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建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1 11:16:00

導語:現代農業建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建設分析論文

一、牢牢把握我國現代農業建設階段性特征,增強加快發展意識

全面認識現代農業的基本內涵,增強加快發展的自覺性。現代農業是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為支撐,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在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下,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由現代新型農民和現代企業家共同經營的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的主要特征是,要素投入集約化、資源配置市場化、生產手段科技化、產業經營一體化。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

充分認識現代農業建設的重大意義,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性。建設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進一步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時代要求和必然選擇。

深刻認識我國現代農業的特點,增強加快發展的針對性。建設現代農業,既要遵循農業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又要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我國現代農業的特點。盡管我國農業的總體水平不高,差異性較大,但也要看到東部地區發展現代農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已經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轉型階段;盡管我們面臨著農業投入不足與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矛盾、農業粗放經營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矛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業農村經濟尚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但也要看到我國財力和以工支農的能力正在逐年增強,農業生產手段正在由以手工勞動為主向機械化作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正在由以傳統小農分散經營為主向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轉變;盡管我國農民的文盲半文盲率較高,科學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但也要看到隨著我國培訓力度的加大、轉移速度的加快、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誠信、守法紀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正在不斷涌現,廣大農民的整體素質也正在不斷提高。

二、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吸收力和競爭力。農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是農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最終體現。一般來說,它取決于農產品的結構構成、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產品的市場體系建設、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與衛生水平等因素。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要牢固樹立農產品就是商品的觀念。從市場理念出發,銷售就是中心環節。農產品只有賣個好價錢,才能實現自身的真正價值,完成生產過程的良性循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絕不再單單是國家統一調撥的統銷品種和戰略物資,而完全同工業產品一樣,具有鮮明的商品屬性,其出路只能由市場來決定。這樣,要搶占市場份額,要開辟未充分開發的市場,要創造新的消費市場,農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當然,其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農產品價格問題,因為它不僅由價值決定,而且還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大部分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求僅在國內封閉的市場中運行,現在迫于形勢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制定農產品價格不但要顧及國內市場,而且還要考慮國際市場。二是堅決實施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是農產品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核心。從當前國際農產品貿易現狀來看,大部分發達國家對農產品生產方法和加工過程,農產品成分、性能及衛生檢疫,農產品包裝和儲運環境,認證和審批制度,都提高了標準和限制,使得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面臨的困難日益突出,甚至一些優勢傳統商品的出口也障礙重重。這里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國至今尚未全方位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監測體系,用標準化手段為提高我國農產品提供技術保障。從全國來看,重點是要在保證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質量升級、農產品出口貿易和農民增收的前提下,加快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強化其實施與示范,加強管理與監督。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接連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一號文件,提出了很多重要舉措。其中,提出了建設完善農業種養業良種、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動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等“七大體系”,其目的就是著眼于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著力于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動植物重大疫病和蟲害防控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和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能力。“七大體系”不僅是在整體上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強力措施,同時也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提供了保證。因為,發展現代農業要以優質的原材料生產作為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先決條件,而這一前提條件的要素就包括:通過組織實施農作物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工程和水產良種工程,加強良種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進而構建政府扶持與市場推進互動的種養業良好體系;通過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工程、現代農業示范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扶持優勢科研單位提高創新能力,進而構建高水平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

拓展綠色食品生產開發規模,塑造“綠色經濟”的形象。綠色食品是按照標準化生產加工的,經專業部門認定并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公害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要加強綠色食品龍頭企業建設,盡快建立一批綠色食品龍頭企業,擴大精深加工產品比重,逐步實現綠色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油料作物、園藝作物以及肉蛋奶產品、土特產品的多樣化和系列化;要加強綠色食品市場體系建設,針對國內外制定不同的營銷戰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積極進入國際市場,使我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要加強綠色食品法制建設,把綠色食品生產、經營和管理納入法制軌道。

[摘要]要解決我國農村經濟存在的問題,必須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吸收力和競爭力;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拓展綠色食品生產開發規模,塑造“綠色經濟”的形象。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論述了以現代農業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發展這一問題。

[關健詞]現代農業農村經濟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