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非正規金融系統
時間:2022-04-18 06:19:00
導語:農村非正規金融系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
在他們之中到處存在的替換儲蓄和信用協會——非正式的金融機構(IFIs),是遠古的起源。被貧窮的和非貧窮的當地人擁有自我管理的自助組織,通過動員他們的自己資源,在他們的利潤扣除成本后,他們獲得了成長。隨著經濟的發展,他們已經進入新的領域且數量增多,規模和多樣性,但最終,大多數仍然受制于規模、推廣和存續時間。他們最好是單獨下,還是應該得到幫助,以提高他們的業務,并融入更廣泛的金融市場?在有利的政策條件下,其中一些會自發地利用機會,演變成半正式的或正規小額信貸機構(小額信貸機構)。這通常會產生巨大的效益:金融深化,可持續性和推廣。捐助者可以利用這些土著基金會和支持各種體制方案的發展,其中包括:激勵主導的互動;鼓勵在缺乏金融服務的地區建立新的國際金融機構;連接國際金融、小額信貸機構與銀行;加強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作為發起人的良好做法,以及在非抑制的政策環境中,促進恰當的法律形式,授予審慎監管和監督。
關鍵詞:小額信貸,微儲金,非正規金融,自助團體
1.非正規金融,自助組織
在1967年3月,在我的第一次實地考察在利比里亞,我有機會觀察一組12個屬于馬諾的在田地中砍樹的農民。在他們開始工作,他們帶上鋤頭形面具,變成動物,唱歌。一個變成了獅子,另一個為布什豬等。他們在整個一天中繼續模仿這些動物,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勞動。我知道我遇到嚴肅的事情;在這一天結束的時候,當他們脫掉面具和變回人類,我開始提問。我了解到:我獲悉他們作為一個團體工作,依次處理每一個的地,實行被人實施的所有任務。對由于性別的原因,女性組織他們的自己團體(Seibel,1967)。在接踵而來的二年的時間里,對利比里亞的每個17個族群的后續訪問期間,我繼續提出問題。研究開始于團體工作;以非正式金融結束。
在利比里亞,我發現人們組成的自助團體,其中每個人定期等量的貢獻寶貴的東西:勞動力,大米,金錢或其他物品。在東北的戈班迪,洛馬和基西,你仍然可以發現大量被扭的鐵棍棒,有著平和圓的外形,所謂的Kissi便士。在阿梅利比里亞介紹了美元之前,它曾是當地貨幣。在所有這些團體,在一定時期內,一位參與者可以獲得數倍于他個人的好處:砍樹木種水稻等均能獲得相應團體的幫助。當每個會員收到了總額超過一次時,這個周期已經完成。一個新的周期可以從相同或不同的成員中開始。
勞動積累和分配,大米和金錢似乎是三個不同形式的經濟合作。然而,在我于1985年在象牙海岸會見的一個農民看來,它們都是關于金融中介:“Letravail,c''''estnotreargent!”。在加納,1979年,我看到了婦女群體的共同生產棕櫚油。在一定的時間里,他們在市場上出售棕櫚油,所得收益分配給小組的成員。大多數這些團體還提供了社會保險的分配稀缺資源,而且向緊急情況下的各成員提供援助,早期這主要是食品,而現在它通常是金錢。
隨著經濟的錢,這些非正式的金融機構(IFIs)并沒有失去其活力。恰恰相反,他們已經成倍增加,無論在數量和多樣性。銀行,其不恰當的產品和做法,都沒有阻止IFIs的發展。在許多情況下,即使是商業和中央銀行的工作人員(如印度尼西亞銀行)已經被發現參與。一些銀行甚至通過了金融技術的使用,如每日存款收集是通過在印度尼西亞巴厘的商業銀行和在菲律賓的北棉蘭老島開發銀行。
2.從傳統的小額貸款組織到微觀金融
