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公共管理與服務探討
時間:2022-07-01 11:00:43
導語:檔案館公共管理與服務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檔案館公共服務質量決定了檔案事業的興衰,本文通過分析從三個方面總結了檔案館公共服務的現狀與制約因素,并提出了檔案館公共服務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公共服務;現狀;制約因素;發展途徑
2009年10月30日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楊冬權在全國檔案館工作會議上題為《以豐富館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為重點,實現檔案館事業新跨越》的講話中提出,要著重豐富檔案館的館藏、提高檔案館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為未來檔案館發展方向指出了重點。
1檔案館公共服務現狀
1.1政府方面
我國當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也是建設人民真正滿意的公共服務型政府,體現公共服務的基本要求。檔案館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機構之一也應主動拓展公共服務渠道,為社會公眾提供滿足公眾需求的公共服務[1]。目前雖然國家對檔案事業的支持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許多地方政府還沒有把檔案事業的發展放在議事日程上,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工作計劃中都未能提到“檔案”兩字,公共財政上的支持就更不可能多的涉及到檔案領域。另外檔案館公共服務還有一些法規、政策需要政府出面來進一步完善。如《檔案法》規定,絕大多數檔案保存滿30年即可開放,但由于地方檔案館沒有具體的制度規范,包括鑒定方式、程序、開放責任等方面的規定,使得許多檔案館即便到期的檔案依舊不愿公開。
1.2檔案館自身方面
檔案館基本條件不能滿足檔案館公共服務的要求。目前絕大多數檔案館均為面向單一主管單位的“縱向”服務,社會機構間資源的“橫向”溝通和共享幾乎沒有,館與館之間實行獨立的保管和利用方式,所使用計算機信息系統也不相同,館藏信息也不能共享,從而無法實現資源的共享。有些時候,公眾為了查清一個文件,需要跑幾個不同的館,在時間上、在辦事效率上都是極大的浪費。檔案館本質上屬于公共服務機構,然而,與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其它公共服務機構相比,公眾對其缺乏一定的認識,不會主動到檔案館去查閱相關資料,檔案館的開放還沒有深入民間。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檔案館在提供公共服務時還缺乏足夠的開放理念和服務意識,“重藏輕用、藏而不用,秘而不宣”的思想仍然起著主要作用,使得檔案館在公共服務方面就顯得比較落后,對社會缺乏公開性和透明性。由于很多檔案有開放時間的限制,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檔案至今沒有對公眾開放,這也限制了民眾查閱檔案的范圍,阻礙了檔案館公共服務的開放程度。
1.3社會方面
目前檔案館公共服務還沒有引起廣范的社會關注,與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國家公共單位相比,檔案館的優勢和特點還沒有得到充分地展示。另外,受到長期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民眾還沒有強烈的公民意識,面對公共事務時習慣把自身定義為局外人,常常是無關之事“高高掛起”,檔案館為社會保存的珍貴檔案,很少能引起公眾的關注。
2檔案館公共服務的制約因素
2.1服務理念陳舊、服務對象單一
服務理念陳舊是制約我國公共檔案館社會服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2]。服務理念的陳舊主要表現在服務主體意識不強、服務的對象和范圍不清晰、服務的本質界定不準確等方面。檔案館服務對象,過去主要集中服務于黨政機關、領導參考、決策、學者的學術研究等活動,對象比較固定,對于廣大公民來說,檔案館服務的大門基本上是關閉的,由于其服務對象的固定性,更多是服務,而不是公共服務,公共性不足。
2.2館藏檔案資源欠豐富
館藏檔案資源是公共檔案館所擁有和掌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關系到檔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公共檔案館得以立足于社會,具備存在價值和意義的決定因素。而館藏檔案資源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館藏資源的內容、門類、載體形式不夠豐富,館藏檔案資源數字化程度不高,影響和制約了館藏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這些都成為制約公共檔案館社會服務開展的重要因素。
2.3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新技術缺乏應用
人才與技術也是制約公共檔案館提供社會服務的重要因素。公共檔案館普遍存在專業人才儲備不足,而且專業人才的流失比較嚴重,由于缺乏培養規劃,專業人才專業性退化現象也比較突出。專業人才的缺乏,也使得公共檔案館難以對新技術進行吸收與應用,制約公共檔案館社會服務的供給。
3檔案館公共服務的發展途徑
(1)提高認識,切實轉變檔案服務理念。檔案館公共服務是檔案事業發展的核心使命。檔案館要轉變原有的公共服務理念,把檔案工作者的關注重點引導到如何做好公共服務的方向上來。可以廣泛運用多種傳播媒介:如網絡、電視、手機等;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檔案宣傳活動,如珍品檔案展覽、檔案館藏介紹、檔案知識宣傳等活動,提升民眾的檔案意識,有效宣揚檔案服務價值,創造良好的檔案利用輿論環境。打造出檔案館公共服務的品牌,引導多層次民眾體驗檔案館公共服務。
(2)優化檔案資源配置。優質的檔案資源是檔案館為民眾提供滿意公共服務的基礎。檔案館要在現有館藏資源的基礎上,創新檔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挖掘隱藏資源,整合現有資源,從而使檔案資源豐富化、多樣化。各地區的檔案館在檔案資源配置上要有大局觀念,全局觀念,打破行業和部門的限制,優化各自館藏,使民眾在檔案館能獲得滿意的服務。
(3)優化檔案公共服務結構和工作流程。檔案館要積極推進自身結構的改進,使檔案公共服務的模式漸趨完善。各級檔案館要圍繞檔案館公共服務,對現有工作職責及工作模式進行再思考,重新定義檔案公共服務的職責和范圍,確立明確的檔案館組織結構價值觀。
(4)完善人力資源建設。人力資源建設是推進檔案館公共服務建設的前提,加強培養能提高檔案公共服務水平的戰略領導型人才;著力培養能開展檔案館公共服務工作的專業服務人才,以及實現檔案公共服務信息化的技術人才。從而為檔案館公共服務奠定基礎。
(5)加大檔案宣傳教育工作。檔案館要堅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宣傳活動,宣傳檔案工作,也可以開展公共咨詢服務,擴大檔案館在民眾中的影響力,從而使檔案館的公共服務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被決策者關注。通過轉變檔案館的公共服務理念,把現在的檔案館建設成為一個、不設障礙、沒有門檻、自由開放、文化氛圍濃厚的供民眾學習、交流、增知、長識的重要場所,讓民眾都愿意來、來了之后有所收獲、走了之后還想再來。
作者:陳玲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胡洪彬.檔案館社會資本:檔案公共服務的新視角[J].檔案學研究,2013(1).
[2]馬麗.檔案館公共服務的幾點思考[J].蘭臺世界,2011(11)
- 上一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探索
- 下一篇: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公共管理困境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