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黨建新走勢

時間:2022-04-23 05:34:00

導語:中國農村黨建新走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于黨的領導。當前,農村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正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同志指出,要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開展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這為我們新時期的農村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契機。

近年來,我國農村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等發生了深刻變革。“村改居”進程加快、農村出現階層分化、新興經濟組織大量涌現、農民思想更趨開放、人口流動打破社會固有結構、鄉村治理面臨突破與轉型等等,均對黨建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也使得傳統的農村黨建出現了諸多“不適應征”。

如何破解農村黨建中的諸多難點?本刊記者分赴江蘇、江西等地,探尋各地在農村黨建方面帶有趨勢性的新經驗和新做法。

走勢一:黨員渴求組織關愛,“以黨員為本”思想受關注

“黨組織如果把我們當成一塊鐵,往門角一丟,會越丟越銹。如果把我們當成一塊鋼,一定會越用越光。”江西省宜春市湖田鄉湖田村的老黨員許仁輝這樣形容黨員和黨組織的關系。

長期以來,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求黨員奉獻多,對其關愛少。黨組織不了解黨員需求,也不關心黨員生活,一些老黨員退休后寂寞無助,晚景凄涼,在黨員、群眾中產生了種種消極影響。不少黨員嘆息,“黨員不黨員,就差兩角錢(黨費)”。這些情緒不僅影響了黨員對組織的感情,也削弱了黨組織在青年人中的吸引力。

不少基層黨員呼吁,黨組織要提升凝聚力和戰斗力,必須在黨內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學會關心關愛黨員。江西省萬載縣委組織部長肖德明認為,關愛黨員應從關心黨員的生產生活、保障黨員政治權利、提高黨員能力素質入手,不斷強化其對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報效心理,這樣既符合黨要管黨的精神,又契合了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傳統道德取向,從而激發出黨員發揮先進性的原動力。

江西省的萬載縣、宜豐縣等地已經在關愛黨員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規定,凡是黨員生病住院的,支部必須派人去看望;凡是有黨員去世的,支部主持召開追悼會;凡是黨員過政治生日(指入黨那一天)的,支部必須與其談心,進行勉勵,等等。宜豐縣芳溪鎮黨委書記漆勇說:“過去村里的老黨員死后無聲無息,今年開始我們組織開追悼會,發現很多群眾自發來送別,普通黨員和農民都說黨組織有人情味。”

走勢二:引入人力開發理念,把黨員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當前,不少地方的黨組織仍缺乏執政資源的觀念,造成黨員人力資源的閑置和浪費,直接影響了黨員先進性的發揮。記者發現,一些地方已開始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對黨員進行多層次的培養和開發,有效推動了“三農”工作的開展。

一是選配“能人書記”。近年來,江蘇各地在農村黨建中,推行“雙帶”“雙強”工程,積極培養致富能力強、領富能力強的“能人書記”,效果明顯。丹陽市新橋鎮木橋村曾經歷了10任支書,都沒把村里發展起來。2000年,鎮里選派了懂經濟的鎮干部張雅琴到該村擔任村支書,使木橋村發生了巨變,全村銷售收入今年有望突破3億元。鎮江市委書記史和平點評說:“像‘雙強’這樣的農村能人,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也是基層黨組織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

二是培育“能人黨員”。宜豐縣棠浦鎮黨委書記李北京說:“雖然過去我們也搞培訓,但很少針對黨員群體,也沒有把他們當作人力資源進行開發,效果很不理想。”今年4月,宜豐縣委組織部率先建立了黨員人力資源信息庫,將全縣黨員的基本情況、能力特長等錄入電腦,并按每位黨員10元的標準撥付經費,支持黨員進行“點菜式”培訓。今年棠浦鎮有300多名黨員自愿參加了實用技術培訓。僅楊樹產業一項,靠黨員就推廣了5000多畝。李北京說:“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事。”

