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風險獲得規模經濟論文

時間:2022-05-21 08:34:00

導語:分散風險獲得規模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散風險獲得規模經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多元化戰略;實現核心競爭力與多元化戰略之間的良性互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核心競爭力最早是美國經濟學家普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的、核心競爭力是最富有戰略價值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長期培育和沉淀而形成的、多元化戰略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的一種發展趨勢、分散風險,某一個業務單元發生虧損,可以由其他業務單元來彌補、利用核心競爭力推進多元化戰略、通過多元化戰略提高和增強核心競爭力、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途徑主要有傳統途徑和現代途徑兩種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紛紛實施多元化戰略。本文用了大量的案例指出了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獲得和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源泉。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必須建立在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同時,多元化戰略也是培養和維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核心競爭力和多元化戰略應有機的結合才能有效的分散風險,獲得規模經濟,更好地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最早是美國經濟學家普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的。他們認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并且指出就短期而言,起決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何為核心競爭力?簡單地說,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的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能力。它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新產品研發、售后服務等決策和營銷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獨特優勢的技術、文化或機制所決定的巨大的資本能量和經營實力。

一般來說,核心競爭力具有如下特征:

1.價值性:核心競爭力是最富有戰略價值的。它能為企業降低成本,創造更多的價值;能為顧客提供獨特的價值和利益等,最終使企業獲得超過同行業平均利潤水平的超額利潤。

2.獨特性: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長期培育和沉淀而形成的。企業不同,它的形成過程也不同。它為企業所獨具,而且不容易被其他企業所模仿和替代。

3.延展性:核心競爭力在經營管理活動中,還必須能夠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即在原有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應進一步衍生出新的經營方式和服務方式,保持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應能為企業延伸到新的產品市場提供支持,對增強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起促進作用。

4.動態性:核心競爭力雖然內生于企業自身,但它是在企業長期的競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與一定時期的產業動態、企業資源及其他能力變量高度相關。

5.長期培育性:核心競爭力不是企業在短期內就能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經營管理中逐步形成并培養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的獨特性,動態性的特征也都與其長期培育性有直接的關系。

二、企業多元化戰略

20世紀50年代,著名的經營戰略學家安所夫在《產品——市場戰略組合》一書中提出了多元化戰略。20世紀六七十年代被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許多大公司所采用,并一度掀起熱潮。多元化戰略指的是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不同的產品或勞務的一種發展戰略。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多元化戰略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的一種發展趨勢。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元化戰略在我國企業界非常流行,然而我國企業對于多元化的理解和運用存在著誤區,使企業在多元化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很多企業在實施多元化戰略的過程中急于求成,擴張過度,只求規模,不重協調。簡單的套用西方投資組合,忽視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導致原來的優勢被削弱了甚至沒有了,而新的核心競爭力又沒有形成,以至于使我國的很多企業走上了覆滅的道路。

企業進行多元化戰略一般基于以下幾點:

1.分散風險,某一個業務單元發生虧損,可以由其他業務單元來彌補

2.有利于內部融資,企業可以把一個業務單元的閑置資金轉移到其他業務單元

3.有利于發揮協同作用

4.獲得規模經濟

三、實現核心競爭力與多元化戰略之間的良性互動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多元化戰略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普哈拉德和哈默教授曾經提出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樹型”理論,深刻的揭示了核心競爭力與多元化戰略之間的關系,該理論認為,多元化企業就像一棵大樹,樹干和主枝是核心產品,分支是業務單元,樹葉和果實是最終產品,提供養分并且維持生命的樹根是核心競爭力。從這個理論可以看出來,核心競爭力與多元化戰略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關鍵是如何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使其效能與潛能發揮至最大化。

1.利用核心競爭力推進多元化戰略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向某一方向或某幾個方向集中的,而多元化戰略是業務外向的擴張,因此在推進多元化戰略的過程中,核心競爭力往往未必會隨著被推廣到新業務中去。如果多元化選擇不慎則有可能導致新業務的失敗,以至于波及整個企業,因此企業在推進多元化的過程中必須謹慎選擇。

