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有效開展扶貧開發論文
時間:2022-06-02 10:29:00
導語:扎實有效開展扶貧開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現狀;對改進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重點村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貧困狀況明顯緩解、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生活環境得到改善、貧困群眾素質得到提高、存在許多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地方、扶貧資金的投入與扶貧任務的艱巨性不相適應、扶貧方式與增強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不相適應、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與有針對性地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不相適應、資金管理手續繁瑣與提高工作效率不相適應、扶貧機構自身建設與扶貧工作的復雜性不相適應、全體動員,加大扶貧投入、統籌兼顧,努力增加群眾收入、突出重點,瞄準貧困群體、強化服務,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等,具體請詳見。
一、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現狀
自2001年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以來,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鄉、村的各級干部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經過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重點村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一是貧困狀況明顯緩解。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以來,在上級扶貧部門的正確指導和親切關懷下,廣大干部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井岡山革命精神,千方百計增加收入,擺脫貧困。永新縣石橋鎮白鷺村全村養殖魚苗600多畝。戶均超過一畝;井岡山市睦村鄉靠種植油茶、果樹增加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市貧困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59萬人減少到2008年的20,1萬人。
二是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中,我們在堅持工作到村,扶貧到戶原則的同時,十分注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近5年,全市投入扶貧資金19156萬元,幫助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扶持貧困鄉、村農田基本建設項目2180個,扶持交通建設項目1060個,扶持電力建設項目53個,扶持文教衛生項目141個,興建和改造鄉村中、小學117所,鄉村衛生院24所。永新縣懷忠鎮茶源村和石橋鎮北嶺村每個村小組都通了水泥路,交通重要條件極大改善。
三是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堅持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在重點村進行了新農村建設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各重點村開展“三清三改”,使各重點村臟、亂、差環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大有改觀。永新縣懷忠鎮茶源村共有15個自然村,其中有11個自然村已實施了新農村建設,現在村內環境優美,村容整潔,村民文化生活豐富。同時,還為8.28萬戶貧困群眾安裝了自來水;建沼氣池3.09萬座,受益農戶達3.13萬戶;貧困群眾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四是貧困群眾素質得到提高。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貧困地區群眾的綜合素質作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一是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近五年,全市扶貧系統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1421期,培訓12.3萬人次。二是著力抓好勞動力轉移培訓。我們按照政府扶持,群眾參與,市場運作,分級負責的原則,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2005年以來,全市扶貧系統勞動力轉移培訓達42845人次,通過培訓農民工勞務收入普遍提高。
多年來的扶貧開發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貧困地區群眾也比較滿意。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許多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扶貧資金的投入與扶貧任務的艱巨性不相適應。由于種種原因,我市的扶貧開發工作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一是貧困發生率高。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貧困人口200622人,貧困發生率達5.32%,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91%;二是基礎設施薄弱,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大多地處邊遠,道路不暢,有的地方甚至不通公路;水利設施欠缺,農村水旱災害頻繁,農業靠天吃飯的現象比較普遍;教育、醫療、通訊等也普遍滯后,基礎設施建設欠帳較多,扶貧資金缺口較大。
(二)扶貧方式與增強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不相適應。從調查情況來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重基礎設施建設,輕群眾增加收入的產業開發,有70%以上的整村推進資金用于了基礎設施建設,用于產業扶貧的資金不到20%。由于修路、農田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施比較簡單,廣大群眾也普遍受益,建成后能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發揮效益,基層干部容易產生成就感和提高群眾滿意度。而要幫助貧困群眾增強造血功能,建立貧困地區增收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要著力實施產業扶貧,另一方面是要著力提高貧困地區群眾的素質。
(三)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與有針對性地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不相適應。在我們的扶貧開發工作中,不論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業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移民扶貧。無論是貧困戶還是富裕戶,全村一個政策,幾乎毫無差別。要針對貧困群眾實施特別優惠的扶貧政策,確保我們確定的貧困戶是真正的貧困戶,使我們對貧困戶進行重點扶持,廣大群眾才能夠心服口服。
