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稅務新農村建設思考
時間:2022-09-23 01:02:00
導語:基層稅務新農村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充分認識當前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涉稅現狀和存在問題
現在農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涉稅主要問題有:一是農村公共產品短缺,不能適應農村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需要。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壯大;醫療衛生設施缺乏、看病難、看病貴,導致“因病致貧”的人口增加;人地關系矛盾惡化,失地嚴重,社會保障體系缺失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二是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農村勞動力就業形勢嚴峻,經濟性稅源少,經濟增長乏力,缺乏后勁。農村勞動力已經由單純的數量過剩轉向了結構性的人才短缺。隨著勞務輸出規模的不斷擴大,一大批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年流向城市,一些老人和兒童留守,但流向農村的人才有限。農村經濟發展缺少人才推動和支撐。三是地方財政困難。現有的轉移支付機制還不能立即有效地解決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地方政府尤其是鄉級財政還債壓力大,影響了政府的正常運轉,制約了其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的能力。
二、深刻認識稅務部門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作為政策執行部門,地稅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把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作為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真正做到以稅惠農,以稅助農。
稅收應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一要大力支持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村落后的根本問題是發展滯后,生產力水平低下。稅收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創辦農村企業、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增值、產品出口等方面給予扶持,使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有一個較大提升,以增強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后勁。二要努力幫助農民增收。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幫助農民務工經商,從事勞務服務,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真正讓農民休養生息,從某種意義上講,長期減負也是增收。三要利用地方稅收聚集的資金為農民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公共財政的利益。
三、稅務部門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途徑
(一)嚴格依法征管,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充足的財力支持
一要認真抓好城鎮稅收征管。2006年,隨著農業稅在全國范圍內停征和提高營業稅起征點及相關政策的落實,農業直接提供稅收已幾乎為零,城鎮稅收成為地方稅收主要來源。地稅部門要增強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就必須增強財政轉移支付能力,就需要在城鎮稅收征管上下功夫。一是深入嚴格依法征稅,做到應征盡征,應退盡退,應免盡免。二是大力推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搞好納稅評估,加強稅源監管,特別是重點稅源的征管,進一步提高申報質量,確保稅收穩定增長,均衡入庫。三是加強對城鎮高收入行業從業人員的個人所得稅征管,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縮小城鄉收入分配差距。四是加強稅務稽查,發揮其“外防偷漏,內促征管”的職能,運用法律手段打擊涉稅違法違規行為,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實現以查促收。
二要積極發掘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稅源。農業無稅不等于農村無稅。在新農村建設中,各地正大力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并、聯系、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物流,這都將形成新的農村稅源。地稅部門要密切關注,及時掌握新增稅源,加強稅源監控,使新稅源形成新收入。
三要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地稅部門作為社會保險的征收部門,要與社保部門協作,共同探索如何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通過創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盡最大可能把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征收范圍覆蓋到農村、進入億萬農戶家,逐步改變農民傳統的防老思想,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二)稅收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取向
一是要統一城鄉稅制,構建新的稅制體系。應遵循稅制從簡、稅負從輕、綠色環保的原則,推行簡約、公平、合理的稅收政策體系。逐步在農村取消個人所得稅、城建稅、印花稅、車船稅。在增值稅方面,應盡快推行消費型增值稅,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在消費稅方面,應適用窄稅基,除對煙絲、酒等征收消費稅外,不宜擴大消費稅征收范圍。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實行免征或者減半征收,增強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力。在營業稅方面,對適用農村、農業方面的征稅項目實行優惠政策,促進農村產業優化升級。
二是要實施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凡是對農業生態起保護作用、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在稅收政策上要給予鼓勵;對有損于生態資源保護的,如開山炸石、封河挖沙、開采礦產等,開征環境保護稅;按照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要求,修訂完善《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大幅度提高耕地占用稅稅率,耕地占用稅收入應直接通過財政用于當地的新農村建設。
三是要對農村信貸實施積極扶持的稅收政策。針對目前農村資金嚴重外流的現實,當務之急是建立農村資金回流的財稅金融投入機制。對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的農業貸款收入或支農資金信貸均應比照農村信用社減按3%稅率征收營業稅。同時建議取消對農村金融機構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并對民間金融組織出臺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四是要實施吸引投資的稅收政策。如免除對農村投資的流轉稅,在實行增值稅的情況下,購入固定資產的已納稅金允許抵扣;減免對農村投資的所得稅,可考慮在投資回收期免征所得稅;在投資回收后減半征收所得稅。
五是要推行促進城鄉交流的稅收政策。一是實施鼓勵城鎮勞動力向農村、農業領域流動的稅收政策。對城市居民帶著資金、技術到農村或農業領域創業或投資的,實行減稅、免稅優惠。二是對農民在城鎮非農產業再就業的給予稅收照顧。應比照城市對下崗再就業人員的政策優惠,給予農民與城鎮下崗職工一樣的政策優惠。
(三)加強調研,積極研究出臺支農惠農稅收優惠政策
一是要研究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各類合法經濟實體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通過各類合法經濟實體的參與,支持農村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救濟等方面的建設。通過建立各類新型發展模式,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的市場化、企業化、現代化進程,實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效與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
二是要研究制定支持農村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促使農村經濟發展走環保型、節約化道路,促進農村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扶持企業建立農業科研中心。以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新產品開發能力,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名優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是要研究新型經濟實體征管政策。目前,不少地區都在全力推行農村股份制改革,把村民組一級的經濟社、村一級的經濟聯社改造合并成以村為單位的經濟股份合作社。但從一些地區實踐來看,農業部門對這些經濟股份合作社進行登記,于法律上并無依據,銀行、工商等部門都不承認它們的法人地位。但如果到工商部門登記,那么按征管法規定就要到稅務部門辦理納稅登記,由于“經濟股份合作社”的復雜性,涉稅政策如何掌握,目前還是空白。
(四)充分支持農村經濟組織發展
發展農經組織暢通輸出渠道。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各類農村能人、龍頭企業、鎮、村集體經濟組織、技術服務部門興辦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簡化稅務登記手續,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定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政策和創造有利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政策和法律環境上來。通過稅費減免,支持基層社整合和改造經營服務網絡,促進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和農產品的雙向暢通,推動物流現代化。
支持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積極支持欠發達地區利用資源優勢,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生態旅游和農業觀光旅游。在申辦手續和規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組建農家樂協會或農家樂服務中心,統一辦理稅務登記,提供各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