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子化招標行政監督
時間:2022-12-08 04:07:23
導語:淺談電子化招標行政監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國家與民間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政府與企業進行生產與建設時所產生的物資、工程與服務采購范圍也在不斷擴展,我國大多數采購部門都已經采用了招投標方式進行選商與定價。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級政府部門與各行業都建設了自己的電子交易平臺并利用網絡開展著電子商務活動,其中全流程電子化招投標平臺的建設與使用就是一個典型的示例。全流程電子化招標,就是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完成招標與投標的整個過程,招標與投標雙方利用互聯網在線完成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等全部活動。電子招投標平臺提供了電子標書、數字證書加解密、計算機輔助開評標等技術,全面實現了資格標、技術標和商務標的電子化和計算機輔助評標,極大地提高了招標與投標的效率,節省了招投標的成本。電子化招標節省了招標人與投標人印刷標書與領取標書的時間,也省去了投標人舟車勞頓的辛苦,評審專家也不必再翻閱厚重的紙質文件,招投標的全過程都可以利用電子交易平臺進行操作與查閱。電子交易平臺上的資料與文件經過加密與權限化處理,似乎在平臺上已經不會再輕易有機會進行違法違規操作。但是,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的使用是否意味著歸口管理招投標工作的各級行政監管部門,包括各級政府、審計、財務或紀委等單位的監督與檢查職責可以減輕或者取消呢。目前,有些行政監督部門以招標機構已經使用電子招標平臺進行交易為理由忽略了對電子招投標平臺的管理與監督。在越來越普及的電子化招標時代,電子交易平臺是否可以保證招投標行為的公開、公平與公正,是否不再需要行政監管部門的專項審計與檢查,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行政監督部門需要建立和完善電子招投標規范
網絡交易平臺的出現對傳統招投標方式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傳統的招投標方式與做法以及部分法律法規的內容已經不能完全涵蓋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和網絡招投標的具體實踐。一方面網絡交易本身的虛擬性、實時性、廣泛性優勢比傳統招投標方式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也更加合規合理,但另一方面,電子信息化招投標因其自身具有的風險性與不穩定性也迫切需要一系列完備的準則和法律法規作為其發展過程中的有力保障。利用網絡進行招投標是我國物資采購領域出現的新生事物,我國各行業與各級政府關于電子化招投標活動的法律法規還處于不斷探索和完善階段,同時需要涵蓋電子商務、公民信息、網絡安全、電子技術等專業部門協同配合才能幫助電子化招投標平臺建立一套適合與可行的規則與監督管理規范。各級行政監督部門可以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相關示范法或其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訂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與法規,把電子憑證、電子合同和數字簽名的法律效力及保管要求、數字認證機構的管理模式、電子信息與網絡系統的安全等相關問題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下來,為電子化網絡化招投標運行模式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提供堅實可靠的法律法規保障。
招標人設定的規則可作為行政監督的關鍵控制點
電子招投標平臺的利用,可使招標人與投標人在利用網絡完成各自的工作而不再需要使用電話與郵件進行反復的溝通與確認,但這并不意味著招標人使用了電子交易平臺,就等于創建了一個完全合規與完全自由的市場吸引著投標人進行公平的競爭。實際上,招標項目的整個過程,從方案審批到對中標人授標各環節仍遵循著招標人定制的規則進行著運作。招標機構在平臺中上傳的招標方案以及發售的招標文件中對投標人資格與資質的要求仍然由招標人進行著界定與限制。因此投標人是否符合招標文件資質要求以及是否具有資格參與投標競爭,可以說主動權仍然掌握在招標人手中。另外,評標專家的評標過程雖然在電子招標平臺進行,但是,平臺隨機選取的專家對于評審項目的專業程度以及對招投標文件的理解程度不同,也可能導致評標過程或結果受到招標人的影響與引導。因此,利用計算機與網絡平臺的電子化招標并不能保證所有招標機構都能做到公開、公平與公正,也不能承諾所有投標人都可以獲得完全公平的對待,所以,招標人對于每個項目制定的招標規則應該成為各級監管部門主要管理的關鍵因素。電子交易平臺可以限定招投標時間或權限,但并不能識別為每個項目所設定條件的合理性與合規性,因此解決招投標過程的合法合規問題以及處理雙方的爭議與投訴時,對招標人設定的限制性條款進行審查仍然是各級行政監管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
強化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監督
招標人與投標人借助計算機接入互聯網進行電子化招投標操作的原因是對網絡的安全性、可靠性與準確性的信任與依賴,但是目前網絡犯罪已呈現多發趨勢,計算機病毒借助網絡廣泛傳播已是司空見慣。當招標人與投標人的電腦接入互聯網的一刻起,招投標過程產生的操作行為與數據已經在互聯網中進行著實時記錄和處理,如果招標項目規格較大且利潤豐厚,一些投機取巧者可能會利用技術手段選取、查看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滿足其決策的需要,因此電子化招投標在其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也面臨著極大的威脅。在電子信息化不斷進步的今天,網絡帶給我們便捷與高效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應,因此如何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也是為管理招投標業務的行政監督部門提出的重要課題。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招投標并不意味著可以將全部權利與信任交付于自由的網絡,相反,各級監督部門應該制定完善的網絡運營法律法規或者構筑安全的防火墻并建立有效的監督軟件對網絡交易行為進行監督與保護,一方面可以保護正常交易人的權利與利益,同時也可以對一些利用互聯網漏洞的人給予懲罰。
加強交易平臺與網絡知識培訓
隨著招投標雙方在電子交易平臺中的信息上載量與交易量的不斷增加以及范圍的不斷擴大,在管理招投標工作與解決異議與投訴時,對電子交易平臺中數據與資料的查詢與調查能力成為各行政監督機構面臨全新的挑戰。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并積累經驗,才可以適應新時期管理網絡招投標工作的需要。電子交易平臺的利用并不代表行政監督機構管理責任的消失,各級管理機構反而更加需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與培訓,提高對招投標工作的創新能力以及對電子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各級管理機構應在培訓中增加對計算機應用、網絡知識、防火墻運用以及網絡病毒應對等相關理論與實踐的內容。由于電子招投標管理的對象、文件、線索、方法、流程、結果等方面較傳統招投標發生了一些變化,各級政府監管機構的管理人員在建立一套符合網絡經濟發展特征的新管理體系基礎上,還要使自己能夠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時期招投標工作的實際要求。在世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與應用的浪潮中,幾乎所有領域與行業均步入了全新的電子商務時代。電子商務的應用不但改變了傳統交易的特征、方式,還給許多相關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網絡招投標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互聯網技術改變了傳統招投標的交易方式,打破了許多行業與地區的貿易布局,從此,招標與投標不再是人們印象中蒙著神秘面紗的行業,也不再讓一些想參加投標的中小型企業因為行業或地區因素望而卻步。電子招投標平臺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一些根深蒂固的行業壟斷或地區保護,同時也切斷了一些腐敗現象的源頭,所以各級監督管理機構不該因為網絡信息的負面因素全盤否定電子招投標的發展與運用,而應該冷靜的思考自己的位置和發揮的作用,利用自己的資源與權限保護和利用好招投標平臺,為招標人與投標人提供一個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各級政府與各企業提供有效的行政管理保障。
作者:吳瑩 單位:撫順石化招標中心
- 上一篇:水利改革行政管理重要性分析
- 下一篇:抗日根據地行政監督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