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培訓方法探討

時間:2022-07-21 08:33:32

導語:企業安全培訓方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安全培訓方法探討

【摘要】針對當前企業安全培訓低效的問題,將成果導向教育這種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入企業安全培訓工作中。以崗位安全能力的培養為最終成果,構建培訓課程體系,根據課程體系合理組織培訓工作,按照持續改進理念進行培訓效果評估,為企業安全培訓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安全培訓;成果導向教育;崗位安全能力;培訓效

安全培訓每年都在舉辦,但是效果一直都不令人滿意。人們更加關注安全培訓的產出問題。

1安全培訓低效原因分析

企業安全培訓低效是由培訓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失效導致的。本文對企業安全培訓低效原因分析如圖1,各環節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如下:

1.1培訓需求分析不足

企業大多是遵照國家法律法規或上級公司等的要求開展培訓,培訓前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特點和員工需求,缺乏深入細致的分析,安全培訓具有盲目性和隨機性,流于形式。

1.2培訓缺乏系統規劃

培訓實施前,企業沒有一個長期的、系統性的安全培訓計劃,致使安全培訓工作呈短期性、階段性,實際上處于零散狀態[1]。

1.3培訓組織工作不當

實施過程中,存在培訓時間跟生產任務沖突的情況;或是沒有根據崗位差別安排培訓,致使管理崗位和生產崗位培訓內容一樣;外聘培訓教師不熟悉現場,講授過于理論化,不能聯系實際;企業兼職安全培訓人員雖是技術骨干卻不熟悉安全管理的技術和方法,難以深入職工的安全培訓。諸如此類的問題,不但造成資源浪費,還嚴重影響培訓效果。

1.4培訓方法和手段單一

安全培訓過程習慣采用傳統的課堂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員處于被動的地位,缺乏必要的互動交流手段,這種培訓方式不適合成人教育,很難調動學員的參與性、積極性,培訓效果自然不好。

1.5培訓效果評估的局限性

大多數企業培訓課程結束后,通過考試或問卷調查等方式評估課程內容、授課質量、掌握情況等。培訓效果往往被培訓結束時的一次考核所替代[2]。員工的安全技術、安全意識和行為方式的形成需要長期的過程。培訓效果評估還應該持續關注員工的應用掌握情況、是否能產生長期的影響等。

2成果導向理論

2.1基本概念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在1981年由Spady率先提出[3],通過學習過程學生所能獲得的能力,既要滿足現在教育的要求,又要適應公眾未來的需要,是一種強調能力培養、能力訓練的教育系統[4]。

2.2特點

OBE強調4個問題:(1)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2)我們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3)我們如何有效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4)我們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5]?OBE是一種系統的、自上而下的教學設計模式,不是以學生必須學什么為出發點,而是以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做什么作為教學基礎。強調圍繞學習成果來設計相關課程體系。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明確自己所需達到的學習成果,在主觀上能夠變被動為主動;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不僅有利于學習成果的達成,更讓學生有一種全局觀、整體概念;教學策略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幫助學生如何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最終成果的達成是分階段、逐級實現的,通過對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評價,不斷改進教學策略,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構建一個能夠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教育模式。

3基于OBE理論構建安全培訓系統

基于OBE理論構建的安全培訓系統是針對員工安全能力的培養。具體過程是通過培訓需求設置崗位安全能力,根據崗位安全能力確定培訓課程體系,進而合理組織培訓工作,評估培訓效果,并將評估結果反饋到其他各環節,以此實現培訓系統的持續改進,培訓系統構成,如圖2。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3.1確定最終安全培訓成果