我的第一個研究,在20世紀60年代用于傳統組織(賽貝爾與安培,1974年),一項條款那,充其量,喚起人類學家的興趣。在20世紀70年代,技術援助機構發現這些組織是(根據弗森100年前所使用的一個古老的名字):自助團體(賽貝爾&Damachi,1982年)。在1980年代中期,他們變成了非正規金融機構(賽貝爾與馬克思,1987年)。最后,在1990年,在1989年關于微型企業的世界銀行會議上,我向在科羅拉多的博耳德經濟學院建議,它提供的計劃一部分,其在世界銀行業和金融項下的小額信貸,既包括微儲金和小額信貸(賽貝爾,1996年)。這種新的條款反映它愈加地難以清楚地識別正式和非正式的起源和實踐的事實。
3.Dhikuti,小的企業家的自我幫助財政公司
Dhikuti的小商人自助金融公司,在全世界能找到許多其他形式的體制。在尼泊爾,體制改革已采取了不同的路線。直到20世紀50年代,dikur或dhikuti是一個簡單的微儲金之間的塔卡里貿易商協會。自那時以來,在尼泊爾,它已經擴展到所有城鎮和大多數民族,并成為小商人的自助銀行(賽貝爾&什雷斯塔,1988年)。當商業機會成長和錢成為不足,秘密的招標(也在中國和越南廣泛分布)按彩票取代分配。例如,在第一個輪回,最低的投標人可能接受600美元的1000美元的一個罐,減少個人捐款的40%或將余額400美元到一個新出現的貸款基金。
在回應允許財政公司的機構一條新的法律,第一,dhikuti現已開始登記為金融公司,這大大改變了傳統模式的微儲蓄和信貸。最突出的是喜馬拉雅財政節余公司,把各種儲蓄和信貸產品提供給整個尼泊爾的窮人和近窮的人。一度,在新的中央銀行規則導致儲存中收藏家的數目和增長縮減以前,多達600個日常的儲金收藏家搜集每日0.15美元的押金總計。(賽貝爾和施拉德,1999年)4.金融服務協會(FSAs):被農發基金開拓的一項選擇
金融服務協會(FSAs)的概念和發展是是農發基金創新的原則基礎上的土著式儲蓄和信貸協會:,由窮人所有和自我管理,自力更生和可持續性的,接近地方的金融中介。為了在沒有銀行設施的在村一級的地區,促進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金融服務,1994年,農發基金第一次在南非共和國引入這個模型,隨后在1996年是在剛果共和國,1997年則是在幾內亞和貝寧灣共和國。在加納的模型介紹,尤其在帶銀行設施稀少的北方鄉村區域,被在計劃。FSA模型通過以公平的形式動員本地儲金,避免使用外部基金,而且以快速的周轉機制把它們轉化成股東所需的小額貸款。FSA模型的顯著特征如下:
(a)接近.FSA是一家有可變資本且被股東(當地居民)擁有與運營的合資公司。
(b)儲蓄.動員地方性的儲蓄作為股份,而非存款.購買股份的主要激勵措施是地方性資源的積聚和儲蓄的安全。
(c)會計.記錄,包括年度賬戶的結束,是由當地的FSA自己完成。會計和行政程序的簡化和透明基于當地的做法和經驗。
(d)管理的自主權。所有的股東作出決定并實行,包括他們自身的信用檢查。一個會員的股份數目沒有上限,但沒有股東可以有10個以上的票,所有主要的管理一般在大會作出決定。
(e)控制.機制的內部和外部控制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利于快速實現高度自治和自我調節。
(f)收益性.盈利的能力。股東為自己利潤的生成而確定FSA的戰略;關注盈利能力是所有決策的一個組成部分。
(g)貸款項目業務.FSA以公正的形式動員金融資源,在其職權業務范圍內,為投資到該地區。協會的主要金融產品代表是非常短期小額貸款,能服務其80%的成員并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其提供的金融服務,可能是擴大參與,但只有在兩種分析信貸的成本和方式,以實現一個可以接受的之間的權衡的財政狀況和金融廳對借款人的盈利能力。
(h)可持續性。成員確定自己的戰略,對儲備的構成,為了管理風險、資本報酬和決策撥備營運成本,壞帳準備和對抗通貨膨脹以實現資本的保值。
(i)網絡.FSAs的創新能夠刺激當地的機構和網絡提供核心服務給FSAs。同樣地,FSAs能夠提供便利給正規的金融機構到農村市場。因此,FSA的概念是一種村民自己發起、擁有和經營的,靈活的小額信貸模式,它向農村地區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建立村一級的財務結構。它又解決正式和非正式的金融實體之間缺乏互動的問題。(世界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和Tounessi,2000年)
