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稅費體現企業現金成本論文

時間:2022-05-13 09:40:00

導語:環境稅費體現企業現金成本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稅費體現企業現金成本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環境稅費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加強企業環境稅費的管理思路;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發達國家環境稅費的狀況、環境稅又稱“庇古稅”、水環境稅包括水資源開采稅、污水稅、我國環境稅費的現狀、我國當前還沒有獨立的環境稅種、我國消費稅稅率(稅額)的確定并沒有考慮這些消費產生的環境外部成本、我國環境稅費的發展趨勢、我國的環境稅費還很不完善,還不能滿足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樹立全面環境管理理念、單獨計量和披露企業的環境稅費、加強對企業環境稅費的控制、對產品生產實施全過程控制、環境稅費能夠使企業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等,具體請詳見。

內容摘要:我國現有的環境稅費種類較多,環境稅費對企業的影響將越來越大,其研究和管理勢在必行。環境稅費在國內外保護生態環境中被廣泛采用。對于企業而言,環境稅費直接體現為現金的流動,影響著企業的成本費用。

關鍵詞:環境稅費環境成本

一、環境稅費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發達國家環境稅費的狀況

環境稅又稱“庇古稅”。庇古在其《福利經濟學》一書中建議,應當根據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對污染者征稅,用稅收來彌補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差距。

目前,已有相當多的國家開始通過稅收政策來保護環境,從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發展情況來看,有利于環境的稅收備受各國重視,稅收綠色化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發達國家環境稅征收時間早,自1972年英國率先開征了CO2稅后,法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也先后征收了CO2稅和硫稅等。發達國家環境稅征收范圍廣,如大氣環境稅中普遍征收硫稅、氮稅、碳稅、汽油稅、電力稅、臭氧層耗損物質稅等;水環境稅包括水資源開采稅、污水稅等;固體廢棄物環境稅中包括電池稅、危險物廢棄稅、垃圾稅;同時還征收噪聲環境稅、動植物保護稅、農藥、化肥稅等,環境稅在發達國家稅收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國把所征得的環境稅投入到環境保護和環保產業的發展之中,對環保和環保產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我國環境稅費的現狀

我國當前還沒有獨立的環境稅種。現行稅制中,與環境資源保護相關的稅種主要有消費稅、資源稅、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車輛購置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等,這些稅中涉及到環境污染的稅目稅率在增加,有向“綠色稅收”發展的趨勢。以我國現行的消費稅為例,我國的消費稅是1994年稅制改革設立的新稅種,目前消費稅共設置了14個稅目,與環境有關的稅目有8個,分別是煙、酒及酒精、鞭炮焰火、成品油、摩托車、小汽車、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其中對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實木地板征收消費稅是2006年對消費稅進行的調整,表明我國消費稅已經向“綠色稅收”邁進,預示著企業承擔的綠色稅收負擔的增加。

目前,我國消費稅稅率(稅額)的確定并沒有考慮這些消費產生的環境外部成本。我國現行的資源稅主要強調級差收入的作用,也沒有充分考慮資源稅對節約資源和降低污染的功能,如對固體鹽和液體鹽分別征收10-60元/噸和2-10元/噸的資源稅,稅額中沒有考慮鹽的開采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如果將環境外部成本考慮在各種稅率(額)內,稅對企業成本費用的影響將更大。

環境費是政府征收的與環境相關的各種費用。在發達國家,不存在類似我國預算外資金問題,所以財政角度的稅費差別不大;而在我國財政體制下,稅收和費用有著嚴格的界定,我國環境費制度已經有多年的實踐,環境費在實務上被分解為許多項目,已有四大類100多項。我國環境費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排污費,排污收費制度是我國對環境污染收費并且??顚S玫囊豁椛鷳B收費制度,我國排污收費所涉及的范圍主要是企事業單位污水、工業廢氣污染物、煙塵、工業固定廢棄物和噪聲等。

除國家制定的環境稅費外,各地方政府還征收各種環境費。例如,地方政府普遍對水資源征收取水費和水資源費,有些城市對上水和下水征收多達十幾種費用。如果企業違反各種環境法規,還將承擔各種罰款,甚至存在被關停并轉的風險。各種環境稅費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環境稅費的發展趨勢