最終的成果是指崗位安全能力,它是對員工應掌握的知識、技能和專業安全能力的具體描述。崗位安全能力的作用是將理想狀態下抽象的安全文化、制度、目標轉化為實際工作中具體的安全意識、執行力和安全績效[6]。崗位安全能力要根據安全需求確定,崗位安全需求包括外部需求和內部需求,外部需求來自國家、社會、行業發展等;內部需求來自企業自身的定位及實際安全風險狀況、崗位安全職責、員工自身發展等。其中,企業實際安全風險是最主要的內部需求,企業應全面識別作業風險、設備風險、生產工藝風險、場所環境風險等[7],風險管控是內部需求的重要來源。為確保崗位安全能力可測量、可評估,應建立具體、明確的能力指標點。一條崗位安全能力可分解成若干能力指標點,一條能力指標點僅能對應一項崗位安全能力。崗位安全能力的確定方法可參照DACUM分析法,它的本質是一種分析和確定某種職業所需能力的方法?,F在已成為了一種科學、高效、經濟的分析確定職業崗位所需能力的職業分析方法[8]。表1以變電運行崗位為例,對該崗位進行了安全能力分析,并列舉了幾種常見培養方式。

3.2課程體系的構建

崗位安全能力的實現需要匹配的課程體系,二者直接的對應關系一般要求用矩陣形式表達,通常稱為課程矩陣,見表2。通過課程矩陣我們可以看出每門課程對提升崗位安全能力的貢獻;也可用于分析優化課程設置[9]。企業應根據培訓需求,培訓效果評估結果等定期更新課程矩陣,確保其科學合理。

3.3培訓組織

課程體系構建后,企業應制定合理的安全培訓規劃,在3~5年內完成對員工的崗位安全能力培養。在安全培訓規劃的指導下,企業應根據生產特點、崗位性質、師資力量、資源保障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分層制定每年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模式,時間安排等。

3.4培訓實施

成果導向教育要求以學員為中心,培訓過程緊緊圍繞幫助學員達成學習成果來進行。培訓老師要采取適當的培訓方式,為學員構建學習環境,引導學員進行有效學習。每次培訓課程都是為了培訓學員的某些具體安全能力。3.5培訓的持續改進成果導向的安全培訓系統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通過評估最終培訓成果來全面分析該系統存在的問題:安全培養目標設置的合理性、崗位安全能力能否實現安全培養目標的要求、課程體系配置的科學性、培訓組織的適宜性、培訓活動的有效性。通過安全培訓系統各環節的持續改進來提升安全培訓的最終效果,即,有效幫助學員取得最終學習成果。

4結論

本文根據企業安全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論構建了安全培訓系統,在對OBE安全培訓系統各階段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1)針對企業安全培訓盲目性、隨機性等特點,構建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論的安全培訓系統有利于企業建立規范化、模范化的安全培訓模式。(2)該系統關注員工崗位安全能力的培養,安全培訓目標明確,為企業安全培訓工作指引方向。(3)安全培訓系統突出強調培訓的實用性和持續性,有助于企業安全人才的培養,有助于企業員工安全素質的培養和安全意識的提升。(4)該系統每一步的設計都與培訓效果緊密關聯,這不僅有利于培訓效果的評估,更有利于企業安全培訓系統的持續改進,最終達到企業的預期效果。

作者:曹秀平 張福群 單位:沈陽化工大學

參考文獻

[1]李瑯.企業安全培訓低效問題原因及對策探討[J].安全,2008,(1):48-49

[2]楊振宏,潘成林,等.國內外企業安全培訓調查及模式的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9(5):65-66

[3]Spady,W.ChoosingOutcomesofSignificance[J].EducationalLeadership,1994,6(51):18~22

[4]李光梅.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及其應用[J].教育評論,2007,(1):51-54

[5]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

[6]李欣,蘇國勝.基于崗位安全能力的石化企業承包商安全培訓[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3,39(5):94-95

[7]繳煥捷,劉宗瑜.基于危險辨識的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及其信息化應用[J].價值工程,2015,(5):166-167

[8]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以能力建設為基礎的現代培訓(第2版)[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7

[9]李志義.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5,(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