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念與大學人力資源改革探討

時間:2022-08-10 11:19:55

導語:新公共管理理念與大學人力資源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公共管理理念與大學人力資源改革探討

摘要:在西方國家,新公共管理運動首先在政府部門中展開,旨在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在國際社會競爭中形成足夠的影響力。目前,新公共管理理念對我國公共行政部門也形成了巨大影響。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大學人力資源改革應該以新公共管理理念為指引,引入新的管理手段,以此實現更好的人本化管理。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理念;大學;人力資源改革

1前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公共管理學界以私營部門管理理論為基礎,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念,具體觀點包括:擺脫傳統的官僚獨占模式的影響,在管理過程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激勵手段,提倡公共服務中的顧客導向,追求效率和公平等。在西方國家,新公共管理運動首先在政府部門中展開,旨在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在國際社會競爭中形成足夠的影響力。目前,新公共管理理念對我國公共行政部門也形成了巨大影響。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人力資源改革應該以新公共管理理念為指引,引入新的管理手段,實現更好的人本化管理。

2我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1)行政機構臃腫不堪,工作效率不高。現階段,我國很多大學中的行政人員的數量遠遠多于教師。以北京大學為例,現有教職工人數約有8000余名,其中行政人員、后勤人員約占2/3,處于教研一線的教師只有1/3,影響了大學的工作效率,不利于精英人才在其中充分發揮作用。(2)存在較嚴重的“官本位”思想,不夠重視教師主體。目前,我國高校中依舊存在“官本位”的傳統思想,權術高于學術、官位高于學問。教師在高校中的地位沒有被予以應有的重視,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3)高校考評機制比較單一,缺乏激勵作用。我國高校評定職稱的做法長期沿用職稱評定終身制,這種能上不能下的模式不利于激發教授、行政人員的進取心,他們很可能變得不思進取,知識面狹窄,無法為高等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3以新公共管理理念指導大學人力資源改革的對策

人類社會邁入21世紀之后,以知識為重要標志,以高新科學技術為重要引領的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管理技術是高科技領域的重要內容,也呈現出明顯的時代色彩。從管理理論的誕生,到人本管理學的興起,人作為管理中最活躍的因素,“逐漸從小角色走上大舞臺”,被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視。新公共管理理念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提倡人、競爭和激勵的作用。在大學引入這種管理思想,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1)精簡行政機構和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工作效率是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義。針對我國高校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現狀,有必要加以積極改革,要根據實際情況精簡機構,將食堂等部分職能部門實現企業化,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引入競爭機制,使他們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2)明確以教師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對學校主體予以高度重視。毫無疑問,教師是大學的中堅力量,支撐著學生的各項運行。但不得不承認,一線教師在大學中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高度重視。官僚作風盛行,會直接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鑒于此,我國高校應該借鑒國外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比如日本高校中的教師享受充分的自主權,教師可以參與每年的招生計劃、課程設置和獎學金分配等事項、教務處、學生處等部門只是負責執行教師會議做出的各項決策。這種做法值得我國高校借鑒。我國高校必須明確自己的核心工作是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教師才是高校的主體。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重視教師的作用,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真正落實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精神。

(3)構建多元化的職稱評聘機制。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的職稱評聘機制也必須打破終身制,構建不同等級、不同層次的多元化評聘制度。現階段,高校的職稱評價機制還不夠客觀公正,考核過程不夠透明,難以得到教師的信任。有鑒于此,高校要建立以教學科研為核心的評聘機制,規定硬性的教研考核指標,比如發表多少文章、發表在什么水平的刊物上、文章引用次數是多少,這些可量化的考核指標必不可少,還要參考學生的評價意見,將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此判斷出教師的職稱水準。另外,在制定薪酬機制時,高校要制定一套量化的薪酬體系制度和獎懲標準,在獎罰過程中體現真正的公平和民主,使教師體會“勞有所值、勞有所獲”的愉悅感。

4結語

總之,在新時期背景下,大學人力資源改革要以新公共管理理念為指導,最大程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促進高校獲得可持續發展。

作者:廖詠滔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