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推進資源向農村設施
時間:2022-04-15 06:04:00
導語:一號文件推進資源向農村設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健全強農惠農體系納在“一號文件”幾大人物之首,共有五個方面具體內容,而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則是貫穿著五項工作的主線
備受矚目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七次聚焦“三農”,再續強農惠農大手筆,在“一號文件”中,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成為其中的最亮點。
著力向農村配置資源要素
建立健全強農惠農體系列在“一號文件”幾大任務之首,共有五個方面具體內容,而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則是貫穿這五項工作的主線。這五個方面內容包括:一是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二是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市場調控機制。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三是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四是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業農村。各部門各行業要主動服務“三農”,在制定規劃、安排項目、增加資金時切實向農村傾斜。大中城市要發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各種社會力量開展與鄉村結對幫扶,參與農村產業發展和公共設施建設。五是大力開拓農村市場。針對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適時出臺刺激農村消費需求的新辦法新措施。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準,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
談到“一號文件”中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置有關政策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元紅說,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結合加強小城鎮建設的有關政策,中央政策的著力點將是引導資金等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置,加強城鄉統籌,加快電信、交通、物流等大城市傳統投資項目投放到縣及以下地區,切實加強對農村和小城鎮地區的建設投入。
張元紅說,“一號文件”提到的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置,帶來的重要變化是大幅增加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多以政府投資為主,但像農業產業化等投資,則可吸引社會投資進入,如農產品加工、物流,垃圾處理、環保等產業發展。農村科技過去也以國家投資為主。像良種培育等方面,新的政策也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這些都是新的投資機遇。
政策保障是關鍵
張元紅強調,在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置時,政府要做的一是做好規劃,二是財政、稅收政策支持到位。
在投資領域,張元紅強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城鄉統籌發展等需進行一體化設計。他說,現在全國多數地區都在做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需要強調的是,制定農村地區和農村社區發展規劃,涉及農民利益時,要尊重和參考農民自身的意愿和需求,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原則,體現村民自治的權利與義務。
他說,開拓農村市場,對農村地區進行需求管理,首先要做好規劃。以往對農村民居的功能與布局統一規劃少,造成資源浪費。做好規劃,把農村地區作為農村社區進行整體規劃建設,有利于各種資源要素在農村地區整合與發揮合力。“一號文件”提出要做好村莊規劃和整合,做好土地整理,做好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工作及安全飲水,農村生活廢水處理等。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自然與人文融合,需求與規劃結合統籌發展,重視規劃引導和需求管理,是這次“一號文件”在引導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投入中不同于既往的鮮明之處。
談到農村社區規劃、農村住宅改造和農村水、電、路、信配套建設,張元紅認為這可能是今后一段時期的農村發展的重點領域,也將是各路資金集聚的投資方向之一。農村社區改造和建設過程中,要出臺相應的誘導性政策,引導并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比如在土地、稅收等方面采取傾斜性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社區改造與發展。
“一號文件”在提及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置時,強調要加強在金融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張元紅說,針對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相結合的特點,有必要放寬金融貸款限制,加大貸款額度。可以通過稅收優惠,對農業貸款減免營業稅;也可以通過貸款貼息,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還可以利用保險補貼和貸款保險等手段,以及建設擔保體系等,提高涉農貸款的安全性,引導更多的貸款投入農業生產和農村地區發展。
說到北京,他認為北京城鄉一體化超前發展。每個區都有相對明確、科學的功能定位。可能唯一需要做的是在征求民意方面,可更多傾聽當地居民意見。北京大城市周邊地產都在增值。處理好農民的未來生活、就業與規劃發展的融合重要而迫切。郊區無地后,需尋找其他替代產業。就農業及其相關產業而言,他認為,北京郊區發展的主要選擇將會是規模化、現代化的設施農業和都市農業,以及標準化的農產品加工和物流產業。因此,北京金融機構在支農貸款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大城市郊區的特殊性,不一定和其他地區那樣,以小額農貸為主。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紀韶對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置有獨特看法,她認為農村地區所需要的資源要素主要包括幾方面:勞動力、土地和企業家才能等。“一號文件”提出的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置和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的加快推進中小城市城鎮化一脈相承。資源要素投入好的地區,中小城市發展更易連線成片。中國在城鎮化過程中,對中小城鎮資源要素投入明顯不足。她認為雖然目前城鎮化速度快,但不是內生型的。在全國性的城鎮化過程中,農村要由點連線成片開發,就要在“十二五”期間,把資源要素投入問題踏實解決好,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生產性要素投入和生活要素投入兩輪驅動,才能更好促進目標實現。
