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經紀公司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29 02:18:00
導語:證券經紀公司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購并(MergerandAcquisition,企業兼并和收購的簡稱)作為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企業行為,是企業為了實現規模經營或多元化經營或出于各自不同的發展戰略考慮,運用不同的方式(如現金收購、股權收購等),采用兼并或收購的方法,來實現企業資產擴張的重要手段。在歐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和地區,企業購并經久不衰。進入90年代以來,購并的浪潮更是一浪接著一浪,1999年,全球的購并活動創下了3.3萬億美元的記錄。在2000年,全球的購并活動與1999年相比雖然有所放緩,但在金融領域的跨行業、跨地區的企業購并活動依然層出不窮。在這股購并浪潮中,網上證券經紀公司也不甘落后,積極參與其中。實踐證明,購并活動在網上證券經紀公司拓展網上證券業務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下面,我們就以美國的網上證券業務先鋒—E*TRADE和嘉信為例,探討購并戰略之于國外網上證券經紀公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并結合購并活動在我國網上證券業務開展中的運用情況,對將來的趨勢做一分析和展望。一、購并戰略在國外網上證券經紀公司發展中的實踐——以E*TRADE和嘉信為例盡管我國開展網上證券業務并不比美國晚很長時間,但美國網上證券業務的發展速度和網上證券交易的比例都快于和大于我國,美國在網上證券交易方面依然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而E*TRADE和嘉信更是美國網上證券交易領域的“領頭羊”。為此,通過研究他們在網上證券業務中的發展戰略,或許能給我國有志于網上證券業務發展的券商或將來可能出現的網上證券經紀公司提供一種有益的思路,更好的推動我國網上證券交易業務的發展。(一)購并的背景分析1、來自同行業競爭對手的競爭壓力。以E*TRADE為例,隨著網上證券交易的日漸發展,越來越多的經紀商加入到這一行業當中。作為一家純粹的網上經紀商,E*TRADE面臨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競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其原先低價格的市場定位也正受到來自嘉信等券商的多渠道、高質量服務的挑戰。在美國GOMEZ網站的每季度網上經紀商排名中,嘉信是數次位居榜首。由此可以看出嘉信在網上證券經紀業務中也是實力不凡。如何積極應對來自嘉信和其他經紀商的競爭壓力成為E*TRADE必須正視和考慮的問題之一。嘉信自1995年介入網上證券業務活動以來,一直是以“網上網下兩條腿走路”的市場形象得到投資者的不斷認同,其傳統業務與網上業務的有機整合、有形營業網點的數量及其在拓展網上交易中的價值體現正是E*TRADE的“弱項”。而這當中,有些是可以通過購并手段來實現的,如:有形營業網點的數量。2、出于多元化、國際化戰略導向的考慮。隨著證券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證券交易已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手段和工具,單一化的業務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同時也存在著經營風險。為此,網上新股發行、網上銀行、網上保險、網上抵押等正成為網上經紀商們不斷開發的業務品種。另外,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大力拓展國外市場也顯得越加緊迫和必須。通過收購一些國外的公司,將企業的業務觸角伸向國外,就成為企業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3、全球互聯網企業的購并浪潮的大背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企業購并重組活動日益頻繁。1999年11月,克林頓政府廢除了實行長達70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更是推動了美國金融領域的跨行業、跨地區的金融購并重組進程。網絡企業在這股購并浪潮中,也大顯身手。麥肯錫的研究表明,互聯網引發的購并案在交易額和交易量上均已躍居全球的20%還多①。為此,全球互聯網企業的購并浪潮無疑為E*TRADE等網上經紀商的購并活動提供了不錯的大環境。(二)具體動機分析E*TRADE自1997年以來通過各種購并方法(如現金收購、股票收購等),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兼并活動。