(四)資金管理手續繁瑣與提高工作效率不相適應。扶貧資金實行財政報帳制以來,有效防止了扶貧資金被截留、挪用等現象的發生,充分發揮了扶貧資金使用效益。但有的地方也普遍反映,扶貧資金報帳的審批手續過于繁瑣,扶貧資金的支出,鄉、村、村小組干部和經手人簽字蓋章后,要分別送縣扶貧辦、財政局領導簽字和分管扶貧以及分管財政的縣領導審批,有時村干部到縣城往往找不到人,即使找到了,一次也找不全。有的項目扶助資金1—2萬元,村干部報帳需來回縣城好幾趟,增加了村里的開支,不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五)扶貧機構自身建設與扶貧工作的復雜性不相適應。市、縣扶貧部門普遍存在干部年齡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缺乏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問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鄉鎮分管扶貧的領導變動頻繁,鄉鎮沒有扶貧專職干部。扶貧部門工作經費緊張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制約著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對改進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全體動員,加大扶貧投入。一是隨著各級財政收入的增長,不斷增加中央財政和各級地方財政的扶貧專項投入。二是充分發揮農業、交通、水務、發改委、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部門的積極性,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通力協作,各記其功”的原則,促使各項涉農資金向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傾斜,形成扶貧開發工作合力。三是進一步深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定點扶貧和動員黨員干部“1+1”扶貧工作,掀起社會扶貧的新高潮。四是進一步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要讓貧困地區的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苦熬不如苦干”的道理,要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國家扶持和社會各界的幫助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當地干部群眾的自身努力,從內心深處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大大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真正做到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的家業自己創,把勤勞致富變成貧困群眾的自覺行動。
(二)統籌兼顧,努力增加群眾收入。在扶貧開發項目的選擇上,要統籌兼顧,不僅要重視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更要注重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增收的問題。
首先,要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在產業的選擇上要突出“一村一品”,突出地方特色,只有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才會有生命力,才有發展潛力。在扶持方式上,一是要建立示范。通過建立示范戶、示范基地來帶動產業發展,通過示范點開展技術培訓。二是要由龍頭企業或經濟合作組織為農民提供服務。龍頭企業或經濟合作組織為農民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服務,統一銷售農產品,為農民解決后顧之憂,保護農民的經濟利益。三是拓寬渠道,增加扶貧投入。國家投入的扶貧資金有限,要發展扶貧產業,就必須廣開門路,不斷增加投入,在盡可能多安排一點扶貧資金用于發展產業外,要努力爭取信貸資金支持,扶貧資金用于貼息,使小額信貸資金用于產業扶貧。在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發展“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儲金會”,千方百計破解產業扶貧的資金難題。
其次,要千方百計拓寬貧困群眾的就業門路。當前,務工收入真正成了貧困群眾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民工返鄉嚴重阻礙了農民增收。在這種情況下,當務之急是拓寬貧困群眾的就業渠道。從調查情況看,科技文化素質低,缺乏勞動技能是貧困群眾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以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就業為目標,大力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貧困戶勞動力專業技能,增加其就業機會。要促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與本地工業園區內企業加強合作,為企業開展定向培訓,鼓勵本地企業盡可能多招收貧困戶勞動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促其盡快脫貧致富。
(三)突出重點,瞄準貧困群體。在扶貧開發的實踐中,必須瞄準貧困群體,努力實現扶貧資金向貧困戶傾斜的目標,使扶貧資金與國家各項支農資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促進。其它支農資金搞普惠制,扶貧資金搞特惠制,資金使用上區別對待,讓窮人從中獲益更多。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建檔立卡工作。要按照國家提高后的扶貧標準,對人均純收入1196元以下的貧困戶建檔立卡,給貧困戶發放扶助證書。二是扶貧資金必須突出重點,要向貧困戶傾斜,重點扶持貧困群體。在產業扶貧、移民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扶貧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建立一套向貧困戶傾斜的長效機制,移民扶貧的補助標準、產業扶貧的補助標準和勞動轉移培訓的補助標準,一般戶和貧困戶都要有區別,富裕戶、一般戶和貧困戶不能同等享受扶貧資金。
(四)強化服務,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扶貧資金實行財政報帳制以來,對扶貧資金實行了封閉運行,資金撥付的請款制度、財務報帳的審批制度都非常健全,強化了資金管理,確保了扶貧資金專款專用。但是也的確增加了村干部的工作量。在今后的工作中,縣級扶貧項目資金管理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從群眾利益出發,在不削弱資金管理力度的基礎上,盡量簡化一些不必要的審批手續,改革資金監督制度。一是將扶貧資金監督關口前移,在扶貧資金項目的安排要實行公告、公示制度,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二是嚴格對扶貧項目實行預、決算制度,由專業的人員對扶貧項目的開支情況進行審計,確保扶貧資金使用恰當合理。三是對工程項目的施工單位,必須實行招(投)標制度,杜絕工程項目發包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四是建立扶貧項目資金審核日制度,由縣分管領導牽頭,縣扶貧和財政部門每個月固定2天或3個半天為扶貧資金報帳審批日。扶貧、財政部門的領導和資金管理人員,分管縣領導審批日都不得外出,必須集中辦公、集體審批,并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避免群眾來到縣城報帳時經常找不到人的現象發生,確保他們每次到縣城都能辦成事。
(五)加強領導,抓好扶貧干部隊伍建設。一是要加強扶貧隊伍的作風建設。各級扶貧部門要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群眾,體察民情,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的呼聲和意愿作為第一信號,為群眾排憂解難。扶貧干部要加強學習,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二是要配齊配強扶貧干部隊伍。扶貧開發不僅要實現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同時還肩負著增強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逐步縮小貧富差距的使命,任務十分艱巨。因此,各級地方政府要為扶貧部門解決機構不穩,人手不足,經費緊張等問題。同時,在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鄉鎮配備專職扶貧干部。
- 上一篇:關于五五普法經驗材料
- 下一篇:工商財務管理實現科學理財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