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06 11:16:50

導語: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摘要]面對現階段我國制定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技能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創新創業角度探討了創新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

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專業,自1998年被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以來,全國高等院校設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超過500所,約占全部本科院校的80%。每年工商管理專業畢業人數眾多,就業相對比較困難,而同時許多用人單位又找不到合適的管理人才,究其原因在于高等院校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與社會需求不匹配。在創新創業浪潮的驅動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與時俱進,讓工商管理專業趕上時展的步伐,改革創新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迫在眉睫。

1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就企業管理層次與職能而言,所需管理人才可以分為3個層次:具有豐富經驗和概念能力的高層管理人才、具有專業知識和溝通能力的中層管理人才以及具有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基層管理人才。高層管理人才是MBA與EMBA教育的主要培養對象,中層管理人才和基層管理人才是本科教育的培養對象,但多數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僅僅籠統定位為培養高級管理人才,缺乏高低層次之分。不同層次管理人才的定位必然決定培養模式存在差異。1.2專業課程特色不明顯。按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工商管理是管理學下設的一級學科,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再設有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和旅游管理6個二級學科專業。按一級學科設置的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和知識結構全面,以管理學為基礎,開設涉及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二級學科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眾多專業核心課程導致知識廣而不精,什么都學但什么都只能了解皮毛,而凸顯工商管理專業特色的課程設置空泛,專業知識縱深度不足,最終在畢業求職時無法滿足社會對管理人才知識與技能的需求。1.3理論實踐結合不緊密。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傳統教育觀念的人才培養重理論輕實踐,以課堂講授理論的教學模式為主,盡管有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多個實踐環節,但往往由于時間短、資源少而流于形式,導致培養出來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不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缺乏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1.4創新創業師資不充足。國外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要求授課教師不但具有深厚的理論水平,同時兼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國內工商管理專業相對于醫學、建筑學等古老專業實踐教學起步晚,創新創業教學更是剛剛起步,大多數工商管理專業所招聘的教師是畢業后直接從教,優勢在于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較少具備創新創業實踐經驗與經歷,較難掌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精髓,無法有效滿足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2基于創新創業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2.1合理定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人才培養活動的出發點,決定人才培養方向、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定既要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針,還需滿足社會企事業單位對管理人才的需求。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興起,社會對管理人才的素質需求從理論知識能力為核心轉變為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同時,鑒于MBA和EMBA教育定位于培養高層管理人才,工商管理本科專業應培養具有廣博理論知識、掌握必要企業管理技能、具有分析解決管理問題、富有創新意識、富有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中基層應用型管理人才。2.2優化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手段。在創新創業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應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原則下,將創新創業素質能力培養融入課程體系,以創新創業素質能力培養作為專業特色,構建具有橫向寬度、縱向深度的T型知識結構課程體系,以此打造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講,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可分為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創新創業課程模塊4大模塊。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包括思想政治、體育、語言、計算機信息等課程。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包括數學、統計學、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和營銷學等課程。專業課程模塊是體現工商管理專業特色的模塊,可繼續下設3個二級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和專業拓展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可依據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指南》中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與現代企事業管理人才需求調整設定,可包括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管理溝通、運作管理、創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在專業核心課程基礎上依據現代企業管理各項活動與技能需求設置,可包括企業組織設計、項目管理、技術經濟學、財務報表分析、市場調查與預測和客戶管理等課程。一方面,專業拓展課程模塊可結合各院校特色,增加行業背景的課程設置,培養具有針對性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增設工商管理類中其他二級學科的專業課程。創新創業課程模塊以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可開設創新思維、產品開發、項目可行性分析、商業策劃、創業團隊建設和創新創業實踐等課程。2.3強化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檢驗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環節,是培養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的保證。針對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觀點,工商管理專業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比重,構建一套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在現實中或者類現實中發現管理問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以及發現商機、把握商機的創新創業能力。一方面,可在教學課程方面增加實訓課程,開設企業經營模擬、創意實踐模擬、項目策劃模擬、沙盤模擬實訓等課程,讓學生在模擬操作中感性認識管理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舉辦的各種經營模擬競賽,通過比賽提高管理技能。另一方面,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建設。通過與企業合作建設實踐基地,或引進社會創新創業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真實的管理活動中參悟管理規律,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同時,通過企業導師指導完成管理任務,輔導創新創業項目,讓學生早一步接觸管理工作,了解社會發展形勢,激發專業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2.4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需要改變傳統課堂單一講授的灌輸式教學,應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工商管理專業特點,以及不同課程性質,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體驗式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等現代教學方法。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網絡互動平臺,錄制慕課、微課等視頻教學內容,讓學生課上課下形成自主學習行為,教師僅僅充當課程知識的指導者,充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2.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是創新培養模式的關鍵。現階段,多數工商管理教師存在缺乏實踐經驗與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情況。因此,一是需要加大培訓力度,鼓勵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學習,積極參加管理實踐活動。二是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或掛職,深入企業管理第一線,在應用和驗證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實踐能力。三是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與教學交流,以掌握學科發展前沿,提高教學水平。四是積極聘請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和專家擔任學生指導教師,給學生直接傳授工商管理活動中的相關經驗和思維,從而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3結語

創新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響應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召,也順應了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潮流。過去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因其應用性不足備受詬病,轉變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是專業發展主流,應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更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科學認識工商管理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手段和培養師資是系統、有序進行改革創新的第一步。本文也僅僅分析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有待后繼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羅倩文.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8(5).

[2]段超.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對外經貿,2018(1).

[3]卜妙玲.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9).

[4]鄭景麗,黃丹丹.基于創業能力提升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13).

[5]吳琨,劉新艷.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24).

作者:羅倩文 董麗萍 單位:北京物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