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體制下農民工社會保障研究

時間:2022-08-25 10:14:33

導語:二元體制下農民工社會保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元體制下農民工社會保障研究

近年來,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雖然在城市從事非農業生產,但由于眾多主客觀的原因,很多農民工的社會權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農民工的待遇水平普遍不高,因此而引發一系列的社保問題,不光損害農民工的個體權益,而且會拉大城鄉差距,不利于解決農村問題。另一方面,農民工是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不僅是社會公平性的體現,更有利于促成勞動力再生產。完善農民工社保,是社會文明發展的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穩定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的要求。

1農民工社會保障現狀

1.1農民工就業培訓現狀。調查中發現,農民工培訓的現狀是:一方面,工資水平、工作單位的環境、學歷程度以及是否參加過培訓都會影響農民工是否會選擇相關就業培訓;另一方面,相關行政部門對于農民工參加就業培訓是持肯定態度的,對進行培訓的農民工給予政策、資金上的優惠,但主管培訓的部門不集中,不利于相關部門對就業培訓的指導和監督。1.2農民工參保現狀。一是工傷保險嚴重缺失,勞動無從保障。從調查中發現相當多的用人單位沒有為員工繳納,勞動者在工作中萬一遇到意外傷害,想要享受相關的工傷保證都變得極其困難,在遭受到意外的同時,也增大了勞動者的生活負擔。其次是醫療保險參保率低,重大疾病保障缺失。通過調查了解到,部分用人單位對醫療保險缺乏重視、參保率低,很多企業拒絕繳納勞動者的社會保障費用,農民工醫療保險狀況堪憂。最后是失業保險參保率低,農民工參保意識淡薄。調查發現,農民工不太愿意參加失業保險,也很少有用人單位為其支付失業保險費用,參保率僅為19%,情況也是不容樂觀。1.3農民工自身意識問題。調查中發現,農民工自身權益保護意識欠缺,有些企業經常投機取巧,他們和農民工有時候并沒有嚴格的法律上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通俗來說就是并沒有字面合同,只是口頭的合同,而大多數農民工一直以來也都是接受的,甚至有11%的勞動者沒有簽勞動合同。有的用人單位經常用各種各樣的借口不給勞動者以日為單位結算勞動報酬,到了結算工資的日期,農民工經常因為找不到用人單位負責人而無法拿到自己應有報酬,苦不堪言。

2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產生的原因

2.1從國家相關部門角度分析。結合張雪在《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幾點思考—濱州市城鎮化發展現狀調查》中的闡述:在現階段,社會保障處于正在完善、健全的階段,制度的分割、碎片化嚴重,這些問題阻礙了地區統一構建社會保障制度的步伐;制度的繳費額度居高不下,造成參保者負擔重,影響社會保障效能的發揮;社會保障的主要責任機構應該加強自身建設,監管能力有待提高。調查中發現,部分地區在社保方面,相關部門不夠重視,使得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很好地保障,以致農民工社會地位十分低下。其次,有關行政部門由于過分注重建設經濟,而忽視了社會保障的落實,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到了農民工的正當權利。再次,有關部門八成以上并沒有強制用人單位繳納社保費用,這會導致用人單位不為勞動者繳納保險費用。最后,關于農民工社保方面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還需要更好地建設與發展,六成以上的農民工認為自己所工作的地區相關立法不完善,具體決策不到位。2.2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分析。企業本質上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在很多情況下的做法都會通過壓榨勞動者來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特別是勞動者社會權益方面。這樣就會導致勞動者參保人數變少,社保利益得不到很好地實現。依據聊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魏憲朝考察,山東省相當多的農民工所在的用人單位并沒有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參保率不到25%,使得農民工一旦遇到工傷意外,都難以得到相應的工傷保障,在自身受到損害的同時,增大了農民工的經濟壓力。2.3從農民工自身的角度分析。通過調查發現,勞動者對于某些社保參保意識不是很強,以養老保險為例,僅有25%的被調查人員有參保意向,大約有七成非常懷疑這一制度的可靠性,并且認為此事并沒有多么重要。在問到不想參保的原因時,有51%的勞動者壓根就不曾打算參保,大約有四成覺得不劃算擔心入不敷出而沒有繳納社會保險費。可以看出,對社保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是影響農民工社保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論是社會制度的缺失,還是企業的不公平待遇,這些因素都是外因,任何事物都是這兩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后果。勞動者社保缺失的內因是他們不能很好地保護合法權利,意志較為薄弱。勞動者在自己的社會保障遭到損害時,很少能做到采用合理的手段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其次,根據調查數據顯示,45%的農民工認為自己工作不穩定,由此看出工作地點的不穩定大大限制勞動者的內心期望的實現。一旦農民工缺乏穩定的工作,他們往往更擔心自己的未來發展,沒有歸屬感,離開家鄉到城市打工在大多數農民工的生活中只是一段必不可少的經歷,他們中的大多數最后會選擇回到鄉村。這種想法不利于農民工保險保障的構建。總的來看,即使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表現出有向積極的方面發展的跡象,但這一制度的根深蒂固使得農民工并沒有得到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待遇,這項制度所能帶來的負面作用需要引起重視;用人單位的參保率低嚴重影響勞動者入保的積極性;農民工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險意識,對社會權益的作用的認識不全面,他們更喜歡將工資花費在當下日常生活中。