與發達國家環境稅相比較,我國的環境稅費還很不完善,還不能滿足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稅收支持能力的增強,環境稅的社會可接受性提高,以及我國環境稅收政策和體制的不斷完善,環境稅收的范圍和在稅收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將會繼續增加。根據發達國家環境稅費的實踐經驗,我國將增強環境稅費對環保和環保產業發展的作用,環境稅費對企業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

二、加強企業環境稅費的管理思路

(一)樹立全面環境管理理念

環境稅費不僅僅涉及重污染企業,一般企業也可能產生環境稅費的支出。企業應將環境稅管理納入企業的整個管理體系,樹立全面環境管理的理念。全面環境管理是通過企業全體員工及有關部門同心協力、共同參與,把專業技術、經營管理、數量統計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建立產品的研究、開發、設計、生產、安裝、服務、回收和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環境管理體系。在實現保護環境、預防污染和持續改進的前提下,降低企業污染費用和環境稅費的成本支出。

(二)單獨計量和披露企業的環境稅費

加強企業環境稅費的管理,為信息使用者提供環境稅費的信息,需要集中反映企業承擔的環境稅費的詳細情況。因此,需要對環境稅費進行單獨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對于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間接環境稅費,利用作業成本法歸集并分配計量,企業對歸集和分配的環境稅費應設置相應的賬戶核算。企業承擔的環境稅歸入企業的當期損益,與主營業務相關的記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環境稅”賬戶的借方,與其它業務相關的記入“其他業務成本——環境稅”賬戶的借方;對于環境費,可設置“管理費用——環境稅費”反映,其中屬于企業因違反環境法規產生的罰金與賠償費可分別設置“營業外支出—環境罰金”、“營業外支出——環境賠償”賬戶進行明細反映。對環境稅費進行披露時,可在已有報表中設置環境稅費專欄進行,以滿足信息使用者對環境稅費管理的需要。

(三)加強對企業環境稅費的控制

對環境稅的控制。雖然與環境相關的稅種、稅目、稅率等是由相應的稅收法規制度規定的,企業還是可以對環境稅進行控制管理。企業可以對與環境相關的稅進行納稅籌劃,以降低企業的稅務成本。納稅籌劃時,可以充分利用現行稅收法規中的優惠政策,例如在現行法規中,與環境相關的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農產品、資源綜合利用、建材產品、綜合利用發電、頁巖油、廢舊物資、森林企業和污水處理等。2008年1月1日實行的新企業所得稅法稅收優惠,主要集中在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環節。

對環境費的控制。企業應對產品生產實施全過程控制,企業不同部門、不同產品以及不同的生產環節產生的環境費用不同,并且環境費產生的動因具有多樣性。對環境費的管理,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的特點,采用作業成本管理法、完全成本法、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

以排污費的作業成本管理法為例。作業成本管理法(ABM,Activity-BasedManagement)以作業成本核算為基礎,通過對作業分析和控制,進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實現降低成本,增加企業價值的作用。企業首先應確定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排污費的動因,動因一般涉及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然后根據動因歸集和分配各作業庫的排污費總額,將計算出的排污費與目標成本相比較,確定各作業庫排污費的控制方法。排污費征收的標準不同,對其控制的途徑也就不同。排污費有的按污染物排放的種類及數量征收,有的僅對超標排放的污染物征收,達到標準的不征收。因此,對排污費的管理應結合收費標準進行,對于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征收排污費的,企業應盡可能地降低污染物的數量與種類;對于按超標準排放收取排污費的,如噪聲以及向大氣、海洋排放的污染物,企業應加強管理,使排放的污染物不超過標準。另外,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加強管理,避免違反各種環境法規導致的各種罰款損失。

三、結論

環境稅費能夠使企業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可以調節企業的行為,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因此,環境稅費成為了國內外運用的一種主要的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被應用到環境管理的許多領域。

在國際貿易中,一些國家以包括環境稅費在內的環境成本內在化設立新型的貿易壁壘,也對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應加強企業環境稅費的管理。

環境稅費對企業有雙重影響。一方面,環境稅費能夠促使絕大部分企業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削減費用;另一方面,環境稅費迫使企業負擔外部環境成本。企業是環境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根據“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污染企業的廢物排放量越大,繳納的環境稅費越多,必然增加企業生產經營的總成本。

參考文獻:

1.王立彥.不可不知的環境稅費.首席財務官[J],2008

2.王金南等.環境稅收政策及其實施戰略[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3.林萬祥.成本論[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4.蓋地.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第四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