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教室管理系統研究
時間:2022-10-07 10:15:02
導語:高校智慧教室管理系統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高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教學場所也在不斷地革新。教學場所的管理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針對現狀,提出了智慧教室管理系統,結合管理部門及教學活動參與者的需求,運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技術,構建智能化管理平臺,提高教學場所管理水平,達到自動化、科學化、規范化、一體化的管理。
關鍵詞:高校;教學;考勤;智慧教室;實訓室管理
1引言
信息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化獲取和處理工具。目前,各高校都在推進數字校園建設,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在數字校園建設的過程實踐中,主要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協調與合作”。課堂教學是學生系統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項瑣碎,復雜,細致的工作。[1]目前,多媒體教室,計算機仿真實驗室,儀器實驗室,網絡教室,車間,工坊等一系列教學場所的建設已成為高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傳統教室到電子教室,計算機仿真實驗室和網絡教室,教學場所不僅僅是一個三尺講臺和黑板的簡單模式。從21世紀初多媒體教室的建設開始,一些高校開始以多媒體教學和控制為核心控制設備。連接固化設備,實現音視頻,電腦,教室設備,投影,音響,燈光,電子設備等的控制和操作。它大大簡化了教學人員的操作,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和媒體,增強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經驗和效果。
2背景需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明確提出了,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學校的教學依托教學場地,學校教學場地服務的對象是學生,主要承擔著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以及在業余時間段內在教學場地中安排的非教學任務,如選課、評教、自學、考試等。對于現階段的教學場地基本上是全天候的開放,設備的運轉率較高,需要保持良好的狀態。目前的設備故障都是在各管理員巡檢的過程中發現并維修,高校中教學場地較多,而且教學場所的空閑時間相對集中,在較短的時間內,管理員無法全面細致的檢查到所有的設備,難以發現一些隱性的故障,如計算機鍵盤的按鍵不靈、計算機中毒、間歇性故障、投影儀模糊等。在教學場地的入口處部分已安裝了教室課表門貼,這些課表門貼多由管理員從教務系統里導出課表核對并打印安放,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因課程的調整、教學場地的不滿足等多種原因,調整教學任務的教學場地,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較好的溝通及信息的傳遞,對于管理員來說,無法及時的掌握這些信息,可能會導致無人房、無人燈、無人機等現象。為了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管理員必須每天都導出課表,核對信息,打印有變動的課表門貼并替換。而且在非正常教學環節,教室門貼也要做相對應的變動,在這個過程中,它占用了大量的時間,浪費了大量的紙張資源,不利于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在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所要完成的不僅僅是課堂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要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這中間包含了學生的到課情況、學生不聽課的行為的管理等方面,在每節課的45分鐘中,任務教師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考勤,占用了過多的課堂時間,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遲到早退等現象也影響到老師的授課安排,會導致課堂的教學質量不高。對于考勤數據的提交,由班級至系部再到管理部門,在這數據提交的過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周期,難免會出現數據的變化及遺失,而且管理部門也需要花部分時間來匯總,不能實時地掌握到學生的考勤數據。在課堂中,學生的行為任課教師無法掌握,特別是在計算機機房內,如吃食品、看電影、打游戲和與學習無關的行為等,而這些行為也關乎著老師的教學質量。為了便于學生查找學習資料,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學校利用業余時間段面向學生開放部分實訓室供學生進行學習。對于業余時間段開放的教室與計算機機房,不像正常的上課有專門的老師在教室里面看管,一些登記的表格靠前來學習的學生自覺的填寫。在開放時間段內,學生的學習行為狀態和設備使用情況不能很好地記錄下來。學校每年填報的狀態數據中,包含了設備數、計算機數量、設備使用率等一系列的信息,這些數據的采集往往是由管理員提供,而這些數據非一日所能完成,在日積月累的統計中,因各種原因,難免會出現信息的不準確。
3系統功能模塊
