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時間:2022-01-21 04:11:11

導語:《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通過對目前高等院校《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問題進行了很細致的分析,并將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貫穿于《管理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旨在有效地改變過去傳統教學模式,提高《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管理學》;工作過程;教學方法

《管理學》實踐性比較強,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而且是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當前各學校對《管理學》課程實施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弊端頗多,不利于學生去理解基礎理論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

1課程定位

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管理理論的發展歷史;管理的五個職能;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發展的新趨勢。通過課程的講授,培養學生作為未來職業管理人員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技能,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除了要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注重“立德樹人”,還要深挖育人功能,在講課的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學內容里。

2工作過程相關概念

2.1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發展的“工作過程導向”指的就是以工作任務及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經驗為依托來建設課程的體系。管理學課程要解決的是“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問題。因此被稱為“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2.2“工作過程導向”課程。工作過程導向就是要將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結合在一起,以期幫助學生去更好地工作、面對職業社會的行動情境。“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的教學應以行動為導向,目的就是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不僅僅拘泥于課堂所學的知識。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中,學生為行動的主體,按照職業情景流程去學習知識,在此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要隨時互動,這種學習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使學生有能力從事相關的工作社會。

3傳統模式下《管理學》教學中的問題

3.1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缺乏真正的實踐磨煉,課堂上也只是按照教材去講解《管理學》課程,這樣的教學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也就不能讓學生滿足適應管理業務的需要。3.2教學中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管理學》課程首先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專業知識、并且在此基礎上,還要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學習時,好多學生反映學習難度大,不能很好運用課堂學到的理論。而以往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恰恰容易讓學生有厭學心理,學生只是枯燥地記憶書中知識點以應付考試,這就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3教學方式仍以教師講授為主。目前,《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經常是“一言堂”,這種現象比較突出,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要求學生記憶知識點,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難以真正理解課程內容,很難突出技能性、實用性的教學特色。