北京資源要素持續向農村配置
2010年北京市“兩會”期間,北京市發改委就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城建設舉行專場新聞會,加大對農村地區投入力度成為會議亮點。
北京市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磊說,2009年,北京市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上突出政策和投資兩大支撐,在發展成效上呈現四個亮點,即:城鄉骨干基礎設施初步實現區域成網干支相連,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趨于均衡,城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格局開始形成,城鄉一體的生態環境體系進一步完善。
突出政策支撐是指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2009年,北京市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對郊區發展的政策引導。《關于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的意見》和《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出臺,為實現生態涵養發展區生態、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城市南北協調發展奠定政策基礎。特別是研究制定了《關于推進重點新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三大領域加快推進重點新城建設。按照“中心城一新城鎮一村”的城鎮體系,堅持高起點建設、高水平配套,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有序引導社會資本,充分發揮新城對郊區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突出投資支撐是指政府投資保持對郊區傾斜,郊區對社會投資吸引力顯著增強。2009年,市政府繼續加大對郊區投資支持力度,安排到郊區和城區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比例達到51:49,對郊區投資連續五年超過50%。市政府投資用于新城和重點鎮建設的資金達到108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直接用于鎮村的投資超過34億元;安排到城市南部地區的政府投資比上年增長41%。通過政府投資引導,增強對社會投資總量和空間布局的引導調控力度,郊區全社會投資比重大幅上升,增強郊區發展后勁。
2010年,市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強化政策和投資兩大支撐,促進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繼續加大對城市南部地區、生態涵養區、新城及重點鎮等重點地區、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繼續加強重大基礎性工程投資力度,強化骨干公共設施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繼續以流域為紐帶推進區域整體發展,啟動永定河水岸經濟帶建設,加快北運河流域綜合治理。
趙磊說,2010年,北京在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置,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方面,將重點推進以下五項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新城建設。集中力量,加快推進軌道交通、新城路網、集中供熱、濱河森林公園等重點工程建設,完善新城城市功能,引導產業發展。到2010年底,基本建成30座新城集中供熱中心,10個遠郊新城中心區全部實現集中供熱,實現每座新城至少建成一座高品質再生水廠,11處新城濱河森林公園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力爭在2010年底亦莊線、大興線、15號線一期(順義線)、昌平線及房山線等5條線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落實城南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城市南部地區建設和發展。2010年,優先解決城南地區交通主骨架,加快建設7條軌道交通,加快推進濱河森林公園、三海子郊野公園、永定河生態走廊、馬草河治理等環境改善工程。繼續建設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增強水資源調動保障能力。開工建設一批自來水廠和高品質再生水廠,保障生態環境水源。加快推進麗澤金融商務區等產業功能區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為城市南部地區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加快推進城鄉結合部50個重點村的城鄉一體化建設。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以城市化為目標,按照“一村一策”原則,創新機制,完善規劃,加快推進50個重點村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實綠化隔離地區政策,扶持引導高端產業發展,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加快城鄉結合部地區一體化進程。
四是繼續推進生態涵養區發展。加快建設“一環、十一放射、多聯絡”的山區路網,2010年主要建設密云縣水庫西線、平谷區洙大路,房山區大堂路等3條道路,總里程約110公里,到2012年實現山區環線全線貫通。繼續扎實做好京津風沙源治理、小流域治理、廢棄礦山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增強對綠色高端產業發展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推進山區旅游集散特色鎮建設,扶持引導旅游產業發展,打造一批旅游文化休閑名鎮。深入推進區縣合作,加快6個產業共建基地建設,支持山區產業升級和轉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五是完善重點鎮城鎮功能,著力打造一批經濟強鎮。2010年,優先支持重點鎮符合規劃的集中產業用地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園區經濟強鎮。加快重點鎮聯絡線、鎮區路網、集中供熱、文體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建設,力爭實現所有重點鎮有集中供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實現42個重點鎮文體活動中心全覆蓋,不斷提高重點鎮的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
- 上一篇:小議中行外匯寶服務營銷戰略
- 下一篇:小議桃樹優質高產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