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時間:2022-01-03 08:29:53
導語: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是其基本需求,大幅度提高國民健康保障水平對改善我國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質量會起到促進作用。當前我國人民群眾面臨著諸多亞健康問題,一些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各種癌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年齡段的社會群體中。追溯問題根源,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滿足百姓體育社會保障的基本需求,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嘗試對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進行構建,明確我國群體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重點任務、基本標準,推動建立促進城鄉區域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公共保障機制。
1大眾體育、社會保障、大眾體育社會保障的概念界定
1.1大眾體育的概念
大眾體育是指公民自愿參加的以增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也稱群眾體育或社會體育。
1.2社會保障的概念
1.2.1國際勞工組織對社會保障的界定
國際勞工組織在1942年出版的文獻中將社會保障界定為:通過一定的組織對這個組織的成員所面臨的各種風險提供保障,為公民提供保險金、預防或治療疾病,失業時自助并幫助他們重新找到工作[1]。
1.2.2國內學者對社會保障的界定
國內社會保障領域的知名教授鄭功成將社會保障界定為:社會保障是國家或社會依法建立的、具有經濟福利性的、社會化的國民生活保障系統[1]。
1.3大眾體育社會保障的概念界定
綜合大眾體育和社會保障的基本概念,參照國際慣例,以我國特有的國情、經濟發展和國民保障為依據,有學者將大眾體育社會保障界定為:國家和社會依法建立的、具有經濟福利性的、社會化的公民群眾體育活動保障系統[2]。
2構建我國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性
2.1我國大眾體育社會保障目前存在的問題
2.1.1大眾體育的組織管理不夠完善
我國居民參加大眾體育的自制力與凝聚力不夠,城鄉體育人口的差異也比較顯著,居民對參與大眾體育的認同心理不明顯,主要原因為大眾體育的組織管理人員匱乏、權利義務觀念較差,各單位的溝通尚不夠緊密,沒有建立起系統的關系網。
2.1.2體育場地設施缺乏
缺乏體育活動場所和設施是大眾體育社會保障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城鄉區域公共體育服務不均等,從整體看,城市明顯優于農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普遍缺乏體育活動設施和場地。
2.1.3專業健身指導員配備不足
部分地區投放大量體育器材、設施,沒有專人指導,群眾沒有科學地使用,老年人群和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群更是不知道哪些體育設施適合他們健身以及如何去使用。這就導致很多器材浪費,亦凸顯了專業健身指導員配備的不足。
2.2構建我國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十二五”期間,我國各地區積極推動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為民辦實事范圍,旨在進一步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目前還有很多地區未將此任務落到實處,如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是否納入各地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內容;群眾是否走出家門即可健身;大眾體育的保險制度是否完善。由于好多省市還沒有落實任務,群眾并沒有很好地參與到全民健身計劃中,因此,明確我國群體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重點任務、基本標準,構建完善的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3我國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社會保障體系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對社會成員給予物質幫助所采取的各種相互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社會保障子系統的總和。我國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可以劃分為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三部分。
3.1大眾體育社會救助
大眾體育社會救助是指保障大眾體育參與者的最低體育生活需求。主要針對無收入的公民、只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公民、遭受自然災害的公民,國家在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前提下,使其參與到大眾體育活動中。城鄉居民同為我國居民,有同等參與大眾體育的權利。我國對農村體育保障資金的投入遠遠低于城市,造成了明顯的城鄉差異。這就需要政府與各級職能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協調,加大對農村體育保障資金的投入,減小差異,提高對農村的體育保障能力。
3.2大眾體育社會保險
大眾體育社會保險是基本保障,保障群眾在從事大眾體育健身的過程中一旦出現意外,本人或家屬獲得一定程度的賠償,這里主要是指大眾體育人身保險。不同運動項目的風險程度不盡相同,國家設立的傷殘保險也種類繁多,公民可根據個人需要適當參與商業保險,以將承擔傷殘責任的風險程度降到最低,這需要國家進一步完善大眾體育社會保險制度。
3.3大眾體育社會福利
3.3.1大眾體育社會福利的概念界定
大眾體育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幫助群眾改善體育活動條件、提高群眾整體身體素質而實行的大眾體育活動制度,是大眾體育資金投入、采取的措施等的統稱。它是增進城鄉全體公民體育生活福利的高層次社會保障。
3.3.2完善大眾體育社會福利的具體措施
(1)實施國家公共體育設施、學校體育設施開放管理。使群眾想參與體育活動時有地方活動,從而促進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大眾體育活動中;(2)創建城市體育先進社區。這一舉措將擴大城市社區體育人口,使社區居民更積極地參與大眾體育活動;(3)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組織建設及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將會有更多的專業健身指導員走進群眾體育活動中,科學地指導群眾參加大眾體育活動;(4)培育發展體育產業。各種健身設施、器材的完善,健身活動的規劃,健身比賽的開展等,將更好地推動大眾體育事業的發展;(5)開展全民健身休閑會、創建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及訓練基地;(6)創建老人健身活動展示及示范站點。將推動老年人更有目的、更安全地從事大眾體育活動;(7)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加大對殘疾人體育活動的支持,使殘疾人能樂觀地參與到大眾體育中;(8)開展職工體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職工體育活動能促進職工增強體質,使職工健康快樂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4結論與建議
構建完善的大眾體育社會保障體系會更有效地促進全民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減少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支出和浪費,適當減輕醫療保障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系統的負擔。建議全國各地努力構建政府主導、地方協同的工作格局,明確我國群體基本公共服務的重點任務、基本標準和保障工程,積極建立促進城鄉區域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公共保障機制。在明確全國各省市體育局系統落實任務和職責分工的同時,圍繞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同各地文明辦、文明委、婦聯、團委、總工會、發改委、財政廳、旅游局、教育廳、民委、殘聯、衛生廳等部門單位聯動,加大對各類體育資源的整合力度,從而使各項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和體育精神,有利于更好地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促進我國全面建設和諧社會。
作者:陳愛莉 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體育教學部
參考文獻:
[1]鄭功成.社會保障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5-7.
[2]王聯聰,林峰.經濟發達城市農村體育保障的基本理論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10(3):20-24.
- 上一篇:高職類船員社會保障探討
- 下一篇:就業歧視對精神障礙患者社會保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