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對社會保障貫通和提升

時間:2022-10-31 10:54:09

導語:互聯網對社會保障貫通和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對社會保障貫通和提升

摘要:社會保障是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隨著社會進程的加快,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也越來越廣,對社會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職業連帶和國民連帶有效的聯系起來一直是社會保障工作的核心內容。而互聯網的出現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建及改革提供了巨大助力。互聯網的互通性、開放性使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借助互聯網,能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而更好地完善我國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筆者就互聯網對社會保障的貫通提升作了相關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當下,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對社會保障要求及需求也越來越高,加快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已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社會保障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社會參保人數越來越多。然而社會參保人數的增加使社會保障工作迎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如何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已成為當前社會保障建設的核心內容。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建、改革也日益必要,互聯網為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在互聯網環境下,現代社會中所有的信息、物資及人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原先許多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有利于我國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的完善。但是同時,互聯網的一些弊端也會融入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中去,進而影響社會保障信息安全。而要想促進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就必須做好引導和管理工作。

一、互聯網與社會保障的相關概述

社會保障是一項造福社會、服務民眾的舉措,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的資源,通過收入再分配,保證那些低收入者、無收入者能維持生存,保證勞動者進入老年階段后能老有所依。社會保障的興起是為了防范社會成員的風險和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就我國當前社會保障體系來看,“連帶性”特征比較明顯,如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從城市擴大到城鎮、鄉村,社會保障已經從生活層面上涉及醫療、保險等層面。而互聯網作為時展的產物,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鏈接性”強,互聯網的“鏈接性”強主要體現在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可以共享、資源利用高。從社會分層的角度看,互聯網促進了社會利益結構多元化的發展,導致社會群體的關系更加復雜化。當然,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利益關系多元化的社會后果也是多元的。由于互聯網的特點,網絡社會中的社會地位和權力差異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社會個體在網絡社會的地位和權力從形式上、載體上、類型上都有所不同,也產生了與傳統社會結構不同的分層狀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傳統的社會結構形態。就目前來看,我國社會保障在走向國民連帶的同時,其碎片化特征也越來越明顯,從而阻礙了社會保障目的的實現,而要想實現社會保障的目的,急需一種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而互聯網的出現起好迎合了社會保障的內在要求。借助互聯網,可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對社會保障工作進行去全面的監管,確保社會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而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

二、互聯網在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中的作用分析

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已經實現了制度上覆蓋全體國民的目標,參保人數不斷增加,而參保人數的增加必然會帶來海量的信息的存儲與處理難題,如果社會保障工作中繼續采用以往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很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從而影響社會保障工作的開展,威脅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互聯網的出現為社會保障體系帶來了積極的作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處理速度快,社會保障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系統,將參保人相關的信息存儲到社會保障系統中去,一方面方面社會保障部門落實社會保障工作,另一方面方便參保人可以及時的了解自己的參保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為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帶來便利的同時,社會保障部門要做好社會保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使社會保障信息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惡意竊取,從而損害了民眾的利益,只有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進而促進社會保障工作的高效開展。

三、互聯網對社會保障的貫通及提升

1.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平臺。現行社會形勢下,參保人數越來越多,社會保障工作中需要處理的數據、信息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很顯然,傳統的社會保障工作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保障工作的實際需要。而互聯網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當前社會保障工作面臨的難題。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平臺,對社會保障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在互聯網技術的依托下,構建基礎設施層、信息平臺層以及應用服務層,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使信息平臺的相關信息可以共享,讓民眾更好地了解社會保障相關信息。同時,互聯網將社會保障機構與民眾有效的連接了起來,有利于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2.完善社會保障信息安全防護措施。互聯網的出現,加快了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步伐,在互聯網的依托下,與社會保障相關的部門都有效的連接起來了,社會保障的這種貫通雖然有助于提高社會保障工作效率,但是也無疑增加了社會保障風險。因此,在借助互聯網完成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做好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格外重要。為提升社會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就必須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加大信息安全技術的應用。在數據處理的時候,要嚴格設置認證方式,只有輸入正確的指令,才可使用信息系統;在數據存儲的時候,要做好數據備份及加密,提高數據的安全性,避免數據被惡意攻擊和篡改。3.強化社會保障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互聯網對社會保障的貫通與提升,需要工作人員在熟悉社會保障各項業務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只有具備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推動社會保障工作的高效開展。第一,針對現有的工作人員,要強化相關技術培訓,加強能力考核,使其逐漸成為我國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所需的人才。第二,對外引進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為我國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引進更多的專業人才,進而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的更好發展。第三,在人才培養中,要強化責任意識的培養,提要人才的責任心,因為責任心越強,社會保障問題發生率就越低。4.加快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長期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工作一直集中在經濟保障上,對服務保障非常少。就拿養老保障工作來看,現階段,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待遇標準不斷提高,但是卻忽略了養老服務,進而不利于社會保障事業的穩定發展,因此,加快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而互聯網的出現,為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借助互聯網,可以將社會保障相關服務有效的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服務體系,為民眾提供全面的社會保障服務。如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信息資料庫建設,為老人提供實時需求,而在社會保障服務構建中,政府要從政策上給予扶植,加強引導,繼而加快我國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5.加強宏觀決策的支持。就目前來看。我國社會保障廣覆蓋的目標已基本實現,目前正在朝著呈現統籌、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并軌的方向邁進,而要想加快這一目標的實現,就必須借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下,構建信息化平臺,可以打破碎片化的社會保障的技術保障,尤其是在信息化的時代里,互聯網在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要想完善我國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就必須加強宏觀決策支持系統建設,將各種渠道、各個部門收集的數據集中到統一的數據庫中,建立共享數據庫,對收集產生的海量的數據進行加工、提煉、分析,從而使得決策更科學、更合理、更全面。

四、結語

總之,互聯網與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之間存在的一定的關聯性。現行社會形勢下,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越來越迫切,但是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阻礙,相關資源不能有效的利用,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而互聯網的出現解決了我國社會保障工作面臨的困境,推動了社會保障信息化的發展。要想實現社會保障的信息化發展,就必須結合互聯網環境,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做好信息安全管理,擴展社會保障服務領域,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建設,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

作者:白玫 單位:西安市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嚴新明,童星.互聯網對社會保障的貫通和提升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6(11).

[2]杜恩寬,鄧華.社會保障卡的互聯網認證與安全應用體系[J].電腦與電信,2017(5).

[3]田苑淯穎.簡論“互聯網+”在社保服務平臺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5(29).

[4]郜凱英,楊宜勇.中國互聯網+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構建——基于大數據挖掘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5).

[5]郜凱英,楊宜勇.中國互聯網+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構建——基于大數據挖掘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5).

[6]董麗銳.“互聯網+”對社會保障建設的影響[J].散文百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