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從1997年底到2001年,E*TRADE的收購兼并活動達12起之多。嘉信自1995年以來的購并活動有7起左右。我們知道,購并只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和過程,它的最終目標是要通過購并來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為此,這里我們就需要對他們大量購并案背后的深層動機進行分析。1、進行地域擴張。對于網上經紀商來說,隨著國內業務開展到一定程度,國內的客戶資源和業務增長空間都受到一定限制,而一些區域外市場則是商機無限,充滿著誘惑。一些企業帶著成為跨國集團的夢想,紛紛開拓國外市場,到其他國家“安營扎寨”,設立分公司,進行地域擴張。而在進入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時,購并較之新設分公司等,具有能在較短時間內就擁有當地一定數量客戶資源、拓展客戶的成本相對較低等特點,使其成為不少公司在拓展國外市場時所采用的首選方式之一。如:1999年7月,E*TRADE透過收購TIRSecuritiesLtd.(一家企業客戶經紀行,擁有全球多個股票市場的交易席位,當中包括香港證券交易所)于1999年9月進軍香港市場。2000年8月,E*TRADE通過收購在加拿大市場為機構和零售投資者提供電子證券交易服務的公司VERSUSTechnologiesInc.,將其更名為E*TRADE加拿大有限公司,作為E*TRADE全資子公司。1999年2月,嘉信收購了加拿大的兩家經紀公司PriorityBrokerage&PorthmeorSecurities,在此基礎上成立嘉信公司加拿大分公司。2、開發新的業務,開展多樣化經營。多樣化經營理論作為西方購并重組的理論之一,是指企業持有并經營收益相關程度較低的資產,以減少企業對現有業務范圍的依賴,降低經營的風險成本。目前,從E*TRADE網站所列示的服務內容看,其業務主要有四大類:(1)理財投資。包括股票、期權、首次公開發行(IPO)、共同基金、債券、個人理財、延長時間交易等。(2)金融服務。包括定期存款、支票、貨幣市場、儲蓄、帳單管理、信用卡等。(3)退休規劃。包括:IRAs(個人退休帳戶)、咨詢理財、稅務、教育儲蓄、房貸、保險。(4)更多服務。包括:ATM、移動電子商務、電子郵件服務等。其中的網上銀行業務、網上抵押業務、為企業服務的相關業務等都是通過購并相關企業來實現的。3、擴大公司的規模購并同類企業,擴大公司規模屬于購并模式中的橫向購并,即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領域和生產產品相同的同行業之間的購并。其目的在于減少競爭對手,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經濟,提高行業的集中程度。2001年5月,E*TRADE收購了WebStreet,Inc.(網上經紀公司WebStreetSecurities的母公司),WebStreetSecurities總部位于芝加哥,通過傳送流動的及時報價、快速的交易確認、及時的投資組合更新和24小時的服務,主要為美國和歐洲的個人投資者服務,這次收購的完成將有助于E*TRADE進一步擴大其在網上證券經紀方面的市場份額。4、提升服務的質量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E*TRADE和嘉信主要從如何更好的為顧客提供投資工具、如何根據不同的顧客類別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如何更方便投資者管理他們的金融資產出發,購并一些在這些領域中的專業化公司。(三)購并的目標公司分析從E*TRADE兼并收購的公司選擇來看(如表1所示),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1、專業特征明顯。在E*TRADE的購并對象當中,有專門從事網上銀行業務的Telebank;有專門從事網上抵押的LoansDirect;有專門從事提供ATM服務的CardCaptureServices,Inc.。通過購并這些專門從事某一領域服務的公司,E*TRADE可以將他們專業化的技術和資源與E*TRADE現有的業務平臺相整合,從而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推出更多的服務內容。2、行業地位突出。在E*TRADE購并公司的選擇上,一些在業界有一定知名度和行業地位的公司比較容易受到關注。如TelebancFinancialCorporation,美國最大的、發展最快的純網上銀行;CardCaptureServices,Inc.美國最大的獨立ATM(自動提款機)提供者;LoansDirect,美國最大的網上抵押先行者之一;Dempsey&Company,LLC,美國最大的私營特定經紀商和做市公司之一。突出的行業地位,使得購并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被購并企業已有的品牌效應、銷售網絡、公共關系,提高市場占有率。