5.連接銀行業
在他們的自己倡議(有時借助顧問的建議),非正式的金融機構開始了很多的連接,大部分在合作社和銀行儲存話。但是非正式的,這些機構很難從這些銀行或合作社獲得信貸。這是在亞洲和太平洋的亞太農村和農業信貸協會(APRACA),曼谷協會中央和農村,農業銀行,進行干預。越來越多的會員機構,如印度尼西亞銀行,菲律賓的土地儲備銀行,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印度國家銀行(NABARD),和支持農業和農業合作社(BAAC)的泰國的銀行,鼓勵銀行和非政府組織,在商業的條款上,與現有的金融自助團體合作(Ghate,1992;Kropp等。1989;賽貝爾&Parhusip,1992;賽貝爾,1996),從而降低了貸款人和借款人以及存款者和儲戶的交易成本。
這是亞洲國家的政策框架下,有利于金融創新,行之有效的方法,成本包括利率和體制的可行性。在非洲,那里的政策環境是不利的,或不太穩定,如在尼日利亞,APRACA的姐妹組織,非洲農村和農業信貸協會(AFRACA)發現它更難以促進銀行的連鎖。然而,在布基納法索,它的一些成員機構,如國家銀行農業信貸杜(國家推行的);津巴布韋農業金融公司(AFC)和尼日利亞中央銀行,進行了有希望的倡議。在加納,世界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和非洲開發銀行正在制定一項新的行動,以聯接土著儲蓄和信貸協會,即所謂的蘇蘇俱樂部,并每天向銀行存款收藏家。
6.作為好的實踐促進者的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可以發揮特殊的作用,促進健全微觀金融機構(多邊金融機構)。它們可以傳播信息和組織培訓計劃,如孟加拉國的Grameen銀行。通過培訓(視需要而定),他們可以協助小機構改善其生存和提高他們的法律地位。它們還可以開展金融業務的,在許多國家,妨礙存款收集。但是,如果他們真的是對金融業務感興趣,他們應該登記為農村或商業銀行,金融公司或儲蓄和信貸合作社。有些已經成功地走上了這條道路,僅舉幾例:玻利維亞的BancoSol銀行,在印度尼西亞銀行的Danarta銀行和許多其他非政府組織,和菲律賓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中心支柱——農村銀行(賽貝爾和托雷斯1999年)。
非政府組織可能會傳播小額貸款的良好的做法(但并非最佳做法,引起普遍有效的概念的最佳解決方案)。好的實踐對于小額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是至關重要的。它們可能包括:
*調動內部資源的體制,通過吸收儲蓄、更高利益、貸款利率、股本、利潤和保險保費,以自力更生。
*動員微儲金作為微型企業或農戶的自有資金,包括自愿可撤回的儲蓄,定期存款,強制性定期儲蓄,獎勵儲蓄和日常儲蓄的收集。
*適當的小額信貸產品,越來越根據償還的表現和吸收能力,短期信貸主要是根據客戶分期付款的能力,堅持及時還款,市場利率覆蓋每個產品的成本。
*小額保險產品有助于貸款的安全,如生命保險、健康保險和牛保險。
*產品互惠,搭售儲蓄和信貸保險,以強化金融紀律和銀行努力。
*互惠儲蓄是預防拖欠的一種手段,儲蓄和貸款相結合的創新,或分期付款金融產品和商品的結合。
*向客戶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的是金融機構而不是政府,包括健全的財務管理,方便收集和存款設施,獲得適當的貸款處理,充分的風險管理,及時還款收集,監測和會聚有效的信息。
*獲益于正式與非正式機構經驗的條款及條件,服務這兩個機構及其客戶的和利益。
7.促進謹慎的調整和監察
7.1本土的自我規則