4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管理學》課程設計

4.1課程內容設計。在大學教育中,《管理學》課程非常重視培養中層以及基層管理者的管理技能,這兩個層次的管理者的工作任務一般就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組織、決策、激勵、溝通、領導和控制這幾個內容。因此,在重構《管理學》課程的時候,應該打造認知管理理論、自我管理、決策、執行、控制這五個學習情境。通過重新整合教學內容,讓課程講授成為管理業務流程,學生首先要認識管理,并且學習管理理論,從自我管理開始,并且在參與到決策、有效執行、控制的整個過程中去,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形成管理思維,真正能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4.2教學過程設計。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制定學期計劃。以項目為依托,注重課程設計。在上課之前要根據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整個上課過程采用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的對內容進行設計,并且制定一整個學期的課堂計劃。具體設計過程如下:針對《管理學》中的人力資源管理、控制、計劃、領導、組織幾個部分安排5-7個項目,如果內容比較重要,還可以酌情多加幾個項目;時間安排上,盡量保證每個項目在一周之內完成。學生完成項目以后,需要做的是提交項目的匯報書。教師根據匯報書的優劣以及前面所定的評分的標準給出考核成績,評定項目。(2)課前準備。有許多管理學老師在采用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的基本上是書中的案例,這些案例大多缺乏針對性以及時效性。為了改善這個弊端,筆者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等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并且積極推進校企合作,與多家企業達成了合作關系,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了很多企業的實際問題,為了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以企業實際問題為藍本,設計了教學項目,由于很多項目對理論層次要求很高,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對項目進行仔細地挑選,既要難度適中,又要具有實踐性,同時還要兼顧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原理方法等方面,排查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為答案的設計奠定基礎;項目設計完成后,還要制定項目任務書和考核評價標準,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考核,還要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除了教師之外,學生也要做一些課前準備。學生要根據項目任務書的要求,利用課前的時間,充分利用書刊、網絡、專家等渠道搜集資料,為今后項目的研討做充分準備。(3)項目的研討。項目研討是教師對學生咨詢帶教、授業解惑的關鍵環節。項目研討的時間是一天,在這一天里,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在學生研討過后,教師要對大家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講授,并且針對個別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同時,為了幫學生提升做好項目的自信心,在研討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明確項目完成的可能性,讓學生對項目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研討情況給成績。(4)項目的設計。項目的在實施過程中要進行分組研討,這樣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分組的情況由教師按照學生課前的準備情況而進行的統一安排,每組約3-5個人,而且每組都要指派一名組長。具體實施過程為,各組制定項目實施的計劃,在此基礎上,再細化項目的實施步驟,并根據步驟進行人員分配。課堂的活動按照計劃去執行,整個過程需要3天時間,這3天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其中。在這三天中,教師可根據每組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到企業實地考察,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的設計脫離實際,天馬行空。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設計,可以請企業的骨干提出設計意見,使設計方案更能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根據學生設計情況給出階段考評成績。(5)成果展示與分析。在學生完成設計之后,給學生一天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撰寫項目匯報書,并且對自己成果自評;同時,由老師和學生進行集體評議,讓全班學生就項目進行溝通和討論,這樣各小組之間可相互給出評價意見;為了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老師還可以將研究成果與各類比賽活動相結合,這樣可以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比賽的環境中,更好地鞏固知識點,不斷提升自己。(6)成績綜合評定。目前,《管理學》課程一般都是用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但《管理學》課程考試題目往往具有答案不確定性的特點,太過強調答案的確定性,會桎梏住學生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因此,此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采用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后,考核方式與之前大相徑庭,理論考核成績占40%,實踐考核占到50%,再加上平時考核的10%,完成對學生的綜合評定。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的考核不應該死板,評價的方法也不應只是“對”與“錯”。為了更加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實踐考核成績這一項,除了需要進行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的外,為了更真實反映學生實際學習狀況,還要請企業的人員對項目進行評定,給出意見之余,幫忙提出改進建議,這才能真正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按照教師評價40%,企業骨干40%,學生自評10%,互評10%的比例給出實踐考核成績,實現“學、練、研”一體化教學目標,避免了“一張考卷定終身”的弊端。4.3課程教學方法設計。課程是開放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同時還要采用其他教學方法與手段。4.3.1虛擬實戰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好學校的有力資源,如果有條件的,可以使學生利用虛擬軟件操作去完成項目,這樣不僅可以鞏固理論知識,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平臺。4.3.2情境教學法。為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利用虛擬情境教學法,此法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或幾近真實的情境,讓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的知識外,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管理活動,從而使管理學學習變得充滿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3.3角色扮演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管理工作,可以讓學生在幾近真實的管理工作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各種不同層次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凡事靠自己去解決的習慣,進一步提高管理素質。4.3.4案例教學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管理實踐,可以讓學生多讀一些管理案例,在案例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活學活用,不斷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些案例不是從其他指導書上搜集的,而是教師根據真實企業業務往來編寫而成的,這樣的案例真實性強,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去,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4.4教學手段的設計。4.4.1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可以添加更多、更好地真實案例材料,使課程內容得到不斷豐富,這樣可以增強課程內容實用性和多樣性。4.4.2利用網絡資源。除了課堂教授的內容,還應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可以通過向學生介紹學習網站的方法,指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在線學習,增強學生對管理崗位的了解,如果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疑問,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查詢,這樣可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為今后從事管理工作打好基礎。4.4.3開展實訓教學。利用管理學軟件進行模擬實訓,并通過仿真的平臺構建幾近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在這樣的管理環境中,親身體驗管理業務的各個環節。

5研究結論

在《管理學》課程中運用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之后,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表現如下:首先,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很大的提升。絕大多數學生在項目設計過程中產生了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少數學生基礎較差,但在項目設計過程中受到氣氛的感染,求知欲望明顯增強,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完成的作業質量好于以前教學的作業質量;其次,學生通過項目的實習,理論考試成績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學習效果還體現在畢業論文當中,采用工作導向法教學的班級,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班級的學生;最后,學生更加了解企業實際,就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例如學生實踐公司招聘過程,對企業有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使得他們在筆試和面試中掌握了主動,提升了未來求職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康軍.高校《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意義及措施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19,(5):166-167.

[2]魏金萍.提高管理學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56-57.

[3]劉興星.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管理學教改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9,(5):16-19.

[4]梅曉妍.高等職業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8,(11):25-28.

[5]伍建橋.高職管理學課程改革與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18,(2):14-16.

[6]龔麗春.高職高專院校經濟管理類實用管理學教學改革研究[J].教學研究,2018,(8):56-59.

[7]胡斌.關于提高管理學教學水平的實踐探索[J].成都大學學報,2017,(9):53-55.

作者:張云飛 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