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中小企業家族制管理模式
時間:2022-03-16 10:26:00
導語:民營中小企業家族制管理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家族制管理變革取得的成效
回顧我國在推進家族制管理向現代化企業管理轉變的實踐過程,可以看出,已有不少成功的實例,如正泰集團、紅豆集團、華西集團以及方太集團等,這些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家族企業,在進入“成長階段”后,通過變革家族制管理,積極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使企業由小到大,成長為現代化的大企業,成功的完成了“成長階段”的跨越。
①實現了企業產權的多元化管理。在企業家族制管理變革中,首先實行了產權改革,明晰了私營家族企業的產權關系。隨著有限責任公司的陸續逐步建立,在產權歸屬上,家族成員與創業元老對企業的產權關系更加明晰了。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約有70%的私營家族企業采用了有限責任公司這種形式。
②逐步實現了企業控制權的轉移。所謂控制權主要是企業所有者和各級經理人員對企業的實際控制程度,包括所有權和經營權。企業控制權的轉移,是指企業控制權從企業所有者即創辦者手中轉移到職業經理手中。同時要從制度上確保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必須充分體現職業經理的意志。近年來,許多私營家族企業已在實踐中充分意識到家族制管理的局限性,并正在逐步淡化這種家族制管理模式,許多第一代成功的私營企業主已開始悄悄的功成身退,主動讓位于職業經理人。
③實現了所有權與管理權的適度分離,進一步強化了企業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體制。首先,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根據現代化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健全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等法人管理機構,依照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原則,明確這些機構的職責界限,相互關系和運行機制,從而實現了投資者與經營者的責權利關系和行為的規范化、制度化。其次,以管理團隊的科學決策,取代了家長個人的經驗決策。隨著科學決策機制的不斷完善,企業的決策活動嚴格執行股東會和董事會的議事原則,堅持在制度化、規范化的制約下進行,甚至還有些企業還聘請了外部專家擔任獨立董事,以提高企業重大決策的科學水平。三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經營管理組織和科學管理體制。組建了以總經理為首的經營管理團隊和組織機構。廣泛吸納優秀的專業管理人才,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適度地分授予專業經營管理者,以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④構建了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我國家族企業在向現代化管理轉變的過程中,不斷改變任人唯親的用人機制,逐步建立起了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許多家族企業從只用家族成員和親友,轉變為直接面向企業全體員工和社會,不分親疏,唯才是舉,知人善任。在人力資源管理改革中,針對家族制任人唯親的用人機制的弊端,逐步建立起了以激勵—約束機制為主要手段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體系,實現了人力資源的社會化管理。
1.2制約我國家族制管理變革進程的主要因素和障礙
①家族制管理仍是我國目前私營家族企業最主要的管理模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已有近70%的私營家族企業在產權關系明晰的基礎上,相繼采用了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形式,這說明家族管理已開始向現代化管理轉變。但是,由于私營企業主的個人資本仍占企業資本總量的76%以上,有96%的家族企業的總經理或董事長仍然由私營業主兼任,這表明,我國目前大多數私營企業仍是家族企業。同時,只也意味著家族制管理也不會主動退出歷史舞臺,仍將是家族企業持續固守的主要管理模式。
②家族企業主素質和能力低下是制約家族制管理變革的主要障礙。事實證明,中國的私營家族企業,能否健康成長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主的素質與組織領導能力的高低。當前,在我國家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主存在著一定的人格缺陷,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或不學無術、盲目決策;或任人唯親、不信任外來人才;或高高在上,喜歡一言堂;或傲慢專橫,聽不得不同意見;或作風腐敗,鋪張浪費等,嚴重者造成了眾叛親離,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2實現家族制管理向現代化管理轉變的思路和方式
①更新觀念,提高對變革家族制管理家模式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隨著企業由創業向成長階段的發展,家族企業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進一步認清家族制管理的局限性;認清固守家族制管理是與企業成長規律要求相違背的。在創始階段,因企業規模小,社會化程度低,企業的大量創業活動由家族發動,因此,家族制管理便成為這一階段企業首選的管理模式。然而,一旦企業步入成長階段,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以自然經濟和小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相對封閉為特征的家族制經營管理方式,必然被現代化科學管理方式所取代。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同時,還必須認清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也不容企業長固守這種與其成長相悖的管理模式。這是因為,一方面由于這種管理方式的相對封閉性和排他性,對企業的繼續發展造成了難以逾越的障礙。另一方面,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全球化經濟迅猛發展的環境中,家族制企業,隨時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所以必須盡快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增強企業生存和成長壯大的能力。
②大力培養現代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原本是中世紀在西歐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力量作用下發展起來的,曾被資本主義作為社會遺產繼承了下來,并得了自己的成功。然而,發展中國家因為制度原因,而缺少這種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所謂現代企業精神,其主要內容,一般被人們認為,包括創業者和企業經理人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創業精神,競爭意識以及團隊精神等。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長期處于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主導下,市場經濟發展歷史短暫,缺少企業精神的社會遺產。目前,我國大多數自主創業發展起來的企業,其創業動機仍停留在脫貧致富的初級階段,缺乏更高境界的創業理想和抱負。
因此,要實現家族制管理的徹底變革,就要在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中,大力培養現代企業家精神。有專家曾指出,一方面中國當代確實缺乏具有足夠的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的職業經理;另一方面,中國當代也缺乏具有足夠的良好企業家道德和企業家行為的企業主。可見,提升現代企業家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③構建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凝聚力的紐帶。企業是創業者、家族成員、職業經理人與全體員工參與的利益共同體。發展是企業的根本。只有確保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才能實現企業主和全體員工的利益最大化。針對家族企業的特點和現狀,構建企業文化,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首先,要把企業全力營造成“家”的概念,讓每一個員工都把自己視為是家族的一員,培養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其次,要加強團隊精神的培養。團隊精神,說到底就是集體主義精神。它要求員工之間互教互學,互相幫助和支持,遇到困難互相鼓勵并及時溝通,善于承認并感謝同事、工友的工作和幫助,在相互配合上甘愿充當配角等,只有具有這種高素質的一流團隊精神,才能面對企業所面臨的一切挫折和挑戰,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第三要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高企業員工的精神生活質量。這不僅可以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極大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生活熱情,而且還能強化企業的凝聚力和親和力,以增進員工與企業情感的融合性,勞資關系的協調性,各方利益的一致性與和諧有序。
參考文獻:
[1]陳高林.論家族制管理向現代化企業管理轉變的途徑[J].管理世界,2003,(10).
[2]葉國燦.論家族企業控制權的轉移與內部結構的演變[J].管理世界,2004,(4).
[3]李生校,周鴻勇,盛錫紅.從人力資源社會化看家族企業轉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6).
- 上一篇:民營企業信用制度建設
- 下一篇:施工企業統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