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用藥護理安全管理措施
時間:2022-09-29 08:46:22
導語:靜脈用藥護理安全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索ICU危重癥患者靜脈用藥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選擇2017年4月~2018年3月醫院ICU危重癥靜脈用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進行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或家屬滿意度、一次性靜脈穿刺成功率、醫療糾紛發生率、靜脈留置管道脫出率、靜脈外滲率、用藥錯誤率、穿刺部位紅腫率等,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護理安全管理措施用于ICU危重癥患者中效果顯著,可提高靜脈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ICU;危重癥患者;靜脈用藥;護理;安全管理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危重癥患者具有意外事件發生率高、并發癥多、病情變化快、病種復雜等特點,是醫院重癥人群集中管理護理和診治場所[1],為了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防止休克發生,常需通過靜脈給藥,雖然利用價值較高,但在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危險、風險因素,不僅可產生家屬對護理人員工作的不滿,引起護患糾紛,還可加大醫務人員職業壓力和職業風險,進而降低醫療質量,增加意外事件發生率,形成惡性循環[2]。為了在根本上解決此項問題,避免患者出現功能上障礙和損害,還需加強臨床護理管理工作,通過護理安全管理,能夠在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臨床各項風險事件,進而避免護理事故、護理差錯、護理缺陷而引起的護患糾紛,從而實現以低成本保證臨床用藥安全[3]。對此探討不同管理方式在ICU危重癥靜脈用藥患者的價值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4月~2018年3月醫院ICU危重癥靜脈用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患者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為62~69歲;ICU住院時間為4~8d。對照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為61~69歲;ICU住院時間為4~7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患者或家屬均了解此次試驗目的,且簽署同意書;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均齊全;患者均需接受靜脈給藥治療。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在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管理過程中,還需做好培訓工作,制定嚴格的靜脈輸液藥物反應報告制度,密切觀察用藥期間的各項不良反應,一旦發現異常,還需及時反饋,在根本上保證輸液安全。觀察組采用護理安全管理。(1)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監控指導:為了保證護理質量,還需從醫院整體入手,建立三級管理組織,即各科室風險管理小組、質量與安全管理組委員會、醫院風險管理委員會小組,且需完善三級護理風險管理體系,三級管理為護理部,二級管理為護士長,一級管理為兼職監控護士。在三級監控體系下,需將護理風險事件管理轉變為積極預防,對重點環節、重點部位、高危時段、高危人群進行相應管理和風險監督,且及時發現當前不足之處,給予相應對策改進[4]。(2)盡量避免串連輸液:根據患者病情、監護需要、治療需要,中心靜脈導管需選擇五腔、四腔、三腔、雙腔、單腔等,在輸注特殊藥物或三種以上藥物時,還需建立靜脈多通道,如全胃腸外營養、輸血均需獨立輸注,以免混合輸液出現失效、降解、渾濁等現象[5]。(3)排列靜脈用藥的給藥順序:在用藥時,需嚴格注意藥物禁忌證,如無法避免,還需間隔藥物應用,中途通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沖洗管道,同一類藥物需間隔一定時間,同時對于抗生素、白蛋白、呋塞米、甘露醇均需嚴格規定用藥時間[6]。(4)加強輸液過程中細節管理。①各種靜脈管道需高于床面,順利好各個管道,以免纏繞,為了保證無菌狀態,還需在輸液管和三通管之間、肝素帽和頭皮針之間運用無菌治療巾包裹,一旦發現污染、潮濕等現象,還需立即更換。②在每班進行交班時,需記錄導管刻度和位置,及時發現脫出現象,并對于異常現象立即通報,做好相應記錄,在交班過程中,需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皮下積液、血液外滲、紅腫等現象,隔日更換穿刺保護膜,一旦發現破損或污染,還需立即更換。③確保三通管開口處處于“開”狀態,注意固定各個管路接口。④對于多管道患者,還需使用小標簽區分,如肌松藥、鎮痛藥、鎮靜藥、呼吸抑制劑、呼吸興奮劑、降壓藥、升壓藥等,方便后期輸注和識別。⑤在患者靜脈輸注血管活性藥時,還需密切觀察四肢溫度、尿量、心率、血壓等情況[7]。1.3觀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或其家屬滿意度、一次性靜脈穿刺成功率、醫療糾紛發生率、靜脈留置管道脫出、靜脈外滲、用藥錯誤、穿刺部位紅腫率,并對結果進行比較。1.4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靜脈留置管道脫出、靜脈外滲、用藥錯誤、穿刺部位紅腫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的護理管理效果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醫療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靜脈穿刺成功率、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ICU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發病急驟、預后差、病死率高、病殘率高,為了控制病情,常需依借藥物控制病情,雖然效果顯著,但對于危重癥患者而言,靜脈用藥管理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為了提高用藥安全性,在根本上避免用藥風險,還需加強護理管理工作[8]。護理安全管理是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一個必要條件,能夠在根本上改善護理服務質量,降低安全隱患,制定健全的防范機制,增強自身用藥安全意識[9]。本次研究中,通過加強管理監控指導、避免串連輸液、排列靜脈用藥的給藥順序、加強輸液過程中細節管理,能夠將各個操作細節化和安全化,進一步提高服務管理質量,增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和對用藥知識的了解度,進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在根本上預防各類危險因素發生,提高靜脈輸液安全性,降低臨床死亡率。總而言之,護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夠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全面的護理服務,用于ICU危重癥患者中,能夠降低一系列不良事件發生率,保證臨床醫療質量,減少醫療糾紛,提高用藥安全性。
作者:周海月 夏玲飛 單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中醫醫院
- 上一篇: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探究
- 下一篇:微講堂在門診用藥安全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