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的建設要直面WTO
時間:2022-04-23 03:18:00
導語:基層黨的建設要直面WTO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將出現全面開放的新格局,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進程已進入全面“提速”階段。新的形勢必將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我們必須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認真分析研究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挑戰和影響,積極做好應對工作。
一是加入世貿組織后對黨員干部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們在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西方社會思潮也將拂面而來,思想、文化、價值的多元化呈必然趨勢。特別是隨著出版業、傳媒、教育的開放,西方敵對勢力將利用各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竭力輸出其政治制度、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加緊實施其“西化”“分化”我國的圖謀,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沖突和碰撞更加劇烈。這些勢必沖擊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世界觀、價值觀,侵蝕黨員干部隊伍的肌體。同時,更加開放的市場化環境也容易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因此,如何加強和改進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們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增強黨員干部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善于從政治上觀察處理問題,自覺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民族利益和集體利益;如何增強黨的意識,努力實踐黨的宗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始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等等,是黨員干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緊迫任務。
二是加入世貿組織后給黨的組織管理體制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國有大中型企業正在積極轉制,經營規模、經營地域、經營領域不斷擴大,資產和組織結構更加多樣化。隨著生產關系、生產方式的變革,我們的黨組織管理體制做了一些相應調整,但這種調整的力度和步伐仍滯后于形勢發展的變化。特別是目前企業黨組織的設置和管轄仍服從傳統的行政隸屬關系,以掛靠方式接受某一行業、部門的領導,這種狀況與管人管資產相結合的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不適應,在實踐中勢必會出現許多難題。比如,多元投資主體的企業黨組織的設置與隸屬關系問題;超大規模的企業集團和中國跨國公司的逐漸增多,駐外分支企業和機構如何參照國際慣例,用適當形式設置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包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實行期股期權和年薪制后,個人利益與企業命運連在一起,企業黨組織如何發揮應有職能,體現其政治核心地位的問題。
同時,加入世貿組織后,各類外資企業、國外跨國公司分支機構將大量涌現,并大力實施員工本地化戰略;國內民營企業、中介機構、行業組織以及群眾自助組織等非政府組織將迅速發展,對社會的職能作用越來越突出。這種情況下,在這些新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特別是外商獨資企業中如何設置黨組織,以及黨組織的職責如何定位,黨建工作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盲區。這就給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組織管理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帶來新的問題。
三是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當前,在我們的黨員隊伍中出現了大量的流動黨員。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人才流動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黨員將由計劃經濟下的“單位人”、“組織人”轉變為市場經濟下的“社會人”、“自由人”,黨員隊伍的職業、身份、工作崗位呈現多樣化、多變化,黨籍管理與工作關系分離情況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及時對黨員進行準確有效的統計,如何加強對流動黨員的培養教育、管理監督,將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有的人形容:“戰爭年代是黨員找組織,現在是組織找黨員還總找不著。”如果我們不改進方式方法,黨員管理工作將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加入世貿組織,既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面臨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同時也豐富了基層黨建的內容,拓展了黨的建設的空間。黨的建設就是在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過程中開拓前進的。我們要堅持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迎難而上,與時俱進,主動探索應對措施,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一是堅持不懈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把思想上建黨放在首位,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提高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誘惑的免疫力。要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正確處理遠大理想與現階段工作的關系,立足現實,胸懷長遠,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扎扎實實地做好現實工作。要認真總結農村“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的經驗,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黨的先進性教育,有針對性地解決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廣大黨員成為學習、實踐“三個代表”的模范。
二是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努力擴大黨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國有(控股)企業黨的建設要打破行政隸屬關系,以資產為紐帶,按照分層分類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企業黨組織的管理體制。各類新經濟組織包括國外企業在我國創辦的經濟實體和分支機構,凡是有3名以上黨員的都要建立黨的組織,不夠3人的盡快建立聯合黨支部,黨組織的活動方式可以探索自主化和業余化的途徑,黨組織的職能作用可以定位在“引導與服務并重”,逐步增強黨的親和力和認可度。在各類社會中介組織、行業組織和群眾自助組織中要同步建立黨的組織,并且努力與國際“接軌”,在法治的框架內,把黨的政策體現到這些組織的章程、職能和日常活動中,努力做到社會管理服務的職能延伸到哪里,黨的活動和影響就體現到哪里。
三是積極創新方式方法,努力增強黨員管理工作的適應性、主動性。要摒棄按照“單位人”、“組織人”進行黨員管理的傳統模式,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大膽探索“黨證”制度下加強黨員管理的新模式,使人人都在組織中、人人都在學習教育中、人人都在監督管理中。要建立黨員隊伍的純潔機制,對那些缺乏黨員意識,不起黨員作用,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的不合格黨員要嚴格依照黨規黨紀進行嚴肅處置,始終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要順應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信息化、網絡化趨勢,積極融入國家信息化建設,抓緊啟動黨建工作信息化工程。通過快捷高效、新穎生動的信息傳播手段,跨地域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進行教育管理,豐富組織生活手段,使黨建工作更有效地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提高黨建工作的層次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