美國最大的私營特定經紀商和做市公司之一。從1932年以來就服務于投資領域,有著60多年的經紀業務的經驗。(四)購并的成效分析1、獲得了被購并公司已有的客戶資源和有形營業網點。通過購并,被購并公司已有的客戶資源就相應地成為購并公司的客戶或潛在的客戶。這些客戶資源的取得比起購并公司直接去市場開拓,相對來說要容易的多。對網上證券經紀商來說,金融網站的注冊用戶、其他網上經紀公司的顧客帳戶、專門為機構投資者提供研究分析等金融服務的一些金融服務企業的機構客戶資源等,顯得比較重要。如E*Trade通過收購網上證券經紀公司WebStreetSecurities,獲得了34000個活躍帳戶(其中包括6300個德國居民擁有的帳戶)和WebStreetSecurities在圣佛朗西斯科、波士頓、貝弗利希爾斯、丹佛等地的有形網點,E*Trade準備將其轉變為E*Trade金融超市,并稱為“E*Trade中心”。2、獲得了被購并公司的優秀管理人才。優秀的人才之于一個企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購并活動之后的人事重組往往也十分重要,好的購并活動的開展,往往能充分調動被購并公司的員工的積極性,給一些優秀的管理人才提供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和舞臺。E*TRADE經紀業務總監、亞太及拉丁美洲區總裁JarrettLilien,曾是E*TRADE在1999年8月收購的TIRHoldings的CEO(行政總裁)。E*TRADE亞太區副主席JohnLord,在1992年至1999年間,在TIR工作,協助管理及建立日本的TIRSecurities.在1999年,E*TRADE收購TIR之后,Lord繼續為E*TRADE效力②。3、改善企業財務狀況。一方面,企業購并后,由于會計處理、稅收處理、證券交易等原因,可能會產生非生產性收益,從而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得到改善,起到增加利潤、提高每股收益的效果。另一方面,雖然購并活動短期內并未對公司的利潤做出貢獻,但經過整合和進一步的發展,其經濟效應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逐漸顯現出來。E*TRADE在1997年底開始了大規模的收購活動,在經歷了1998、1999兩年的虧損,于2000年財政年度取得了1900萬美元的贏利③,盡管這其中并不完全是購并活動所做的“貢獻”,但可以看出,購并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二、購并戰略在我國網上證券業務發展中的情況和前景展望(一)目前的情況盡管目前我國尚未有專門的網上證券經紀公司,但在開展網上證券業務方面,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購并手段的運用。1、通過購并財經證券網站,來建立自己的網上交易平臺。如廣東證券。收購IT網站,進軍網上證券業務是國內券商開展網上證券交易業務的模式之一。比較典型的如廣東證券收購盛潤STOCK2000.2000年9月,廣東證券以整體購買的方式收購了盛潤旗下的STOCK2000網站,包括STOCK2000品牌、原有ICP業務及原盛潤公司網站30多人的工作隊伍。收購之后更名為廣東證券中天網。通過這次收購,廣東證券擁有了完整的網上交易技術平臺、完整的在線咨訊系統和財經專業咨訊團隊。這種傳統券商通過收購IT企業,實現相互的優勢互補,共同開拓網上證券業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券商在較短時間內介入網上證券業務。2、通過收購兼并一些小的經紀類券商,擴大營業網點的數量和經紀業務的規模,從而也間接地促進了公司網上證券經紀業務的發展。如廣發證券。廣發證券這幾年來,通過7次較大規模的收購兼并,使其營業部數目增加到現在的68家,其中的53家都是通過收購兼并獲得的。其中,廣發證券主要是抓住了銀行與證券分業經營、四大專業銀行與所屬的信托投資公司脫鉤、受廣東省政府委托托管11家信托投資公司、托管廣東國投屬下9家證券營業部等時機,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活動。收購兼并使公司快速完成了規模擴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我國網上證券的開戶必須要依托有形的營業網點進行,為此,在一些沒有營業網點的地區開展網上證券交易要解決異地開戶的問題。而通過收購異地一些小的經紀類券商,獲取其在當地的有形營業網點和客戶資源,也在間接上為公司在異地網上證券經紀業務的開展“助了一臂之力”。3、IT公司通過收購財經證券網站涉足證券電子商務領域。如聯想收購贏時通。2000年8月,聯想集團以價值3537萬美元的有形資產入股贏時通,從而以40%的股份成為其單一的最大股東。這在當時被稱為我國互聯網行業金額最高的一次購并。贏時通作為較早為證券營業部提供遠程交易系統的軟件制造商之一,在財經咨訊服務、移動電子商務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優勢。2000年底,贏時通又與IBM建立了證券電子商務戰略聯盟。