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理財型保險發展趨勢研究及政策思考

時間:2022-07-23 03:49:00

導語:我國理財型保險發展趨勢研究及政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理財型保險發展趨勢研究及政策思考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以投連保險、萬能保險為代表的我國理財保險產品取得較大發展,2007年,全國投連險實現保費393.8億元,同比增長558.4%;萬能險實現保費845.7億元,同比增長113.4%。2008年2月,上述兩類保險產品實現保費收入471億元,同比增長284.3%,我國理財型保險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一、我國理財型保險發展面臨的機遇和風險

(一)面臨的主要機遇。一是資本市場明顯好轉。近三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牛市,大量資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證券交易指數持續上升,資本市場迅速升溫,廣大投資者從資本市場上取得較大的收益,理財觀念明顯提升,出現了居民存款從儲蓄到投資的“大搬家”,由于理財型保險產品與股票市場聯系緊密,在此期間,理財型保險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二是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由于我國經濟增長持續強勢,預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國際市場人民幣升值趨勢將會持續;同時,國內消費物價水平不斷上升,結構性通脹有發展苗頭,人民群眾對貨幣貶值的心理預期也越來越大,加大了對資金理財的需求。三是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我國人均GDP不斷提高,達到2460美元,隨著生活生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在保險消費上的觀念也出現升級換代,對理財型產品需求也會不斷增加。四是保險產品、技術、人才等實力的增強。上世紀末,以投連險為代表的理財型保險產品由平安率先引入國內,由于發展初期的不成熟,在產品設計,信息技術、銷售管理人才、業務監管等各方面都不能滿足理財型保險產品的要求,導致這類產品出現了銷售誤導、群體性上訴、大規模退保等風波。經過近幾年保險公司逐步加強理財型保險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投入,使此類產品的發展基礎得到夯實,具備了較好的發展條件。

(二)可能產生的風險。一是業務大幅波動的經營風險。理財型保險產品對證券市場非常敏感。當證券市場繁榮時,投資收益率高,理財型保險產品的需求就旺盛,保費收入快速增長;反之,理財型保險產品的需求會減少,保費收入甚至出現負增長,保單退保率和成本均會大幅攀升。從2008年起,我國證券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理財型保險會隨證券市場波動而大起大落,影響保險公司的業務規模、財務贏利、現金流等各方面,對保險業穩健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二是宏觀經濟金融的政策風險。一方面,我國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證券市場,受政策調控影響很大,會對理財型保險發展帶來較大的波動。另一方面,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按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很多理財產品收益開始納入個稅范圍,如國家已對個人投資企業債券(包括可轉債)開征20%的利息稅。保險公司理財型保險產品可能也會逐步納入,會影響該產品吸引力。三是信息不對稱的信用風險。在銷售理財型產品的過程中,保險公司與基金公司之間、保險公司與營銷員之間、營銷員與保險客戶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在此情況下容易產生道德風險,由個例的逆選擇發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機。在2000年前后平安發展投連險時出現的誤導事件和大面積退保風波就是前車之鑒。在當前社會公眾維權意識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發展理財型保險若在某些環節上處理不當,可能會產生群體性上訪或公眾維權訴訟案件,影響保險業的誠信形象。

二、我國理財型保險的發展趨勢

(一)歐美國家理財型保險發展歷程。回顧歐美等國理財型保險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一是探索起步階段。從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英美紛紛推出理財型保險,但理財型保險業務處于起步階段,發展較為緩慢。以美國為例,產品誕生初期,由于其投資收益并沒有表現出較傳統保險更明顯的優勢,在高利率時期,客戶可以通過存款很容易實現高于其他投資的收益,截至70年代末,理財型保險在美國壽險市場的份額也只有3%。二是高速發展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到上世紀末。隨著利率的降低、股票價格的上升和消費者對股票等高收益理財的熟悉,理財型保險的價值最終體現并受到消費者的認可,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年均增長超過30%。1999年,該產品在美國壽險市場的份額達到40%,在英國個人壽險市場達40%、養老金市場達53%。由于理財型保險產品的發展,拓寬了保險業務領域和市場空間,提升了保險與其他金融行業相比的競爭力,同時也使客戶享受到更豐富、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但在此階段,日本出現了一些大型保險公司破產的事件,其中過度銷售理財型保險產品且投資失敗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三是逐步成熟階段。從2000年起,全球證券市場開始下滑,投資理財需求迅速減少,歐美國家理財型保險增長減緩甚至負增長。從2000年到2001年,英國投連險的保費收入跌幅為34%,法國、芬蘭等國的跌幅則超過40%,甚至出現一些專營理財型保險的公司被迫出售自己的業務部門以緩解財務的壓力。在此階段,保險公司積極采取措施,有效化解業務風險,隨著全球資本市場逐步好轉,理財型保險才開始復蘇。

(二)我國理財型保險發展趨勢判斷。根據歐美國家理財型保險的發展歷程,結合當前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對我國理財型保險趨勢有三點判斷。一是正處在從起步轉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歐美發達國家理財型保險從起步到進入快速發展大約需要20多年的時間。由于廣泛引進國外理財型保險在產品、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經驗,有效縮短了前期探索的時間,結合我國宏觀經濟金融形勢,人民群眾收入水平和理財型產品的發展速度等因素分析,我國理財型保險產品推出不到10年的時間就開始轉入高速發展階段。二是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歐美發達國家的理財型保險業務均占較高的比例,如美國占壽險市場的50%,英國近60%。而我國理財型保險的比例約占30%。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投資理財觀念不斷增強,理財型保險產品還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三是短期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理財型保險發展與資本市場發展密切相關,2007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在2008年,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形勢錯綜復雜,美國次級債危機對全球經濟金融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國內經濟高速增長與結構性通脹并存,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資本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進入關鍵時期,資金面供求矛盾加劇,市場會有較大幅度的波動,理財型保險發展可能會受到影響,產生種種不可估計的風險。

