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01 08:55:38

導語:應用型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研究

摘要:旅游業是21世紀發展潛力巨大的綜合性產業,由于旅游業的“鏈式反應”以及乘數效應帶動與促進著大多數國民經濟部門的發展,包括酒店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使酒店業規模不斷擴大,表現在酒店數量呈現迅速擴張態勢,另一方面使得單個酒店的等級與檔次不斷攀升,高星級的現代新型酒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酒店業新的發展趨勢,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有鑒于此,本文依據管理學、教育學相關理論與方法,基于酒店行業市場需求視角,在分析借鑒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從課程體系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與發展等層面,據實探討高等院校應用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與方法,為我國酒店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高等教育;酒店管理;專業建設;培養模式

一、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分析

(一)酒店業仍處于有利的發展機遇期

(1)經濟穩步增長,發展前景看好。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在7%左右的穩定增長狀態,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同步增長。201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已經達到7500美元左右,發展前景俱佳。(2)產業政策向第三產業傾斜,推動酒店業迅速擴張。國務院《關于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決定》等政策性文件的頒布,加快了第三產業發展的步伐。產業結構中,以服務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較其他產業更能產生較多的商務旅游需求,促使酒店業呈現數量規模的迅速擴張,酒店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1]。

(二)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旺盛

(1)星級酒店數量與規模不斷擴張,人才短缺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據統計,2014年全國酒店數量已達全國星級飯店數量為13667家。過去3年全國星級酒店數量整體年均增長率為6%,酒店行業人才需求量極大。(2)用人結構正在發生突變,高端人才匱乏。據統計,2014年全國五星級酒店數量已經達到804家,年均增長超過15%,遠超中國GDP的增速。而各地待建、在建及剛建完的五星級酒店項目尚有數百家,一大批超五星級的高檔奢華酒店迅速出現在全國各地,國際品牌酒店在華房間數量過去5年間增長62%。高端專業管理人才匱乏,虛位以待。

(三)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市場矛盾凸顯

(1)傳統價值觀對酒店管理專業招生就業的影響。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上形成職業等級,認為酒店服務是下等職業,影響了在酒店工作學生的自尊心,導致部分家長不愿意讓子女從事酒店工作。這種價值觀念的存在,導致酒店管理畢業生不能樹立正確的擇業觀。(2)酒店用人需求與院校育人供給之間的矛盾。現有人才培養方案重理論,輕實踐,加之實訓設施設備欠缺或不完備,教師實踐經驗不足,造成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差,與用人單位的期望相距甚遠[2]。

(四)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趨勢

(1)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前我國從事酒店業的管理人員基本歸為兩類,一是學歷層次高,但非酒店管理專業類,往往需要花較長時間適應這個應用性極強的行業,從而熟悉酒店管理;二是學歷低,經驗豐富,一旦就職高職位,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因此,酒店業最缺乏的是集專業知識與理論,熟練掌握外語,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2)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體現專業特色。課程是教育的核心問題,人才培養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設置。為此,亟需根據專業特點與市場需求,設計既具備專業知識與理論,掌握行業政策、法規,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課程結構體系。(3)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勢在必行。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既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又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更重視職業素養和職業態度的培養,強化學生校內實習、實訓及酒店實務操作訓練,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4)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與案例教學,針對不同課程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專題講座、行業熱點問題研究、實驗室操作、案例分析等,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調研、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發揮先進教學設備和多媒體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增大信息量,具有動態性、直觀性。

二、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借鑒與啟示

(一)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發展現狀

酒店業的發展促進與帶動了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的發展。國外酒店管理專業開設較早,形成很好的教育模式。據統計,目前全世界開設酒店管理專業院校達千所之多,其中國際知名酒店管理專業院校達20多所。國內自改革開放以來,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異軍突起,目前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院校達30多所,分布在我國的19個省(市區),其中東、中、西部所占比例分別為60%、30%和10%,形成高等教育領域一股新生力量,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國外知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洛桑模式”。瑞士“洛桑模式”被國際公認為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成功范例。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教學特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洛桑模式”,這種模式通過產教結合、學以致用的方式,高度關注行業特點和要求,使學校教育適應酒店行業的需求,力圖使教學與實踐既體現出傳統酒店的技術服務特點,又能反映出現代酒店管理的精髓所在[3-4]。(2)“雙元制”模式。德國職業教育主要以“雙元制”為主,這種辦學制度有兩大特征,一是國家立法支持,二是校企合作共建。“雙元制”教育模式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結合市場需求,針對性較強,也能充分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5]。(3)“合作教育”模式。美國開展“合作教育”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目前這種合作模式主要廣泛應用于美國和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最早由辛辛那提大學漢曼•施奈德教授于1906年首先提出,在百年時間里,其顯現了巨大的價值,參加該合作項目的雇主由最初的13個逐步擴大到50000多個,院校數量將近1000所高校[5]。