從替換對非替換信用團體的儲蓄團體,從口頭的規則和規則到書面的議事程序的一個改變。在他們的最簡單的形式中,他們可能象在1967年在利比里亞內地的一個單一的村莊里,找到的一家所謂的錢公司的那樣閱讀規則:
所有的成員須達成每一星期日支付錢的總數,且遲于星期日將有五分錢的利息增加到他本應支付的總數.成員須從收入中支付;無論生意如何難做;你將會必須要求收入.在錢被借出之前,五個官員須一致同意借給某人.他們有責任支付從銀行會計收不回來的任何錢.收入催收時間:每一星期日.(Seibel,1974)。
7.2謹慎的調整和監察
在一種壓抑的政策環境,IFIs和其他小額信貸機構不受管制,與被管制的機構相比,具有競爭優勢,因為它們可以自由地確定自己的利率和其他合同條款。許多IFIs保持非正式的,只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法律形式提供,或至少沒有充分的法律形式與最低股本要求,或與資本充足比率代替。但是,一旦放松管制的政策環境和刪除準入的障礙,但可能會獲得的謹慎管理和監督。三年的改革措施至關重要,用于改善IFIs納入規范小額信貸機構:
1.撤銷存款和貸款的利率管制:允許每個機構調整利率,以有效成本,包括服務邊緣地區和收集微儲金和在門口的微職薪金。
2.修改銀行法:允許當地居民建立自己的小金融機構,要求合理的最低資本,或資本充足比率(高于商業銀行)。此外,法律制度應應該提供為可讓與的土地使用權或所有權,以抵押和有效地處理索賠所產生的壞賬。
3.提供有效的銀行監管:同時對小額信貸機構和他們的客戶提供指導和監督機構微觀金融服務的利益。對于眾多的當地的小額信貸機構,這種監督可能是單獨提供的,即下放管理和監督給二級管理機構,也就是說,組織自我網絡的微型金融機構又是監督的金融當局。
8.MFIs的狀況
小額信貸機構受益于銀行業的地位?或者,他們應該隱藏在一個非正式的金融部門?答案明顯是,他們應該留在非正式,如果是壓抑的政策環境,加強利率調控,不恰當的監督,或干脆禁止機構健全的做法。在許多國家,有自有資本的要求,例如,銀行的地位未達到地方小額信貸機構;IFIs的唯一途徑,進行登記,從而變成根據社團法半正規的小額信貸機構,作為非股票,非營利性公司,私人或公共信托基金,或者合作社。升級到一些法律地位可能使該機構大幅增加其資產并繼續建設,而不是定期在各成員之間進行利潤分配,這是大多數非正規金融機構的做法。
一個例子是在西方蘇門答臘島,印尼的Minangkabau中間的LumbungPitihNagari(LPN)。他們來源于兩次非正式體制的發展:社區米店——lumbungpitih和替換儲蓄集團替換——julo-julo。作為貨幣代替大米,大約500大約500LPN被轉換為其成員所擁有的和被省政府注冊的半正式金融機構。隨著20世紀70年代新的省級法的建立,它不屬于國家銀行法,法律體制不斷升級、演變。省政府給LPN注入股份,其中約一半的財政是用在不斷增長和推廣其實力上。1988年,通過一個村莊銀行法,LPN進入另一個階段的法律發展,這意味著他們現在可以注冊為正式的鄉村銀行,如銀行Perkreditan人民(賽貝爾,1989年)。越來越多的LPN已利用這種辦法,近年來,大量提升了其業務的影響。
9.目標:非正式的金融機構(IFIs)被升級和主流
1.IFIs之間的聯網提供便利
1.1形成草根金融體制的格局
組織進行了分析(例如,替換與非替換儲蓄和信貸協會,自助金融服務團體,如水用戶協會或婦女團體,存款收藏家,放債)。
1.2現有的窮人的IFIs的確定
1.3協助窮人加入為窮人所擁有和管理的地方性IFIs
1.4在IFIs中提供便利
1.5促進中央的網絡服務來激勵IFIs叁加網絡(例如:訓練,顧問,簿記工具,法律援助,交流經驗,感興趣表現,與地方和國家當局對話,審計和監督,流動性交換,和商業銀行之間的聯系)
1.6幫助主動登記的IFIs
1.7支持非政府組織,協助IFIs的網絡和培訓IFIs
1.8達成謹慎的監管
2.倡導、鼓勵IFIs應成為主流
2.1提供基本的會計培訓,以鼓勵IFIs注冊一個網絡
2.2提供財務管理培訓,來激勵IFIs注冊網絡
