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農村合作金融戰略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8 08:45:00
導語:獨家原創:農村合作金融戰略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全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合作金融不斷發展壯大,截止2008年10月末,全市農村合作金融存、貸款余額分別占市場份額的24%和31%。不良貸款和比率分別比2003年末下降6.5億元和26個百分點。2008年1至10月實現收入3.9億元,實現稅前利潤0.99億元,是2003年同期的3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支持“三農”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方面充分發揮了金融主力軍作用,截止2008年10月末,全市農村合作金融小農業貸款余額達46.2億元,包括農村中小工商企業在內的“大三農”貸款余額58億元,占比78%,農村合作金融已成為政府加大支農投入的重要抓手、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廣大農民理財致富的重要載體。
科學發展觀這一豐富的內涵如果充分運用到農村合作金融的具體實踐中,將會更好地促進農村合作金融又好又快發展。根據永州實際,可從以下七方面下功夫: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按照現代金融企業要求培育高素質人才。
首先,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要制定人才發展戰略,加強人力資源能力的建設,深化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選人用人、人才評價和激勵保障機制,實施人才培訓和職業生涯規劃工程,吸引各類優秀人才投身全市農村合作金融事業。其次,要積極開展金融職業培訓。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崗位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加快培訓各類金融專業人才、復合型人才,特別是要造就一批德才兼備、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高級管理人才。再次,要繼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要繼續推進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實施市場化方式用工。全面推行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此外,要切實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從業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是理順產權關系,發揮農村合作金融體制機制優勢。
體制機制問題是困擾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重大瓶頸,當前農村信用社要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制度創新的突破口來抓。要以督促理事會、監事會設立辦事機構和配備專職人員,認真履行決策、監督職能為突破口,逐步推進解決理事會、監事會與經營層職能重疊交叉的問題。要支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大膽進行管理創新,鞏固和發展改革成果,提升核心競爭力,如實行扁平化管理創新和績效管理創新等。
三是鼓勵探索創新,提升農村合作金融市場競爭能力。
首先,要創新金融產品,滿足多層次金融服務需求。要按照《關于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繼續完善小額信用款和聯保貸款,將其打造成獨具特色的信貸品牌。要積極研發和引入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完善金融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創新擔保機制,拓寬服務領域,積極支持現代農業,逐步將在城市開發、開辦的保險、、租賃、保管、擔保、個人理財、信息咨詢、銀行卡等新產品推廣到廣大農村。創新利率定價機制,推行差別定價和風險定價政策,通過風險利率覆蓋風險,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其次,要創新業務合作,實現金融服務有效供給。在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格局下,要正確認識形勢,更新經營理念,轉換經營機制,革新業務流程,細化市場定位,充分發揮地緣、人緣和網絡優勢開展競爭。
四是強化風險管理,確保農村合作金融實現穩健運行。
首先,要加強信用風險管理。要加大對存量不良貸款的清收和處置力度,建立不良貸款清收和處置責任制,切實將責任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人,并嚴格實行目標考核和獎懲機制,努力提高新增貸款質量,確保新增貸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內,抓好貸款五級分類工作,全面真實地反映貸款質量,縮小分類偏離度,嚴格控制大額授信,切實防止貸款集中風險,繼續推行大額貸款臺賬制度,加強大額貸款風險管理。其次,要加強市場風險管理。加強對同業拆借、存放同業、票據業務、債券投資業務的管理,在防范風險的同時提高盈利能力。再次,要加強對單體高風險機構管理。
五是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增強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后勁。
要高度重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工作,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工作的領導,多關心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發展,并針對當前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研究,努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把農村信用社早日辦成資本充足、產權明晰、治理完善、內控嚴密、財務良好、服務高效,具有較強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地方性現代金融企業和現代銀行機構。
六是增強服務觀念,進一步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要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實質,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支農服務工作放到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支持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堅定不移地貫徹“以農為本、為農服務”的辦社宗旨,增強做好支農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加大支農信貸投入,改進服務方式和水平,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要充分發揮點多面廣的優勢,完善信貸、資金、結算及為客戶提供信息技術和保障等服務功能,提高支農水平。
七是改善金融生態,為農村合作金融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要積極改善金融法治環境,加快金融立法,健全民商事法律制度,加大對銀行業犯罪打擊力度,從嚴打擊逃廢債行為。要大力培育誠信環境,加快信用村、鎮制度建設,推動打造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農戶,盡快建立包括覆蓋所有農戶和農村企業的征信體系。要積極推進信用文化建設,引導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培育優質企業文化,不斷凝聚員工向心力。此外,還要加強與工商、稅務、司法和地方政府的協調溝通,共同推進金融機構經營環境的改善。
參考文獻
[1]關于規范向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入股的若干意見[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4,(06)
[2]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風險評價和預警指標體系(試行)[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4,(02)
[3]全國省級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理(董)事長聯席會議召開[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8,(08)
[4]臧景范.關于農村合作金融的改革、監管與發展問題[J].中國金融,2006,(20)
[5]伍紹平,韓俊梅.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風險防范與危機處置[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01)
[6]崔清林,王先玉.中荷農合金融機構企業文化比較[J].躬耕,2008,(07)
- 上一篇:鋼鐵工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
- 下一篇: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