(三)國內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突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就業導向較為明確,企業參與學生培養的程度加深,極大地調動學校、學生和企業的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三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最近幾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的熱點。(2)“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研結合”人才模式是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重學校與企業合作,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專業技能,同時合作開發或研究一些實際的技術問題,充分將學校、企業以及研究機構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該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適合企業和用人單位需要的、具有較強綜合應用能力的人才。

(四)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的啟示

國外酒店發展較早,國內酒店管理專業在教學方面可以借鑒國外教學方面,首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其次,創新教學方式。理論學習與實習實踐并重;第三,強化實踐教學。將實踐教學貫穿于學習全過程,建設校內、外兩級實訓、實習基地;主干學科:現代飯店管理與服務技能。主要課程:飯店管理概論、現代飯店營銷、現代飯店財務管理、現代飯店餐飲管理、現代飯店前廳與客房管理、飯店服務技能、中西餐知識、食品營養衛生、飯店英語、公共關系。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飯店餐飲管理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修業年限:三年授予學位:高職專科最后,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引進與培育“雙師型”教師,實現由重學歷向重實踐標準的改進,改變唯論文的考核辦法。

三、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的構想

傳統的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存在下列問題:(1)酒店與學校的合作流于淺層。酒店與學校的合作大多是淺層次的實習合作,企業參與度低,校企溝通少,學生滿意度低;(2)校企合作關系缺乏穩定性。近年來,酒店對合作培養的呼聲很大,但由于深度的合作培養投入多、回收期長,實效性差,導致企業對合作培養半途而廢;(3)企業動力不足。企業參與合作教育必然花費大量成本,很多學生實習完畢就離開合作酒店,留職率低,短期內難以收回成本。基于上述分析,構建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概念模型,即“校企雙向流動”模式、“校企穩定型合作”模式。確保學校、酒店、產業、社會、學生五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方面要保證酒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良性循環,另一方要改革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就業模式,實現學生的社會價值與人生價值。面向新世紀開設酒店管理本科專業,既是機遇亦是挑戰,從專業建設與打造品牌形象視角,務須著力做好如下工作:(1)重視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高水平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必要前提。為此,應從打造知名品牌專業的角度,培育優良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具體應采用培訓提升與引進相結合的途徑,一方面提高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即送出去,另一方面面向海內外招聘引進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即引進來。(2)與國際知名酒店集團合作,建立高質量的校外實習基地。積極穩妥與校外知名酒店企業建立學生定點實習基地,除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之外,更多地去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與職業能力,并為學生就業做好鋪填。(3)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機制,改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立足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實際,校內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專業理論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又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強化學生校內實習、實訓及酒店實務操作訓練,淌出現代酒店管理專業新的教學路徑。在評價標準上,應采用多元化的綜合評價項目,充分考慮被評對象的群體特征和個體差異;在評價方法上,應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建立過程觀察、作品提交、實踐操作、結業測試等工學結合的綜合考核方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評估。

四、結語

當前中國酒店業仍處于有利的發展機遇期,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旺盛,然而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市場供需矛盾凸顯;未來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理論學習與實習實踐并重的教學方式,培養復合型人才是大勢所趨。在借鑒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總結分析了應用型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應秉承“夯實基礎,穩固專業,強化技能,凸顯運用”的基本構想,進而探討提出了應用型酒店管理專業實施“校企雙向流動”與“校企穩定型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并從支持保障、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實習實訓及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具體實施建議。

作者:楊引弟 王瑞雪 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文化與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文吉,湯靜.中國酒店業發展形態階段及特點研究[J].文史博覽,2005(12):64~68.

[2]曹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創新人才素質的內涵構成及其培養路徑[J].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17~21.

[3]龔敏,夏迎慶.洛桑模式與我國酒店管理實踐教學的比較及啟示[J].高教前沿,2010(4):60~61.

[4]馬瓊瑛."洛桑模式”對中國酒店經理人教育培訓的啟示[J].鷺江職業大學學報,2005,13(3):86~89.

[5]劉寧寧.旅游人才教育培養模式的國際比較[J].魯行經院學報,2003(0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