2.3獎勵提供良好咨詢服務的實踐者,獲得法律地位
2.4提供流動性交流和再融資服務,作為遵循審慎準則的獎勵
2.5提供一個質量認證的證書,作為遵循外部監督的獎勵
3.IFIs的改善提供便利
3.1升級法律,以為實現一個合適的法律地位提供便利
3.2通過工作人員和財務管理培訓,實現人力升級
3.3組織升級,轉換貸款基金替換團體(循環儲蓄和信貸協會,養老儲金會),喪葬社會,存款收藏家和其他IFIs借助股票、存款和費用或保險費建造,進入常設機構的貸款基金
3.4業務升級,提供包括適當簿記,有效的金融產品,網絡
3.5財務方面的升級,自力更生(動員內部資源),活力(收入扣除營業費用)和可持續性和推廣(增加、擴大收入)
4.給銀行(連鎖銀行)商業化運作提供便利條件
4.1提供再融資服務
4.2提供存款服務
4.3付款服務
4.4財務顧問服務
附錄2
圖及其解析
圖(補充2)解析:
農村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關系到第一產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把它置于圖中的核心。
第一產業的存在是農民存在的前提條件,也農村企業(特別是農村資源型小企業,它一般以農產品的加工為主營業務)的基礎。
現在,我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催生了農民經濟合作組織。農民經濟合作組織作為農民的載體。支持、引導和規范合作社能有效地實現規模的擴大與品牌的升級,實現產供銷與農工貿于一體的產業化,以適應超市連鎖、量販、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戰,進而提升農民、農民合作社的利潤空間。預期利潤甚至超額利潤的出現,將會激勵農村經濟主體與金融機構對農村、農業的投入,并促進它們的良性互動。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經濟主體的金融需求問題。
有關農村金融機構如何參與農村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易,我在論文(P33-34)的:
(2)“信用證”農戶信貸創新模式
(3)“龍頭企業+信用社+農戶”的“三方協議”信貸創新機制有較詳細的解析。
“資金融通(紅色箭頭)”主要是指農村金融機構根據國家政策以及自身的發展需要,決定資金在城鄉及農業和非農產業之間的流動。
黃色箭頭主要是指農村金融機構之間:如何分工協作,以促進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
我在論文P28的做了相應的解析:
5.堅持合作、適度競爭、有進有退以及競爭與產權改革相結合的原則
圖(補充1)解析:
廣西北通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主產亞熱水果,地處亞熱帶,蚊蟲較厲害.因此,發展以頻振殺蟲燈和沼氣池為主的生態循環系統,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沼氣池提供的有機肥是發展綠色農業的前提。因此,把它置于圖中的核心。
經濟作物(我當時,認為是能給農民提供收入的作物):荔枝龍眼香蕉
非經濟作物(我當時,認為是農民自給自足的作物):水稻薯類作物
個體戶是指從事化肥飼料等生產資料和日用品的農戶。
農民是指主要從事上述經濟作物和非經濟作物的。
企事業單位包括政府機構、教育等事業單位、農村企業(以工藝品編織廠為主)
信用社獲得在多大影響最大。
農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是外出民工和在外大學的資金渠道。
- 上一篇:企業負債集資對投資的影響研究
- 下一篇:淺析企業年金操作機構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