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物流成本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05 09:41:00
導語:藥品物流成本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藥品的成本主要由藥品生產成本和藥品物流成本兩部分組成。藥品物流成本是指藥品自生產出來后,從藥廠到達消費者(患者)手中這一過程的耗費,包括運輸成本、檢驗成本、包裝成本、倉儲成本等。
有專家認為,現在藥品價格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物流成本高。2003年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21.5%,發達國家是10%左右。如果按1200億元藥品銷售總額計算,我國的藥品物流成本就占了120億元,若降低到美國的水平,至少可節約80多億元流通費用,要解決病人“看病貴”問題,首先應從降低藥品的物流成本開始。本文將作業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引進藥品物流過程中,探討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
我國醫藥傳統的物流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藥品流通領域實行從“倉庫”到“倉庫”的物流模式。醫院設有自己的藥品倉庫,藥房日常用藥由藥品倉庫供應。醫院根據倉庫藥品的庫存情況,決定是否從醫藥公司購進藥品,當醫院從醫藥公司購進藥品時,藥品從醫藥公司倉庫發送至醫院的藥品倉庫。同樣,醫藥公司根據自己倉庫的藥品庫存情況,決定是否從制藥企業購進藥品,當醫藥公司從制藥企業購進藥品時,藥品從制藥企業倉庫發送至醫藥公司倉庫。也就是說,制藥企業、藥品流通企業以及醫院都在投資建設自己的倉庫,各倉庫分別由各方管理,即他們在負責藥品生產、流通或銷售的同時,也全權負責商品流動或管理的事務。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藥品物流模式存在著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嚴重缺陷。本文用作業管理的思想對其進行分析。所謂作業管理,是一種全系統范圍的、一體化的管理方法,將管理重心放在作業上,并以提高顧客價值和利潤為目標。作業管理分析主要有三個步驟:動因分析、作業分析、作業業績考核。
動因分析的目的是揭示作業的根本動因,藥品物流過程可以細化為采購、運輸、檢驗、倉儲等作業中心,每一作業中心包括與之相關的若干個作業。通過作業動因分析可以找出形成每個作業成本的根本原因,比如,運輸作業的成本動因是運輸的次數,倉儲作業的成本動因是倉庫面積,一旦知道了引起成本的根本原因,就可以采取措施改善作業。
作業分析的核心是把作業劃分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通過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減少或消除非增值作業,可以有效消除浪費,達到降低成本的目標。傳統模式中間流通環節太多,從制藥企業生產出的藥品往往要經過6~7個環節才能最終到醫院藥房,而且中間環節的各個藥品流通企業包括醫院都有自己的庫存。中間流通環節越多,藥品的運輸作業成本就越高,因為流通環節的數量正是影響運輸作業成本的根本動因;同樣道理,由于中間環節的各個藥品流通企業包括醫院都有自己的庫存,使倉儲作業的成本也偏高。根據作業管理的思想,運輸作業、倉儲作業等都不能為消費者增加任何價值,因此它們屬于非增值作業,我們有必要采取措施,改變傳統的物流模式來減少甚至消除這些非增值作業。其次,傳統模式中醫院、藥品流通企業和制藥企業并沒有開放的信息交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醫院相繼使用了醫院信息系統,藥品流通企業和制藥企業也是用ERP等信息化系統,但是他們之間并沒有很好的數據交互。正是由于醫院與其供應商的信息流不暢通,從而導致增值作業的低效率。因此,為了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我們也有必要采取措施改變傳統的物流模式。
藥品物流的JIT模式
作業管理思想給我們提供了藥品物流成本控制的思路——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減少或消除非增值作業。那么,如何實現這一成本控制的目標呢?本文引入JIT模式。JIT模式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模式的全新模式。它是伴隨著供應鏈管理思想,JIT生產制的產生,現代物流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JIT的基本思想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數量、恰當的質量提供恰當的物品。
藥品物流的JIT模式在國外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在美國,藥品供應商和醫院保持非常緊密的關系,并承擔著判別藥品需求和供應的職能。此種方式下,藥品供應鏈上各節點單位通過整合資源和信息交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從而實現藥品物流成本降低的目標。
下文針對我國藥品傳統物流模式的缺陷,結合國外實施JIT的成功經驗,探討如何實現藥品物流的JIT模式。
(一)在醫藥物流領域中建立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實現JIT模式的基礎。供應鏈管理中的核心內容是戰略性供應商和用戶合作伙伴關系管理。供應商和用戶的合作關系,不是等同于一般買賣關系,而是兩者在新產品開發、數據和信息共享、利益的分配等各個方面的一種長期合作,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認為:“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币虼耍F代醫藥物流應實現供應鏈管理,把醫藥供應鏈上的各節點單位看成一個整體,建立一種面向市場的供應系統,提高醫藥的分銷效率,并形成相對穩定的產銷聯盟網絡。在這個聯盟內,制藥企業、醫藥流通企業以及醫院等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進行合理分工,面對最終市場的需求狀況,在生產品種、供貨數量、供貨時間、供貨方式等方面相互協作,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流通體制。
