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競爭接近國際都市目標論文

時間:2022-06-15 03:26:00

導語:提升城市競爭接近國際都市目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城市競爭接近國際都市目標論文

一、天津城市發展的基本情況

天津于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筑城設衛,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改為天津府。清朝末年,列強在天津開設商埠、設立租界,洋務派在天津興辦實業,外國銀行大批進駐天津,同期天津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和交通、通訊等公用事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天津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新中國成立以來,天津進一步成為我國北方重要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但其發展也存在許多問題,尤其當前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投資和就業機會在世界范圍各城市迅速流動,城市間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必須努力提高天津的城市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天津城市競爭力的現狀

城市之間的競爭是城市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等綜合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根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09,該報告采用的是倪鵬飛的弓弦箭模型),在200多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排名中天津列第8位,排在香港、深圳、上海、北京、臺北、廣州和青島之后。在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解釋性指標中,天津人才競爭力居第10位,資本競爭力居第8位,科學技術競爭力居第8位,綜合區位競爭力居第5位,其余如環境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和結構競爭力等則在前10名以外。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天津的城市競爭力尤其是作為城市發展動力的解釋競爭力水平,仍與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有相當差距,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提高天津城市競爭力的思路

(一)加強天津城市形象建設

城市形象建設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相互促進的有機關系:城市形象建設有利于人與環境的協調;有利于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有利于促進市民形象、城市經濟形象和環境形象的轉變,因而有利于推動城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針對天津的具體情況,在城市形象設計上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是可持續發展原則。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工業城市,天津資源開發強度大,自然生態環境形勢嚴峻。因此,天津的城市形象建設應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努力實現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強調對資源的集約利用、文化多樣性的培育與維護,以及通過科技開發和推廣等來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是彰顯城市個性原則。個性是城市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是城市靈魂的載體。天津的城市形象應從自身的自然和歷史文化特色出發,彰顯天津的個性和獨特文化魅力。在進行城市規劃和建設尤其是城市景觀的設計與建設時,應圍繞天津特色展開,不能讓標準化與現代化抹殺了城市個性。第三是整體協調性原則。

(二)優化產業布局和提升產業結構

為全面實現“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的目標,提高天津的城市競爭力,必須優化產業布局和提升產業結構。首先是調整產業布局。要積極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利用市場規律促進區域間資源、要素和產業的流動,同時把優化城市產業布局與城市功能分區規劃結合起來,推動城市產業在中心城區、濱海新區和各區縣三個層面統籌協調發展。其次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包括按照城市形象定位提升產業結構,結合濱海新區的開發和建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引導工業健康發展,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制定和實施產業集群和產業鏈計劃,注重培育產業集群的形成發展機制以及要素集聚機制。第三是把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機結合起來,從科技創新、降低能耗和發展循環經濟入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把天津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三)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2007年12月,天津被批準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城市。目前天津在循環經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的來說仍然面臨許多問題,如現有工業區和老企業向循環經濟轉軌難度較大;人才技術力量不足,尤其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研發相對滯后;資金緊張,多元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社會認知和參與度不高等。針對這種情況,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把發展循環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二是繼續加強示范點建設;三是進一步整合人才和技術力量,強化技術支撐體系;四是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五是進一步加強循環經濟的宣傳普及工作,形成全社會參與機制,使循環經濟成為企業和個人的自覺行動。

(四)注重公共交通導向型發展模式

吸取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結合天津土地資源有限、自然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的具體情況,在城市發展規劃方面應借鑒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土地開發利用模式(TOD),強調土地開發與交通系統規劃的和諧性,促進城市空間合理有序增長,最終形成布局緊湊、功能復合、具有人性化的城市形態,實現城市經濟、社會、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這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統一規劃、有序開發。即城市規劃和布局要綜合考慮城市整體發展和城鎮體系建設以及城市功能結構調整的趨勢,在保護歷史自然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綜合規劃、合理開發。其次是以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政府應按照低成本、低污染、大容量、高效率的要求,優先發展電氣輕軌和地鐵系統等公共交通體系,同時注意人口布局、產業布局與城市功能相匹配。這既有利于城市發展的整體性和統一布局,緩解城市交通和生態環境壓力,又有利于使城市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充分整合和集約使用,促進城市發展和土地增值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提升天津的綜合競爭力。

(五)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

天津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華北重要的通商口岸。天津新港簡稱天津港,1952年正式開港,地處渤海灣西端,擔負北京、天津、華北及西北地區貨物的海上進出口任務,由此形成以港口為軸心的海洋和內地輻射的兩個扇面,具有交通戰略優勢。目前天津市在綜合經濟實力、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生產能力,金融、外貿、科教發展水平,城市基礎設施和交通通訊網絡建設等方面已為向港城一體化的現代化港口城市邁進奠定了基礎。天津應進一步利用港通便捷的優勢,形成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成為國際交通樞紐;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使單一功能的商業城市轉變為多功能的綜合性城,努力把天津建設成我國北方的商貿金融中心,技術先進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現代化國際港口大城市。

參考文獻

[1]倪鵬飛等。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4月

[2]錢智,錢勇。新時期天津城市形象設計的幾個問題。城市問題,2000年5期

[3]李植斌。城市形象建設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工作導刊,2001年12期

[4]李慧明,張力,桂小丹。天津市建設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的科技問題與對策研究。天津科技,2008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