2001年7月,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出席中國證券業電子商務研討會中關于“證監會正在考慮以IT技術為基礎的公司申請證券公司牌照的問題”的講話,無疑給那些有意介入網上證券業務領域的IT企業們看到了希望,可以預計的是,將來隨著IT企業被允許進入網上證券業務領域,一些符合要求的IT企業將會積極介入到網上證券業務當中,和傳統券商共同分享網上證券經紀業務這塊蛋糕。(二)前景展望從以后的發展來看,我們預計:在網上證券業務領域,今后購并活動的開展將主要是在國內市場競爭主體之間展開。將來隨著開放程度的加大和國內市場主體競爭實力的增強,國外券商也有可能會通過收購國內證券公司部分股權的方式,進入國內市場,而國內的券商也有可能會通過購并進一步向國際市場進軍。目前,國內有許多的證券公司開通了網上證券交易業務,但普遍規模都比較小,在所提供的網上證券服務當中,內容也都大同小異,特色化和差別化尚不十分明顯。目前,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與世界同行們的同臺競技將不可避免,在這一階段充分利用尚有幾年的緩沖期,充實、壯大各自的實力將是不少券商都在思索并付諸行動的時候。為此,今后國內券商之間的“大吃小、強吃弱”將再所難免,一些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券商將不可避免的面臨購并的命運。從購并方來說,這也是他們走向規模化發展所采取的手段之一。在中國證監會推出的入世應對措施中,也明確表示支持國內證券公司的整合,支持境內證券機構兼并重組。2001年,廣發證券收購控股錦州證券(下設4家營業部),成立廣發北方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廣發證券占有51%的股份,就已向我們發出了券商之間購并重組的信號。面對競爭,一些小的經紀類券商也不會“坐等待斃”。面對競爭,中小券商之間也將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的方式,壯大自己的規模,避免被“吃掉”的危險。如:2001年5月,由全國13家期貨交易所轉制而成的包括金牛證券、久聯證券、中富證券、首創證券、天風證券、恒遠證券、一德證券在內的9家證券經紀公司在滬達成共識,將共同組建“聯合網上證券交易服務中心”④。建立9家證券經紀公司共同的網上交易載體,共擔風險、共享網上交易收益。這說明中小券商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的形式,從分散的各自為政,走向聯合,壯大自己的規模。當然,購并只是企業開展資本運營、提升競爭力的方式之一,目前建立戰略聯盟也是不少公司采用的方式,如E*TRADE、嘉信等都有一些在技術、咨訊、保險等行業的戰略合作伙伴,他們在E*TRADE、嘉信的多元化、規模化發展過程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作為企業進行資產擴張的一種手段,購并活動對于企業來說也并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E*TRADE和嘉信的購并戰略也并不是完美無缺。企業應該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在不同的時機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注釋:①“互聯網購并風潮”,DavidMarock,JohnNas,HanneloreStrickroth,載于《麥肯錫高層管理論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4月北京第一版。②E*TRADE香港網站。③《證券電子商務—網絡經濟時代的證券市場透視》,林丹明熊輝著,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④“券商網上交易業務將建聯盟”秦宏《上海證券報》2001年05月30日。參考文獻:1、《全球購并重組發展大趨勢》肖元真主編,科學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2、《證券電子商務—網絡經濟時代的證券市場透視》林丹明熊輝著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3、《證券經紀業務管理》崔勇編著,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4、“互聯網購并風潮”,DavidMarock,JohnNas,HanneloreStrickroth,載于《麥肯錫高層管理論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4月北京第一版。5、“收購兼并助我們實現快速擴張—廣發證券有關人士談公司10年發展歷程”何蘭嬌,《證券時報》,2001年09月04日。
- 上一篇:干部考察工作相關條例
- 下一篇:經濟責任審計運用工作意見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