目前在醫藥領域中實施供應鏈管理主要有兩大難題。其一,供應商規模小,沒有能力實施JIT供應;其二,醫院應如何選擇供應商,并與之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據統計,目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有6300多家,藥品批發企業有1.65萬家,但近80%的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我國名列前10位的流通批發企業的銷售額占市場總額的20%左右;而對比美國,醫藥分銷的前3位即占到整個醫藥市場的95%以上,其中排名第一的麥卡森公司和第二的卡迪諾健康有限公司分別占據全美市場30%以上。與發達國家同類企業相比,我國醫藥流通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專業性不強。我國醫藥流通企業的內在缺陷不但造成“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給實施JIT供應帶來難度,因為沒有適當的規模和專業性,醫藥流通企業將難以對醫院以及消費者的需求作出及時的反應。要建立醫藥物流的JIT模式,各醫藥流通企業應通過合并、收購等方式,做大做強,從而更好地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更快速地滿足市場的需求。
第二大難題是,如何加強醫院與供應商的戰略合作以實現供應鏈管理呢?本文認為,首先,在供應商的選擇上一定要謹慎,供應商的選擇是供應鏈合作關系運行的基礎,JIT采購模式與傳統模式有很大的區別,一旦供應商不能及時提供所需的藥品,造成的影響將會比傳統藥品供應模式大,因此,在JIT模式下,恰當地選擇供應商顯得比以前更重要了。設立一套科學的供應商評價體系將影響著JIT模式的實施成功與否。醫院在選擇時,應該對供應商的綜合實力進行總體的評價,除了考慮價格因素以外,質量、交貨時間、企業經營狀況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這些因素將會對JIT模式的實現創造基礎。其次,醫院要和供應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離不開完善的信任機制。在供應鏈中典型的信任行動是向對方公開自己的信息,實行信息共享。相互信任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建立起來,只能在較長的時期內才能培養起來。因此一旦醫院在進行謹慎考慮選擇出某個或者某幾個供應商之后,應該長期維持合作關系,不要輕易轉換供應商。
(二)醫藥物流的JIT模式
在醫藥物流領域建立起供應鏈管理后,也就是醫藥供應鏈上、下游各節點單位建立起親密的戰略合作關系之后,就有可能實現JIT模式。如圖1所示。
醫院與醫藥供應商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息的及時傳達。藥品供應商可以在信息共享平臺上了解醫院各藥品的存量以及需求情況,從而作出供應決策;醫院也可以在信息共享平臺上了解供應商的藥品配送情況。通過這一平臺,供應商便能在恰當的時間、地點,以恰當的數量、質量提供恰當的藥品給醫院。這樣,一方面有利于供應商根據醫院的需求及時調整生產或者庫存;另一方面,由于藥品是通過供應商的藥品配送系統直接送到醫院藥房的,醫院便可以大大降低其倉庫的存貨甚至可以取消倉庫。
JIT模式與藥品招標采購
藥品物流的JIT模式是基于供應鏈管理和作業管理思想而提出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是有關部門在2000年提出并實施的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有效降低藥品價格以造福人民群眾,只是實現的手段各有不同:JIT模式通過在供應商與醫院之間建立起親密的伙伴合作關系從而實現JIT供應和管理;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則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操作來解決藥品價格虛高的問題。
兩者在實施的過程中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首先,藥品招標采購使供應商在公平的環境下展開競爭,這一競爭必定帶來流通企業的優勝劣汰——具有規模效應且質量過硬的企業將會留下,而那些小規模的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這種優勝劣汰的過程將會導致供應商自身或者通過合并來不斷擴大規模、增強實力,最終為實現JIT模式服務。其次,藥品招標管理部門可用供應鏈管理思想優化藥品招標采購的評價標準。如果在整個藥品物流領域實施供應鏈管理,必定會要求醫院在選擇供應商時,除了價格因素以外,還要考慮質量、交貨時間、企業經營狀況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這樣才能使患者的利益最大化。最后,供應鏈管理思想要求供應商和醫院都要實現信息化,并進行信息交流與共享,這些都有利于藥品電子商務的發展。而把電子商務引入醫藥行業后,將形成一個虛擬的醫藥市場平臺,這個平臺將成為醫藥行業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各種市場信息將變得透明和公開,信息流也會變得非常清晰,從而保證醫藥流通過程中的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這些都有利于進一步做好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
綜上所述,通過建立藥品物流的JIT模式,醫院的上游企業得以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或供應,從而更好的利用資源、提高效率,最終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同時醫院也由于庫存的大量減少,從而實現成本的降低。JIT模式的建立,可有效地降低整條醫藥供應鏈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降低將會帶來藥品價格的降低,最終受益的將是廣大的消費者(患者)。
- 上一篇:企業批量采購成本控制論文
- 下一篇:淺析工序成本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