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外部失衡財稅應對策略

時間:2022-02-11 06:19:00

導語:中國宏觀經濟外部失衡財稅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宏觀經濟外部失衡財稅應對策略

從我國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運行狀況來看,外貿進出口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紀末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出現順差現象。進出口貿易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留下了一系列的問題,后遺癥的出現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系列問題。特別是進幾年我國日益擴大化的經常項目和相關的金融項目、資本項目出現了雙向順差。導致我國與其他國家產生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同時西方發達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愈來愈高。

可以看出,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的雙順差現象導致國際經濟出現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很嚴重,同時產生宏觀經濟的外部失衡問題。所以要解決當前的問題,我國政府必須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必須對我國的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進行改革,轉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依靠擴大內需來帶動我國經濟增長,達到進出口貿易的和諧、平衡發展。此方法的具體實施必須依靠國家相關政策來支持,政府必須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來解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從我國當前的實際狀況來看,外匯盈余情況明顯且在不斷增加,持續增長的外匯導致我國的物價一直不穩定,從控制通貨膨脹的角度來分析,我國當前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擴大內需的力度遠遠不夠。所以為解決和糾正外部經濟失衡的狀態,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采取積極相關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稅收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國宏觀經濟失衡的內在因素是深刻的,失衡的矛盾也在不斷加大,從內在因素分析要解決此種矛盾僅僅依靠一些財政措施是很難實現的,如當前的金融體制效率低下、不健全等,一些地方官員的相關考核體系不完善、政績考核不科學等。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宏觀經濟外部失衡的問題、緩解矛盾,必須把財政和稅收政策同時利用起來。

一、提升公共消費的能力,通過擴大內需實現經濟

發展

首先,拉動內需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政府消費,所以政府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內需從實現形式上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依靠投資來擴大內需,另一種依靠消費來擴大內需。二者只要有一個方面擴大需求,都會對經濟發展起到帶動作用。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分析,以往通過投資方式帶動經濟發展可以起到很明顯的效果。從當前狀態看政府消費是集中式的,我國居民消費比較分散、很難起到明顯效果,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從我國居民實際消費狀況來分析,居民的消費能力主要取決于收入,居民的收入可以分為短期收入和長遠預期收入二種。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我國的收入分配體制一直不健全、不完善,導致我國當前的收入差距拉大,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4的水平,此狀況導致我國很有消費愿望的人沒有能力消費,購買能力、消費能力相對很弱,此部分在我國人口比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我國依靠居民消費來帶動經濟發展的壓力是巨大的,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居民的未來收入很難保證,因此其消費愿望更加難以實現。所以從帶動經濟增長的因素來看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要好于消費,但由于我國的鋼鐵、房地產、水泥最近幾年投資增長速度過快,導致原材料供不應求,因此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導致煤、電、油等出現緊張的局面。因此,從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來看,實現當前經濟發展,必須把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從投資轉移到消費。從消費的形式來分析,消費主要有二種,一種是居民消費,另一種是政府消費,從我國的實際國情來看居民消費的效果不是很明顯,自然把消費的問題落在政府身上。從長遠角度來分析整個社會消費能力的提升必須依賴國家好的公共財政政策。所以,政府在整個消費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當前我國的居民消費之所以如此難以啟動,主要原因是我國居民未來的一些消費是必須的、具有剛性的特征。我國社會保障體制沒有完善,居民的未來收入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所以當前要想擴大居民消費支出,必須從政府入手,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建立完善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消除廣大的居民的擔心,解決他們的未來若干問題,如此狀態下居民可以放心消費、大膽消費、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二、完善外資稅收政策,提高外資利用效率

我國當前的外資導向不合理,主要體現為對區域導向比較明顯而對產業的導向比較弱。對我國的沿海地區投放力度比較大,而內地的關照程度較低。從經濟特區到經濟開發區再到經濟引導區逐漸遞減投放,從我國的東部到西部投放也是依次降低。此種不均衡發展狀態導致我國的外資稅收政策具有很強的不合理性,我國的東部稅收政策優惠比較明顯,中西部很難享受到更好的優惠政策。我國外資利用的區域不平衡狀態導致其產業導向較弱,我國外資稅收優惠政策導向不平衡,從高新技術產業到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優惠政策大都體現在沿海地區,中西部落后地區基本享受不到。外資的投放具有很強的不合理性,部分外資還流入投機性較強的股票、房地產等行業。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的行業和一些基礎設施領域很難享受到好的待遇。我國的外資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向保險、銀行、電信、證券等領域流入,而這些領域對國民經濟發展一般起到操控的作用。

我國加入WTO已經很多年了,但是流入我國的外資依然在享受超國民的稅收優惠政策,如此狀況在國外是很少見的,也給內資本帶來了很大的不公平性,因此出現內資通過國外注冊公司,最后把資金通過國外轉入國內,形成所謂加外資現象。我國的外資稅收優惠政策和國際社會倡導的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的局面是不一致的,給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帶上了一個無形的枷鎖。外資稅收優惠政策給我國產業發展和升級帶來了很多問題,產業無法轉型,外資優惠政策不一致導致國際收支失衡,因此我國當前必須積極調整外資優惠政策,達到有效利用外資的目的,提升外資利用水平,減輕資本貿易順差給我國人民幣造成的升值壓力,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根據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來看,產業發展的不平衡為經濟發展帶來了若干問題,為提升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調整產業發展方式。對于一些具備優勢但又缺少資金的產業,要通過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重點扶持,防止所謂假外資現象的產生。對于高污染、高消耗的產業進行逐步淘汰,促進整個社會的產業升級。

三、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優化調整,保證進口貿易

和出口貿易協調發展

我國持續貿易順差的局面要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調整稅收政策,達到進口貿易出口貿易的平衡。從我國與美國歐洲等國的貿易摩擦來看,日益增長的貿易順差對我國的發展來看不僅不是福音,反而成了一種負擔。因此西方國家一直要求人民幣升值,其實從本質來看我國貿易順差的加大,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內需不足,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我國經濟出現降溫的一種表現。因此我國的未來一段時間如果內需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凈出口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例依然會很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會更加明顯。如此下去導致與國際貿易伙伴之間的爭端和摩擦會進不斷加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更大,所以我國政府必須在進出口貿易方面找到一個平衡點。

對我國當前的對外貿易狀況,如何更好的調整對外貿易的方式是我國政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認真思考,全面分析,必須通過優化對外貿易的方式來達到貿易的協調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注重自主創新品牌產品出口,加大自主創新品牌的出口力度,控制高污染高消耗產品出口比例。進口方面我國更加重視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國內短缺資源。我國采取的對外貿易若干政策中,出口退稅對我國經濟運行起到很重要的杠桿作用。出口退稅政策的實施更好的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增強了我國出口貿易的質量,有效的促進進出口貿易的平衡發展。我國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限制高污染、高消耗產品的出口,其中最顯著的措施就是通過控制出口退稅,我國已經明確提出,在特殊情況下還要對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產品征收出口稅,為我國出口高質量、高技術含量產品提供重要的稅收政策支持。因此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是明顯的,從具體實施狀況來看,無論是對出口退稅還是對出口增稅,都是調整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的手段,通過政策的調整可以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際社會風云變幻,客觀上要求我國必須在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上找到平衡點,才能減少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才能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才能更好的促進國內經濟持續發展。政府的財政稅收政策其實就是一個杠桿,通過此杠桿可以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同時我國產業結構需要優化和調整,才能促進結構優化和升級,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國是人口大國、資源大國,只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才能更好的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