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和諧執法制約與影響

時間:2022-12-31 01:54:00

導語:城管和諧執法制約與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管和諧執法制約與影響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于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來講,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執法理念,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既要嚴格依法行政,又要體現人性化執法的效果,實現城管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這就要求城管執法部門必須認真研究解決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走和諧城管執法之路。

一、城管和諧執法的現實意義

(一)城管和諧執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城管執法部門是構建法制社會、法制政府的重要載體,其執法水平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我們所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制、公平公正、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為我國各個領域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城管執法肩負著依法履行城管執法職責、解決矛盾沖突、消除不和諧因素、維持社會良好秩序的重要職責。執法的目的是通過樹立“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通過文明執法展現城市形象,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和提高人民群眾遵紀守法的意識,從而達到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的。

(二)城管和諧執法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依法行政是黨的基本治國方略,也是城管執法隊伍健康發展的根本所在。做好城管綜合執法工作,必須樹立以人為本、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的理念,推動城管執法工作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因此,城管綜合執法必須摒棄過去“重管理、輕人性”的執法模式,通過“為民、親民、愛民”的具體行動,進一步提高行政執法的透明度,體現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樹立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三)城管和諧執法是建設和諧城市的客觀需要

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是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除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諸多內在因素外,城市的綜合治理、城市的治安狀況等,也直接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發展后勁。因此,城管部門和諧執法、文明執法對于城市發展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從這個角度上看,全面提高城管執法水平,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也是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二、當前影響和制約城管和諧執法的主要因素

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城管執法工作總體上是和諧的。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規模快速擴張,大量外來人員涌入城市,使城管綜合執法面臨著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這些問題可從內、外因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影響城管和諧執法的內部因素

1、城管執法體制尚不完善,為城管和諧執法帶來體制上的障礙。我國城管執法起步較晚,雖然由于城市快速發展等原因,許多城市成立了城管執法機構,但國家至今尚未有專門機關統一進行管理。目前從各省、市情況看,城管執法機構基本由省、市政府政府主管,但職責不統一,處于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的狀態。由于其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極大地制約了城管綜合執法的發展。

2、城管執法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遲滯了城管綜合執法的進程。城管執法涉及的法律、法規、規章多大十幾部,處罰項目達百余項,這就要求執法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縱觀全國情況,城管執法機構組建時間普遍較短,而現有的城管執法人員多來自城管監察隊伍及城市管理相關部門(如市政、園林、規劃、建筑、人防等),由此帶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雖然各地城管執法部門加大了對人員的培訓力度,但執法人員的素質仍然不能適應當前城管執法工作的需要。而執法人員中還有極少數徇私枉法、野蠻執法者,嚴重地損害了城管執法隊伍的形象。

(二)影響城管和諧綜合執法的外部因素

1、城市管理有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進行城管執法的依據散見于十部法律法規之中,且在實際管理中經常出現法律法規間互相沖突的現象。加之城管執法機構的職能是從原來城市管理相關部門中剝離出來的,職能交叉等現象嚴重存在,難以形成執法合力。而相關部門攬權握責,也給城市管理執法工作帶來較大困難和阻力。

2、執法環境不好,暴力抗法事件時有發生。在城市管理中由于沒有從理念上解決管理的根本問題,因此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為管理而管理、“重建設、輕管理”、“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的現象,突擊式、運動式的管理方法普遍存在。在執法過程中,流動商販與執法人員間的關系常被稱之為“貓鼠關系”,就是突擊式、運動式管理的直接表現。對于部分下崗職工和外來人員的小本經營,如執法不慎,相關法規極易演變為暴力抗法事件。

三、構建和諧城管執法新模式

營造和諧的生活、工作、創業和發展環境,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它對城管執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構建和諧城管執法的根本要求,更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為此,我們必須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城管執法的法律、法規,使城管綜合執法工作邁向正規化

建立健全城管執法的法律、法規是搞好城管綜合執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應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城管執法體系,以避免因體

制斷層而造成的各自為政、令出多門的混亂局面,形成全國城管綜合執法一盤棋。對此,一是要加快立法步伐,盡快改變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主體不明確、城管執法無法可依的狀況;二是要加強立法解釋工作,使法律規范更加切合實際,操作性更強,以解決有法難依問題。修改現行的法律、規章中。與構建和諧社會相符合或不相適應的內容。三是要抓緊制定統一的城管執法法律、規章,改變目前的城管執法缺乏法律規范和錯位的現狀應避免各種法律、規章在調整社會事務時發生重復、沖突或疏漏,以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四是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城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從根本上構建和諧城管執法的體制機制。

(二)加強宣傳,提高城管執法的社會認知度

人民群眾對城管執法的認知度,直接反映城管執法的社會基礎。因此,政府和城管執法部門必須千方百計加大對城管綜合執法的宣傳力度,將人性化管理、人性化執法貫穿執法的全過程,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優勢,強化全民普法教育,使公眾了解城管執法。通過宣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為城管執法奠定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強化樹立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理念,探索城管綜合執法新模式

城管執法隊伍要始終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正確處理好文明執法與嚴格執法、管理與服務、教育與處罰之間的關系。在執法中,應充分考慮相對人的實際情況和實際困難,堅持以“疏”為主,“疏、堵”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以教育為主;堅持服務與管理相結合,以妥善解決困難為主。要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執法理念,堅持“執法就是服務”的宗旨,切實改變“執法就是處罰”的舊觀念,不斷強化“為民、親民、愛民”理念,在執法過程中以理服人、以法服人。如在執法中對輕微的違法行為,實行“首犯不罰”,告知相對人違法的事實與危害,講明其行為導致的后果,從而使當事人自覺接受和配合城管執法工作。

(四)打造城市綜合執法的過硬團隊

城管綜合執法隊伍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黨史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打造一支作風過硬的隊伍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城管綜合執法起步晚,社會認知度較低,且工作性質要求執法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班子建設,切實把城管執法工作與黨史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做到整體推進,協調發展,保持城管綜合執法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能夠靈活應對城管執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領導執法人員以積極的心態投身城管綜合執法事業。

二是要逐步提升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執法人員要加強對黨史的政策的學習,夯實政治基礎;要結合工作性質和崗位特點,不斷提高理論素質和執法能力;系統地學習城管業務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學會在復雜的執法環境下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

三是要嚴格規范執法行為。要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對執法隊伍進行嚴格的管理,確保隊伍建設健康發展。對少數害群之馬必須嚴肅紀律,堅決清除,絕不姑息,以保持城管綜合執法隊伍的純潔。

總之,城管執法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人性化執法在城市化進程中推進和社會建設,在人民群眾中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作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