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后的知識管理思考

時間:2022-06-10 06:40:00

導語:并購后的知識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并購后的知識管理思考

摘要:本文從企業并購的定義入手,分析了并購后的整合問題,提出了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整合在并購企業的重要作用,進而得出企業并購后的知識整合模型,以對當前經濟環境下的并購企業有所借鑒。

關鍵詞:并購知識管理知識整合

1企業并購

并購在英文中有兩個單詞組成:MergersandAcquisitions,從字面上看,它包含了兼并和收購兩層含義、兩種方式。國際上習慣將兼并和收購合在一起使用,統稱為M&A,在我國統稱為并購。從本質上看,企業并購(M&A)泛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企業根據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規定的程序,企業為獲得目標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產權交易活動,是一種重要的資本運營活動。而這種活動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即企業兼并和企業收購。

1.1企業兼并狹義企業的兼并是指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使被兼并企業法人資格喪失,并獲得它們控制權的經濟行為。廣義的兼并是指一個企業獲得另一個企業的控制權,從而使若干個企業結合成一個整體來經營。

1.2企業收購企業收購是指一家企業通過對另一家企業的資產或股份的購買以獲得對該企業的有效控制權的產權交易行為。資產收購是指一家公司購買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資產;股份收購則是指一家公司直接或間接購買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從而成為被收購公司的股東,同時相應地承擔該公司的債務。

2企業并購后的整合

企業整合是產業優化和資源重新配置的一種現象或一個過程。現在主要是從五個方面完成對并購企業的整合:經營戰略整合,就是對并購企業的優勢戰略環節進行整合,以提高企業整體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組織與制度整合是在企業并購后形成有序統一的組織結構及管理制度體系,以盡快實現企業的穩定經營:人力資源整合,就是對并購企業的員工通過調整、培訓、激勵等措施實現人員的重組與整合,以達到并購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和防止有效員工流失的目的:企業文化整合是指有意識地對并購企業內不同的文化傾向或文化因素通過有效地整理整頓,并將其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是文化主張、文化意識和文化實踐一體化的過程;財務整合是運用財務整合理論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財務制度體系,最終達到收益最大化和對并購企業經營、投資、融資等財務活動實施有效管理。

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不斷變化和深入,各并購企業正力所能及地去分析影響并購成功的各個方面并力圖實現有效地整合,以實現并購后的利益最大化和競爭力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并購后的知識整合問題。

3企業并購后的知識整合

1996年初,世界經合組織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即以知識密集的智力資源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是以高度重視知識生產、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的全過程為核心、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學研究體系為后盾,以追求知識不斷更新為目標的經濟,自此世界正式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由此可以看出知識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以及企業成長的關鍵性資源,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重心需要從有形資產轉向智力資本,而相應的知識管理的研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就是把知識作為企業的重要資源,知識的積累和處理、知識的傳播和共享、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知識水平的提高進行管理,發揮企業員工個人和集體的智慧,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從而形成持續競爭優勢的管理活動。這里的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顯性知識能以文字與數字來表達,以資料、科學法則、特定規格及手冊等形式展現,隨時都可在個人或組織之間正式而有系統的相互傳送;而隱性知識是相當個人化且富有彈性的東西,因人而異,很難用刻板的公式來加以說明,因而也就難以流傳或共享。

目前有關知識管理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作為知識管理的重要環節,對知識整合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所謂知識整合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的知識進行綜合和集成,實施再建構,使單一知識、零散知識、新舊知識經過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需要注意的是知識整合絕不是現有知識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知識創新的過程,企業也只有經過真正意義上的知識整合,才能進行實質上的知識管理。根據企業的知識理論,知識是企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而要完成對并購企業的有效整合,目的就是要把來自不同企業的隱性的或者顯性的知識合理地綜合、集成,形成新企業的知識體系,從而形成新企業的競爭優勢。

4企業并購后的知識整合戰略

企業并購后的知識整合障礙首先,如上所述,由于隱性知識無法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表述,顯性與隱性知識的轉換難度很大,所以并購后各企業的知識難以轉移和共享,而且轉移過程中常出現偏差,造成知識沖突;其次,企業認知遵循“觀察滲透理論”,美國英籍科學家N·漢森的觀察滲透理論認為,觀察的直覺依賴于其已有的知識經驗,觀察者的知識背景會影響觀察的結果和對觀察的解釋。企業并購的知識交流轉移中,當事人受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結構的嚴重影響,以自己的知識觀察感知對方的行為和知識,并做出反應。由于各并購企業的不同,知識整合的速度與和效果與各企業本身知識的性質、認知方式和知識吸收能力等方面有密切關系。根據企業知識理論,企業的知識可以分為同質知識和異質知識。由于各企業所處環境不同,員工知識專業化程度不同,員工間作用方式的不同,并購雙方對異質知識存在一定排異現象。同質知識是個并購企業溝通的橋梁,而異質知識是造成中突的潛在原因。在整合過程中,用同質知識吸收對方的異質知識,同質知識會越來越多,知識會逐漸融合。知識整合沖突的內在原因是企業問的異質知識存量、隱性知識的轉移困難,以及企業的認知方式和吸收能力。企業合并時,要進行磨合和調整,相互平等地交流各方的知識。即使一方以強勢資源同化另一方的弱勢資源,也不能強迫,而是要為被并方企業員工接受和認同。再次,從員工個體心理和需求看,企業知識的載體是員工和部門,有價值的知識存在于某些員工和部門中,由于特權地位和優勢地位的考慮,知識擁有者往往不情愿將自己的知識與他人共享。最后,相應的技術手段也是加快企業知識轉化與高效整合的重要條件,主要包括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但由于各種原因許多企業目前還不具備這些條件,這也是導致企業知識整合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