三是激勵“無職黨員”。近年來,江西省宜春市在農村“無職黨員”中廣泛開展了設崗定責工作,按村務監督、公共服務、思想政治工作等內容設置崗位,鼓勵“無職黨員”在這些崗位上義務為“三農”服務。這一工作開展以來,廣大農村黨員的積極性得到極大激發,推動了各項事業的發展。有人高興地編了個順口溜:“黨員設了崗,好像鋤頭開了光,干部工作不用慌,村組事情有人幫,黨員臉上還有光。”

走勢三:聚焦新興經濟組織,開辟農村黨建新陣地

當前,農村人口出現經常性流動,新興經濟組織大量涌現,傳統的鄉村組條狀的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求。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區域型向產業型、功能型轉變,正成為農村黨建的新趨勢。

把黨組織建到產業鏈上,是一些地方加強農村黨建的一種有效嘗試。江蘇省揚州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700多家,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為了加強對這些新興經濟組織的領導和服務,2005年揚州市委組織部率先提出了“及時、同步、超前”的黨建思路。他們提出,要及時把基層黨組織建到產業鏈上;要對跨縣、跨鄉、跨村的合作經濟組織理順組織隸屬關系,同步設立跨區域的基層黨組織;在有合作前景的各種松散型民間協會組織以及行業相近的貿、工、科、農經濟技術組織間,超前建立聯合黨組織。據統計,目前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近70%是黨員干部牽頭發起的,在合作組織的生產營銷大戶中黨員干部占了30%。

一些地方還突破地域界限,建立了各種“功能型”黨組織。今年,揚州市邗江區調整農村黨組織的設置,改變了過去按村或村民小組設置的做法,在合并村黨總支下設農業、工業、流動人員等黨支部,創設科技示范、致富信息、民調普法、參謀咨詢等功能型黨小組,使黨組織功能更加明確,黨員作用發揮找到了新的平臺。走勢四:建立“黨績”考核體系,使黨建工作由“虛”到“實”

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三種失衡現象:一是重經濟,輕黨務。一些地方領導抓黨建的熱情不高,有的雖然重視組織工作,興趣卻在“動干部”。二是重形式,輕內容。對黨建工作實功虛做,熱衷搞表面文章,導致黨建工作出現“貼標簽”、“擺花瓶”現象。三是重布置,輕考核。滿足于開會布置任務,認為會議一開,工作過半。

上述現象的根源在于,基層沒有建立與政績考核相協調的“黨績考核”體系,使基層黨組織在抓經濟工作與黨建工作上“一手硬、一手軟”。江西省樟樹市是全國著名的“黨建試驗田”。7年來,這個市的市委書記換了很多任,但黨建工作卻保持了連續性。

記者了解到,宜春市委對樟樹市委書記的考核,歷來明確強調: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兩項任務同等重要,兩種責任同樣重大。為此,歷任樟樹市委書記都必須將經濟建設與黨的建設兩個目標一起制定,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大大推動了樟樹黨建的創新和發展。走勢五:建立“大黨建”格局,突破農村黨建難點

一些組工干部認為,目前基層黨建工作更多注重的是黨的內部循環,更多依靠的是傳統資源。要破解農村黨建面臨的一些難點問題,必須構建“大黨建”格局,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作用,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來實現黨建難點的突破。

非公企業黨建問題,是近年來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過程中的一個難點。由于認識不到位,不少地方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很難展開。為此,揚州市邗江區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黨建志愿者”制度,發揮各部門的職能優勢和個人的經驗優勢,把黨建工作向薄弱環節和重點部位延伸,推動了農村黨建的順利開展。2005年,該區首批黨建志愿者采取“1+1”的方式進行組建,16名來自紀委、婦聯、工會等黨群部門和16名來自國土、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的黨建志愿者分別組對,與工業園區16家企業進行結對共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新建立非公企業黨支部4個、聯合支部1個,另有3家企業的黨組織正在籌建中。

邗江區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王昕認為,新時期的黨建工作,必須要形成開放式的工作理念,改變過去垂直化、內部化、封閉化的管理方式,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擴大黨的工作覆蓋范圍。目前,邗江區已經嘗到了“大黨建”思維的甜頭,他們將進一步完善制度,調動更多部門和黨員的積極性,推動農村黨建工作的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