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誠信立市研究思考

時間:2022-11-09 11:18:00

導語:工商誠信立市研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誠信立市研究思考

地處山東省東南部的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現有人口1080萬,面積1.72萬平方公里,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多年來,臨沂市工商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推動市場建設,以市場促發展,以誠信促繁榮,培育形成了聞名全國的臨沂商城(臨沂批發城)。臨沂商城占地20平方公里,以蘭山為中心,羅莊、河東為兩翼,建有各類大型專業批發市場85處,依托市場發展的生產服務人員達230萬人,商品輻射29個省、市、自治區,業務擴展到亞、非、歐等30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了“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商貿格局。20**年,臨沂商城實現商品交易額690億元,規模和效益穩居全國消費品市場前三強,連續九年列山東省同類市場首位,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中的貢獻率達35%。

一、宣教并舉,營造誠信守約的社會氛圍

(一)加強信用工商建設。加強市場信用建設,工商部門必須發揮表率作用。我們堅持把信用工商建設作為市場信用建設的支撐點,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干部職工中廣泛開展信用教育,引導他們依法行政,自覺規范執法行為,樹立重諾守信的自律意識、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開展了高效服務示范單位創建活動,落實服務承諾和政務公開制度,公開辦事,簡政便民,樹立了勤政、誠信、務實、高效的工商形象。堅持收費公開和陽光執法,提高執法執收工作的透明度,做到了公平公正。實行網上舉報、電話舉報和書信舉報相結合的方式,拓寬了監督渠道。對群眾信訪舉報,做到了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提高了社會公信力。定期召開市場開辦單位和業戶代表座談會,傾聽群眾呼聲,征求意見和建議,取得了業戶理解和支持。

(二)開展誠信宣傳教育。市場開辦單位和業戶是信用建設的主體,沒有他們參與,信用建設將成為空談。我們堅持集中培訓和重點教育相結合,以《合同法》、《廣告法》等內容為重點,組織市場業戶按行業分批進行信用培訓,已舉辦培訓班89期,設立流動課堂336次,培訓業戶3.7萬余戶。組織開展了“信用伴我行”征文和演講比賽活動,評選出優秀作品31篇,印發后組織市場業戶集中學習討論。深入開展創建“文明經營區”活動,通過“無假冒市場”、“光彩之星”、“文明誠信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一系列評選爭創活動,累計評選模范經營戶4700余戶,倡導了講文明、重信用的良好風尚。20**年,臨沂商城被中國商品市場峰會組委會評選為“全國十強文明市場”。

(三)倡導誠信共建活動。市場信用建設需要開辦單位和買賣雙方的共同努力。我們充分發揮報刊、網絡、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的作用,通過講座、專題、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信用教育活動,把信用意識灌輸到每一個人的思想中,使之真正成為大眾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向各界群眾發出了13萬份《誠信共建倡議書》,倡導他們共同行動起來,“買誠信”,“賣誠信”,推進市場信用建設。誠信,讓臨沂商城煥發出恒久魅力,、、、賈慶林、朱熔基、曾慶紅、吳官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后蒞臨視察,對臨沂商城寄予了關懷和厚愛。美、俄、英、韓等國商界人士也慕名而來,絡繹不絕。

二、防打結合,構建周密完善的信用體系

(一)完善經濟戶口。建立完善了經濟戶口管理制度,對市場業戶實行經濟戶口管理,各工商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組織執法人員集中力量走市場、串店鋪,逐家逐戶對市場業戶進行調查摸底,以經營者姓名、經營場所、經營范圍和信用狀況等信息為重點,按照“一戶兩卡兩檔”的標準,為4.6萬戶市場業戶全部建立了監管卡片和經濟戶口檔案,分為電子和書式兩種載體,托清了“戶口”底子。按照誰登記、誰錄入、誰巡查、誰主管的原則,借助經濟戶口管理系統,充實完善市場業戶的注冊內容、年檢情況、變更事項、經營狀況等信息,做到了市場清、業戶明、檔案細。對進入市場經營的業戶,實行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商標注冊證和質量報告書“三證一書”監管模式,進一步健全了經濟戶口數據。

(二)構架信用體系。20**年,我們借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年”活動的契機,不斷加大市場信用建設力度,先后出臺了《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和《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監管暫行辦法》,對市場業戶實行信用分類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明確信用基礎信息。在完善業戶經濟戶口檔案的基礎上,將業戶信息分為良好行為公示信息和不良行為警示信息分別保存。良好行為公示信息指企業被表彰和獎勵的記錄,包括重合同守信用、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其他信用記錄等,有相應的審批備案;不良行為警示信息指企業違法和嚴重失信記錄,包括違反《公司法》、《商標法》、《廣告法》等法律法規造成危害較大的行為,如抽逃資金或虛報出資、虛假廣告、合同欺詐、商標侵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我們還把有不良行為警示信息的企業歸入“黑名單”或鎖入“警示系統”,其投資者進行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等相關行為時將受到一定限制。二是實施業戶分類監管。綜合業戶的信用信息狀況,將其分為守信、警示、失信和嚴重失信四類進行分類巡查監管,對守信業戶,實行遠距離監管;對警示業戶,實行近距離監管;對失信業戶,實行零距離監管;對嚴重失信業戶,依法吊銷營業執照,責令其退出市場,提高了監管效能。目前,臨沂商城守信業戶已達4.5萬戶,占全部經營戶的98%。三是推行市場信用監管。根據國家工商總局《關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工商市字[20**]208號)要求,我們結合各專業批發市場的總體信用狀況,對批發市場實行A、B級信用分類監管,督促市場開辦單位加強自我管理,規范經營行為。在認真評選的基礎上,我們對家電、建材、化工等65家市場實行A級管理,對服裝、沂隆等20處市場實行B級管理,明確監管重點,細化監管措施,推動了市場信用建設進程。

