挑肥揀瘦”,僅僅從事一些低風險、小難度的技術創新活動,偏重于短平快,難成大器。另一種則是不屑于小產品的創新開發,更不注重企業的小改小革,認為小產品本小利微、影響小、收益少,難有作為,小改小革成不了大氣候,對企業長期發展無足輕重,因而盲目攀“高”,一味追“高”,言必“高科技”創新,行必“高科技”創新,最終是欲“高”而不達。事實上,創新存在于每一個細節之中,重大發明創造、重大技術革新是創新,小發明、小創造、小改小革同樣也是創新,“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優勢”,關鍵是要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既要積極追求,著力提高創新起點,又要從身邊事做起,不以“技”小而不為。
5.創新人員的利益難以落實創新者沒有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利益主體,在相當層面上還是一個普遍現象。許多企業的科技人員搞技術創新還主要靠分配任務,靠自覺奉獻。不少企業的科技人員還是吃“大鍋飯”,拿固定工資和平均獎金,在工作上不僅是“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而且是“干得好,不討巧;效益多,麻煩多”,技術開發的實績及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并沒有給科技人員帶來與之相對應的經濟收益和相當的各種待遇。也有少數企業,雖然在制度上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措施和分配辦法,但制度歸制度,落實歸落實,制度是一套,落實卻是另一套,或是獎金系數比工人略高些,“總算不一樣”;或是年終給予一二百元的“適當”補助,“多少表示點”;或是幾年一度、定期不定期“來點小意思”,諸如此類,花樣不斷翻新。殊不知,這種“丟西瓜,撿芝麻”的“精打細算”,實質是掩蓋和抹殺了科技人員的智力價值和實際貢獻,也嚴重壓抑了科技人員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二、規范和引導
1.引導改制企業充分認識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企業創新的兩個“輪子”。產權制度的變革,只是企業創新的一部分,技術創新同樣是企業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缺少這一內容的企業創新是不完備、不健全的。要讓企業及其經營者充分認識到,產權變革固然可以激發企業的省略,但如果不和推進企業技術進步結合起來,這種活力就可能是短期的,或者是沒有實質性意義的。調查表明,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技術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已經成為企業興衰存亡的決定因素之一,那些產品競爭力較強,占有市場份額較大,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大多是重視科技進步、把技術創新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技術水平和技術能力較高的企業。
2.引導改制企業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組織體系規范和引導改制企業在組織體系變更時保有負責技術創新的組織機構和負責人,使之不致于被剔除或削弱,能夠在不斷高速中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一方面要使改制企業保有名實相符的技術創新的領導組織,加強專門的技術開發機構建設,并配備專門從事技術創新、技術開發的科技人員隊伍;另一方面要使改制企業領導班子中保證有技術負責人,確保企業決策層中技術負責人的位置。同時,要著力使改制企業建立起一整套技術創新的規章制度和措施,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起到一種保障和促進作用,使得改制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不因企業經營者的變更而廢棄,也不因企業經營者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保持一個長遠運行定勢和慣性。
3.改制企業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的利益機制利益機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機制。因此,要引導和規范改制企業的利益分配行為,形成一種既有利于調動職工積極性,又有利于增加技術創新投入和企業積累的良好分配機制,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要引導改制企業調整股權設置,在股權設置中突出技術創新,充分調動技術骨干和技術人員積極,激發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如設置獎勵股,突出技術股,等等。使創新主體真正成為創新的利益主體,使科技人員“技有所值”,并主瞎一行為成為企業行為規范的“定律”,以此給企業技術創新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4.引導改制企業構筑技術創新的人才高地技術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的載體,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承擔者和完成者。對于縣鄉改制企業來說,本來就人才匱乏,如果再不注重積累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醬,再讓技術人才流失,將會給企業帶來無窮災難。當務之急,就是要幫助改制企業營造一個有利于人盡其才的氛圍,使經營者真正從一定高度上,認識和鼓勵技術創新,容忍失敗,并與技術人才一起形成對失敗的共識,在共識上共進。要通過吸引專利技術擁有者參股、鼓勵外聘技術人員以現金或以每年的勞務費入股等方法,集聚人才,讓改制企業不斷接受到“新鮮空氣”和“源頭活水”。
5.引導企業切實為技術創新加“薪”創新投入是搞好技術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引導和規范改制企業建立起比較科學的技術投入制度,建立好獎金籌措機制,使技術創新投入能籌而有向、聚而有量、集而有度、用而有序、管而有方,努力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投入機制,給技術創新多添“薪”。要引導企業不斷加大自有投入,提高企業科技投入指標,將科技發展基金、銷售計提、技術成本折舊等聚集起來,不斷增加技術創新投入積累。要引導改制企業的利益比重配置,激勵企業在稅后利潤分紅時加大積累提成,先鋪底子。要在技術創新中發揮更加積極的行政作用,想方設法為改制企業謀求金融信貸支持,進一步加大財政科技支出。要積極培育和提高改制企業的資金信用,疏通渫道,力促金融增量,著力形成金融重點支撐巨臂。通過不失時機地給企業創新及時加“薪”,使企業技術創新的“爐火”越燒越旺。
- 上一篇:鄉鎮企業行政執法論文
- 下一篇:國企改革成本現實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