智慧教室管理系統的研究是基于大學教學場所的多種需求,以學校實訓室管理流程和基本事務管理為核心。以規范實訓室管理信息化為準則,在深入分析、研究實訓室管理規律、實訓教學特點[2],根據實訓室全面開放運行體系,結合數字化校園建設內容,構建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平臺數字化校園內各管理環節對接,完成快速化、簡單化、智能化的數據提取與分析。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1)智能化管理平臺的設計,管理平臺在整個環節中,是所有數據的匯集與提供之地。在超融合數據中心內搭建智能化管理平臺,平臺內搭建多個管理模塊,構建基礎數據庫,完成數據的收集與下發,并對已有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挖掘。2)實訓室統一認證平臺設計,主要包括權限管理、用戶管理、枚舉管理、功能模塊、自定義表單、通知公告、統一身份認證等功能。通過以上功能模塊可以分角色和權限進行管理,對接學校現有用戶數據,無縫對接,完成統一身份認證。3)實訓室設備管理平臺設計,包括實訓室信息管理、教學設備管理、實訓設備報廢管理等。實現實訓室信息的添加,編輯和查詢等功能。系統可根據設定的相關參數,收集電腦配置信息,自動提交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參數,提醒設備異常,并自動啟動和關閉設備。實訓設備報廢管理,實現實訓室的設備報廢線上管理,并形成設備報廢電子清單。4)實訓室設備報修管理平臺設計,系統提供報修二維碼通道,系統可按實訓室對其設備基本信息進行管理,包括實訓室編號、實訓室名稱、實訓設備、實訓設備統一編號,生成電子標簽。對于系統中不同設備可以自定義流程上報,便于維修人員維護設備。實現師生快速的報修遇到的設備故障。通過指定的流程設定,可以送到相應人員手中。支持設備維修過程動態過程監控,實時查詢報修處理結果及維修進度。數據中心對報修數據統計,包括報修次數、維修耗材等。5)教室門牌多功能多樣化的設計,拋除傳統的以紙質單一樣式的教室門牌,設計以LED液晶顯示屏為窗口,內嵌智能終端的教室門牌,時時顯示多樣數據,并可根據需求快速更換定制顯示界面的內容。6)環境控制系統的設計,系統可根據實際運行狀態,智能的管理控制教學場地中的聲、光、電、門、窗、空調及其他設備的開關與參數的調整,并對非正常工作期間內的手動調整參數的異常情況進行報警并視頻記錄。7)考勤系統的設計,多樣化的考勤信息采集手段,實現無停留、無差錯考勤。對識別到的學生信息與管理平臺內校內學生花名冊比對,完成考勤,對識別到的未在花名冊中的學生進行特征記錄,并預警。8)實訓室耗材管理平臺設計,包括耗材類型管理、耗材基本信息管理、耗材入庫、耗材出庫、耗材預警、耗材追蹤溯源、耗材報表統計等功能[3]。9)實訓室資源共享平臺設計,集中管理各種實訓教學資源,按用戶權限進行分級瀏覽使用。在線資源,獲取并顯示各種資源信息,通過連接地址,供學生下載,并統計下載信息。系統給每個授課教師提供云盤功能,供教師上傳資料和學生上傳作業。10)實訓室準入管理平臺設計,支持Word、PPT、視頻學習資料管理和上傳,公共開放視頻,供用戶瀏覽觀看學習。題庫管理,提供通用的安全知識、條例、規范的標準題庫建設,支持是非題,單選題,多選題,系統隨機生成試卷進行考核。學生可在線進行查詢、學習,模擬測試,系統要支持自動閱卷功能,根據系統測試結果,控制學生是否能預約、報修等。11)實訓室開放管理平臺設計,預約實訓室管理,可以對學校實訓室進行管理設置,設置教室可以用于公共時間段開放給學生實訓使用。學生通過移動端實時預約實訓教室,系統自動檢測學生預約的時間跟自己教務系統課表是否沖突提醒,預約流程實現自定義管理。管理員可實時按時間段等高級查詢條件統計學生預約情況[4]。12)行為數據分析系統的設計,采用分布式視頻監控設備,全方位地對教學場地進行記錄,對實訓室設備、耗材、學生預約、學生出勤等等按要求和業務規劃進行數據抽取,形成元數據庫。深入挖掘與分析,報表統計、使用率統計、使用學時統計、出勤率統計等,可對學生學習情況分析提供數據支持。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并通過BI可視化技術,形成大數據報告。
4研究意義
近年來各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地在擴大,教學場地也在不斷地增多,傳統的管理模式無法應對大規模、開放式、多功能的發展方向。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對計算機硬件、軟件和網絡等設備的綜合利用,在各環節中利用各類信息管理系統采集、傳遞、存儲、加工、整理和挖掘相關數據,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使用范圍多樣化,系統服務的范圍不僅僅是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機房、實驗室、工坊等教學場地,也可以擴展至圖書館、體育館、宿舍、自習室等。2)考勤管理智能化,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認可度,解決點名過多占用課堂的時間,滿足各類教學場所的需求,減少對教學參與者的干擾,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與質量。3)教學設備狀態信息化,提高教學設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時掌握教學設備的運行狀態,保障教學的正常開展。4)可用資源使用便捷化,對于業余時間段開放的教學場地,替代傳統的人工記錄,做到自動化、無人化,統一的資源獲取方式,簡化認證操作,節省時間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5)教學過程管理一體化,對學生的考勤數據及學生在課堂中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學生對課程的歡迎程度及班級的學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興趣關注的判定,能夠起到行為方向的導向作用,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相對應的課程資源,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5結語
研究的創新主要在于通過智慧教室系統,融合至數字化校園信息系統內,完善了教學管理體系。多樣化的數據交互,加強了設備的自動化管理,降低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合理調節設備的運行狀態,降低能耗,提高教學保障能力。深入教學過程管理,減少任課老師的任務,對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并預警,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過程中的自動化一體化管理。以過程管理為核心,健全狀態信息智能化、自動化、安全化管理體系。開放系統接口,與數字化校園對接,完成多種信息化服務的統一認證管理,使管理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安寧,牛愛芳,齊瑞紅,賈亞剛.高校智慧教室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5):247-251.
[2]李紅軍.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代計算機,2016(10):64-66.
[3]田廷剛.高職院校實訓耗材管理信息化改造的探索與實踐[J].才智,2016(30):1.
[4]胡志剛.高職實訓室開放管理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價值工程,2018(9):28-30.
作者:李路 張波 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思考
- 下一篇:高校日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