三、促進理財型保險健康發展的政策思考

當前,我國保險業站在新的起點上,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在保障型產品方面,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界限并不清晰,社會保險在保障領域的覆蓋面逐步增大,商業保險的空間受到制約。同時,由于產品性質決定,保障型保險的規模難以做大。在理財型保險方面,銀行業、證券業、基金業與保險業共同爭取投資理財這塊“蛋糕”,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未來壽險市場的發展方向,既要鼓勵和支持它的發展,使之能夠在與其他金融行業競爭中占一席之地,又要積極防范可能發生的風險,保障持續健康發展。

(一)在業務發展方面。一是密切關注經濟金融形勢變化趨勢。在當前經濟金融發展日趨復雜、連動效應不斷增強的情況下,要關注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加強對整個經濟金融重大問題的深入研究,尤其是關注可能對保險業產生影響的趨勢。結合保險業實際,加強保險市場分析和業務發展的預警預判。二是合理選擇市場發展策略。根據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與市場實際,靈活選擇發展策略,在產品中實行“翹翹板”,避免市場大起大落。如美國保險業在2000年資本市場不斷下滑,變額萬能保險吸引力不再的時候,積極推動具有固定回報收益的萬能保險發展。當變額萬能壽險的市場份額從2000年的36%下降到2003年的16%,萬能壽險則從2000年的21%上升到2003年的35%,有效彌補了變額萬能壽險業務下滑的影響,維護了保險市場的穩定。三是實施各地不同的發展模式。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沿海省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較高,投資理財需求較強,可以適當加大理財型產品銷售的力度;在西部邊遠地區,注意把理財型產品發展速度與當地居民收入的可承受程度有效結合,實現協調發展。

(二)在產品設計方面。一是細分保險市場需求。當前,我國人民群眾理財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從簡單的儲蓄到財務管理以及生命規劃的轉變。我國理財型保險要通過自主創新,吸收創新和借鑒再創新等各種渠道,不斷地對已有的產品進行完善和更新,豐富產品種類,使理財型產品能夠與消費者多變的需求相契合,滿足不同層級、不同類型市場的需求。二是增加理財型保單的選擇權和增強靈活性。如允許投連險保單持有人將投連險保單轉換成萬能險或定期人壽保單、兩全保單;允許保單持有人減少理財賬戶的余額,增加保障賬戶的保險金額,提高理財型保險的保障程度;允許保單持有人依據市場理財風險狀況在股票或債券類的不同理財賬戶間切換,提高賬戶間資金轉移的靈活性,將資產貶值損失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三)在銷售管理方面。一是實施銷售資格管理。理財型保險對銷售人員素質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其具備基本的保險知識和營銷技巧,還要有法律、金融等相關知識。要根據當前實際,探索營銷員分級分類管理,建立理財保險銷售資格制度,形成一支高素質營銷隊伍。二是加強銷售渠道管理。今年以來的理財型保險熱銷,主要原因是銀行渠道加大了對該產品的推動力度,銀行銷售理財型保險產品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如何防范銀行銷售的誤導行為、如何使后續服務與前臺銷售相銜接等等,因此,要切實加強銀行渠道的管理,改善業務環節,提高服務質量。三是規范銷售宣傳。2001年的投連險風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銷售誤導。發展理財型保險要嚴格規范銷售宣傳內容,禁止在銷售產品時片面夸大產品投資功能,必須要準確說明理財賬戶單位價值、費用扣除情況和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所有宣傳材料必須統一印刷,防止分支機構、銷售網點、營銷員擅自更改或私自印刷。四是加強客戶回訪工作。對銷售的理財型保險保單要做到100%的客戶回訪,切實做好客戶服務,關注信訪、投訴中發現的問題,逐步建立起風險事件預警機制,出現重大突發事件要及時妥善處理,防范風險于未然。

(四)在加強監管方面。一是嚴格產品市場準入。加強理財型產品精算審核,既要保護客戶利益,又要防范系統性風險,防止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二是加強信息披露。形成規范的信息披露機制,加強對各公司理財型保險宣傳材料的檢查,通過媒體對理財型產品的風險向社會做出披露,促使消費者明確自身權利,切實提高風險認識。三是加強風險管控。由于市場上新推出的理財型產品存在通過設定保證收益賬戶的形式吸引消費者,這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蘊藏著新的風險。要予以密切跟蹤、監測和評估,防止潛在風險的累積和爆發。四是加強違規懲戒。完善退出機制,對于存在缺乏誠信、銷售誤導較為嚴重的銷售人員,取消其銷售理財型保險的資格;對于銷售管控不嚴,存在較大風險的保險公司,視其情況嚴重程度,暫停一段時期或取消該產品的銷售資格。五是建立應急機制。切實做好對保險市場情況的監控工作,妥善處理好因為銷售誤導而引發的各類退保糾紛,防止引發群體性事件;正確把握輿論導向,避免片面的、不客觀的輿論給保險業造成系統性風險,造成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