以日本canon(佳能公司)為例:佳能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發展階段就已經確立了以技術為主導的經營戰略,經過10年的專注經營,到20世紀60年代,佳能公司在世界照相機市場上占據了領先地位,并且在精密機械和光學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資源。其后,佳能公司預見到電子技術應用的廣泛前景,主動進入了同步計算器行業(電子計算器),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功,與此同時,佳能公司掌握了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微電子技術,并且在人力資本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積累。到20世紀60年代后期,佳能公司在精密機械技術、光學技術、微電子技術三個領域取得了絕對優勢,三者相互融合構成了圖象化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隨后,佳能公司利用其核心競爭力先后進入復印機、打印機、傳真、,醫用儀器等新行業,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多元化戰略的理性推進方式應為在核心競爭力支撐下的相關多元化戰略,企業在原有的業務上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競爭優勢,在進入新的相關領域時就可以逐漸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融合到新的相關業務中。因此,企業在進行多元化戰略的時候,要看主業務上所建立的核心競爭力是否可以支撐其多元化戰略擴展的領域。盡量選擇相關多元化戰略,不能無約束的進行無限多元化。要先將主業務做強,在此過程中壯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建立競爭優勢,以此為基礎進入其他相關領域。

2.通過多元化戰略提高和增強核心競爭力

企業具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意味著它具有大量開發新產品或新市場的潛力。若其生產和經營僅局限于某一特定領域,這是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適度、適時的推進多元化戰略可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利用效率。

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途徑主要有傳統途徑和現代途徑兩種。傳統的途徑需要從組織內部著手,通過提高自身的一系列素質來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最優配置。但這是緩慢而且需要企業內部作出很多改變的行為,而通過多元化戰略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顯然是一條快捷的途徑。現代途徑是企業重組,推進多元化戰略,促進有效整和外部資源而采取的更為復雜的管理行為。雖然核心競爭力作為一種能力具有不可交易性且不能直接購買獲得,但通過兼并、聯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獲得這種核心競爭力的主體或是與之融合,通過一段時間的融合學習可逐漸獲得核心競爭力,這是通過多元化戰略獲得核心競爭力的過程。還有一種反方向的核心競爭力的傳播,即新的業務不具有核心競爭力,但組織原來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多元化過程逐漸融入新業務中,使得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業務擴大,企業也可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以日本三菱集團為例:三菱集團是日本最大的多元化經營集團,它包括了三菱汽車、三菱電器等28家核心公司。它獨有的“相互持股、獨立運作”的集團運作模式,使得三菱集團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其中不少具有行業競爭優勢。1999年三菱集團聯合銷售額為1178億美元,列全球500強企業第7名。三菱集團的多元化戰略有效的對企業現有的核心競爭力進行了提升、補充和升級。

總上所述,由于買方市場的形成,“科,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戰略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競爭的新需要。核心競爭力的多元化戰略將成為企業一定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對此,企業要較為科學的導入多元化戰略,把握時機、方向和力度,避免過大的主觀隨意性。同時,應建立學習型組織以實現持續不斷的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期在更高層次上重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在此基礎上企業適時、適度、逐步推進多元化戰略,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將核心競爭力與多元化戰略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分散風險,獲得范圍經濟,才能建立長期競爭優勢,推動企業不斷向上發展,保證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楊錫懷: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鐵棟:論企業多元化發展戰略[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6)

[3]王勤:多元化經營對核心競爭力的影響[J].現代管理科學,2004(11)

[4]張蜂:企業多元蝦戰略的思考[J].市場周刊,2006(10)

[5]: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多元化戰略的調整[J].商業經濟,2005(1)

[6]金守清:解析多元化與核心競爭力的辨證關系[J].商業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