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公共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04:02:58

導語:職業教育公共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公共管理論文

一、國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特點和經驗

(一)教育部門與企業合作

在職業教育管理上,發達國家逐漸形成了一種由教育部門與企業共同合作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美國的合作教育、日本的產學合作、德國與瑞士的雙元制等。加強教育部門與企業的密切合作,能夠使人才培養具有實際導向性,更加符合市場需求,不僅解決了企業人才短缺的困境,同時有利于緩解畢業生就業難題。

(二)管理重心下移

發達國家的教育管理目標是追求教育平等均衡發展,從而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發達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職業教育的管理上有重心下移的趨勢。如美國和德國,在加強對職業教育指導和監督的同時積極地將管理重心下移,讓職業學校有更多自主權。職業教育的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減少高校對政府的過度依賴,符合高校去行政化趨勢,減少行政管理制約,提升高校自身管理質量。

(三)法律體系健全

職業教育管理的根本手段是法律,它保障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正常運行。各國都通過立法的手段管理職業教育。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都相繼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職業教育的法規。加強職業教育的法律體系建設,對于改觀高職教育低層次、低水平的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四)政府投資力度增大

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公共服務內容,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支持,經濟手段為職業教育管理提供了必備的物質基礎。各國對職業教育都極其重視,政府通過加大投資力度增大保障了職業教育的實施和發展。

(五)職業教育評估體系健全

評估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加強職業教育評估體系建設,對于引導職業教育規范化發展,提升教育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發達國家主要通過行政手段加強對作職業教育的評估監督,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評估、監督制度。

二、我國現行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問題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由于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出現的問題,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管理主體復雜多元

我國職業教育的主管部門有教育部門、勞動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辦學等。各部門之間利益不同,職責重疊和缺位并存。種這種多頭管理、各行其是、職能交叉的管理模式使職業教育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管理混亂、權責不明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學校自主管理的靈活性受到抑制。

(二)辦學缺失自主權

我國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辦學,決策權在中央,分級管理,以政府統籌為主,學校只能參與,很少有獨立權,這種制度使得職業院校的管理缺乏個性和創造性,同時教育行政化管理也不利于科研環境的建立。

(三)職業教育法律不完善

職業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法律強有力的保證。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時間短,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還有待于完善。目前職業教育機構資質管理混亂,糾紛頻發,其根本原因就是相關法律制度和監管的缺失,這就難以保證職業教育整個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四)缺乏現代高職管理理念

新時期高職院校管理改革的突破點就是管理理念的創新。只有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按照現代管理科學的理念、方法和規律來管理學校,才能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實現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然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大多未能樹立起現代高職和人本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明顯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特色,行政管理較為僵化。

三、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創新對策

面對新的經濟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不斷地完善和創新,應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明確政府職能

公共管理理論的思想主張引入市場競爭、強調績效評估和供給主體的多元化等,因此政府需要重新定位管理高職教育的職能。1.政府職能的重新定位現階段,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仍存在一些與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的地方。因此,政府可以借鑒多數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做法,應重新定位其管理高職教育的角色,逐步把職業教育的管理權下放給地方政府,給予地方政府和學校更多的管理權和自主權。這就要求政府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轉變角色,合理定位,逐步從職業教育的“提供者”轉變為職業教育培訓的“購買者”,通過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落實職業教育的稅費減免和資金扶持政策,激勵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2.地方政府要發揮在管理區域性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職業教育的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也要求地方政府加以引導、扶持和協調。地方政府應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對本地區內的高職教育工作進行統籌管理,把高職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發展規劃中來,逐步放權給高校,理順政府與高校的關系,變直接管理為間接調控。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地方政府與職業學校的辦學積極性,同時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監督管理。3.完善政府統籌協調政府主要發揮宏觀調控和統籌協調作用,理順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責,減少多頭管理和職能交叉。加強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和協調,使各部門在職業教育中做到分工明確、緊密協作。

(二)創新職業教育管理理念

新公共管理理論主張創新的管理理念。要完善和創新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機制,管理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符合時展要求的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新理念。1.“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高職院校在管理過程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體現人本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結合,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為教師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應不斷拓寬師資培養培訓渠道,加大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建立職業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制度,倡導終身學習。2.辦學理念和管理機制相結合在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建設中,管理機制的改革與創新也極為重要。高職院校成功的關鍵,不僅在于其要擁有現代辦學理念,還在于其管理機制的運作是否與之相適應。應嘗試構建多元內部治理結構,建立董事會制度,減少內部管理中間環節,建立兩級管理體制和專業法人制度,建立支撐核心競爭力發展的高職院校管理機制,職業院校要做到辦學理念和管理機制有機結合,使得其內部師生員工向著學校所期望的方向轉化。

(三)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職業化管理

1.以市場為導向新公共管理理論強調基于市場的管理原則與措施,認為在公共管理機構中應該有基于市場的競爭和基于市場的績效考核。因而,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面向市場,市場引導職業教育的需求和供給。市場的引導屬于高等職業教育運行機制鏈條中的動力系統。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人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和供給相互作用,最終達到一種動態平衡。2.完善高職院校的職業化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論強調企業管理技術在公共機構中的應用,強調經濟、效率和效能,重視管理的職業化。因為只有通過職業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因此,為了高等職業教育經濟、效率和效能,應逐漸實現職業化的管理。如建立靈活的職業教育教師的資格證書制度,采用教師資格年審制度,定期考核教師,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以符合教師資格標準。

(四)提高職業教育水平

1.樹立為“顧客”服務的管理導向新公共管理理論強調顧客至上,政府和公共組織機構的服務對象是“顧客”。因此,在高等職業教育管理中我們也應當把高職服務的對象視為“顧客”,堅持以“顧客”為導向,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水平。只有樹立了以“顧客”為導向的理念,高等職業教育才能更好地發展。在高等職業教育管理中的以“顧客”為導向的原則主要是指高職院校要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服務,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樹立育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理念。2.健全和完善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體系針對當前職業教育法律不完善的現狀,應該對《職業教育法》做出相應的修改與完善。從法律上明確各個參與職業教育主體的責任與義務,明確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增加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五)創新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機制

在高職院校中,機制創新水平直接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決定著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1.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最基本思想就是強調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形成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多元化。從公共產品理論上來講,教育的產品屬性為準公共產品,因此要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高職院校辦學,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高等職業教育領域,有利于高職院校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水平,調動高職院校管理的有效性和積極性,從而推動高職院校的良性發展。2.建立與完善科學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基本思想強調衡量業績,強調明確的質量體系與評價標準。高職院校要想高效地進行人才資源管理,應在重效益的前提下,運用雙因素理論,建立一整套完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勇于創新,不斷完善和創新高職教育質量評價機制,突出高職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調動高職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新公共管理理論已被世界各國重視并運用到各國政府公共部門的管理改革中。我國高職教育管理應該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針對我國高職院校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新的基于公共管理理論的管理對策,進一步完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

作者:孫揚單位:山東省淄博職業學院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