(三)強化巡查監管。九十年代中期,臨沂商城已建成包括家電、服裝、副食、膠合板等34處批發交易區的大型專業市場集群,工商部門的監管任務越來越重。1995年,經市政府批準,我局設立了市場管理處,專職負責臨沂商城市場管理和行政執法工作。2002年機構改革后,經省工商局批準設立了副處級的專業市場監管機構——批發城分局,下設8個市場管理所,對各專業批發市場實行駐場管理。一是嚴格市場巡查管理。建立完善市場巡查制度,規范巡查流程;對市場進行劃片分區,明確巡查責任人;逐級簽定巡查監管責任書,將市場和業戶信用狀況與巡查人員捆綁考核,強化了責任約束。20**年11月,市局借12315提升改造之機,在臨沂商城各專業批發市場設立“12315”聯絡點109處,安裝監控攝像頭832個,增設完善了維權示范點和舉報投訴站,方便群眾舉報和投訴,健全了監管維權網絡。二是突出抓好專項整治。堅持“大打大繁榮、小打小繁榮、不打不繁榮”的監管理念,根據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集中時間、集中力量、突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從嚴從重打擊懲處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摻雜使假等違法經營行為,凈化了市場環境。推行行政指導、行政建議、行政預警等制度,增強了市場業戶誠信經營的自覺性。三是加強商品質量檢測。堅持商品質量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在各大批發市場設立了91個商品質量監測點,購置了監測設備和流動監測車,對市場商品進行全天候、全過程監督,實現了主動監管、事前監管和動態監管的有機結合;嚴格商品市場準入制度,督促經營業戶完善了商品質量查驗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和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對業戶倉庫和送貨車進行登記管理,按行業確定檢查周期,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和抽查,及時查處違法經營行為。

三、健全機制,實現信用建設的長效監管

(一)獎懲激勵機制。推薦守信企業參加“消費者滿意單位”和“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評選活動,落實優先參評、優先表彰、優先宣傳的“三優先”政策。通過媒體、廣告、新聞會等形式,對守信市場和業戶大張旗鼓的宣傳表彰。每年舉行一次授牌儀式,隆重表彰當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獲得馳名(著名)商標的企業。建議市政府制定了獎勵辦法,對馳名(著名)商標企業給予物質獎勵。對守信業戶,我們還積極在融資服務、商品購銷等方面提供幫助支持,將業戶信用信息與金融部門共享,簡化了信用考核程序,提高了授信額度。發揮工商部門的執法效能,從嚴查處失信行為,及時通報失信企業的情況,依法向社會公示,并通過大眾傳媒曝光,讓失信企業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制定了《市場欺詐舉報獎勵辦法》,鼓勵支持群眾主動舉報失信欺詐行為,一經落實后給予物質獎勵,引導他們在做好自身維權的同時,懲戒失信業戶,讓其付出高昂成本。

(二)自律示范機制。我們在市場中建立了10個黨支部,將臨沂商城所有黨員經營戶納入組織管理,開展了共產黨員掛牌經營活動。評選“優秀黨員經營戶”169戶,建立黨員示范崗,為群眾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發揮個私協會職能作用,深入開展誠信服務競賽活動。動員文明誠信業戶與失信業戶結成幫扶對子,從商品進貨、經營管理和售后服務等方面手把手指導,互幫互帶,促進了誠信建設的共同發展。成立了13個行業協會,定章程,簽協議,促進了業戶自律。市場開辦單位與每一家經營業戶簽定《入場經營合同》,對商品質量安全、品牌保護、消保維權等方面進行詳細約定,把住了入市信用關。督促市場開辦單位制作了統一的信譽卡,由市場業戶向消費者發放。建立了損害消費者權益賠償制度,由開辦單位和業戶事先約定賠償責任、爭議解決渠道和期限,監督執行,撐起了放心消費的保護傘。

(三)群防群治機制。協調公安部門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市場派出所,在各市場設立了治安管理辦公室,協助查處強買強賣、欺行霸市和非法傳銷活動,發揮了方便快捷的執法優勢。聯合質監、衛生、藥監等部門定期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形成了執法合力。大力推廣以屬地監管制、市場準入制、市場巡查制、市場預警制、市場信用管理制和流通現代化為主要內容的“五制一化”監管模式,明確市場開辦者、經營者、管理者三方責任,齊抓共管,嚴厲打擊懲處無照經營、制假售假、虛假廣告、傍名牌等違法經營行為。與市場開辦單位簽定《信用建設責任書》,約定并履行監督責任。與全國110多家名優企業建立了雙向溝通、協作配合的聯手打假協作機制,在市場內成立聯動機構,與廠家技術人員或委托人員聯手打假維權,互通信息,及時查處假冒商品,凈化了市場秩序,維護了市場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