3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完善措施

3.1提高農民工工資,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調查中發現,農民工普遍對工資不滿意而且拖欠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工資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農民工沒有足夠的資本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農民工的工資不僅影響到農民工的基本生活質量,也限制了農民工的參加社會保障和就業培訓的機會。為此,有關部門應嚴厲打擊拖欠勞動報酬的現象,提高勞動者基本報酬,保障民工的基本待遇,監督用人單位的參保繳費工作,這是完善政府職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其次,擴大工傷保險的覆蓋范圍,加大勞動監察和懲處力度。農民工相對于其他社會保險種類,比較注重工傷保險這一方面,因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以建筑業這類危險系數比較大的為多,一旦出現意外是農民工所無法承受的,但是大部分地區農民工用人單位在工傷保險方面的關注和投入較少,根據這一現狀國家應該鼓勵支持引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入工傷保險。尤其是那種建筑類的等高風險行業,而現實也的確是在這些行業就業的人比較的多,受傷害的可能性也大;另外,應該強化相關措施來保障勞動者工傷保險,硬性要求用人單位參保。有關部門對于農民工的社保建設得有調控的能力,認真執行《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對于一些忽視交納農民工工傷保險的企業和用人單位,采用強制措施使其參保,一切以法律法規說話。3.2用人單位積極承擔責任,重視農民工的參保和培訓。用人單位必須積極繳納勞動者的社保費用,維護勞動者的社保權益,保障農民工的基本生活,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保證勞動力的可持續,完善勞動者社會保障有助于提高工作積極性,使員工沒有后顧之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發展。可以看出,雇用單位主動交納社保費才是良策。用人單位應積極地響應有關部門的部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有計劃地安排鼓勵支持就業者培訓,重視勞動者專業技能和素質,而對于培訓資金的問題,用人單位必須積極承擔,這一點毋庸置疑。同時也應注重培訓機構的硬件設施是否到位,培訓內容是否合理,培訓管理是否到位等等。3.3從農民工自身角度,構建以素質提升為重點的自我發展機制。首先是農民工應該轉變自己的就業態度,更好地提高對自身能力的認識。經過調查不難發現現如今的農民工處于以下“兩難”情況:農民工從內心深處想要去追求富足的生活,更多的追求享受資料消費,然而卻由于自身素質不高學歷水平有限,達不到自己內心所求,或者因為自己的懶惰,呈現出“理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的現狀。缺乏對自身的正確認識,這個問題急需解決。第二,重視自身能力的提高,重視相關的技能培訓。現代社會缺的就是專業技術工人,與其到處找“零活”出賣苦力,不如有一技之長傍身,對于長遠發展十分重要。第三,正視自己的學習活動,提升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學歷低,科學文化素質不高會導致鄉村外來務工人員難以融入城市生活。雖然平時總說學歷并不能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并不是萬能的、絕對的,但實際上卻限制了大多數人的職業發展。第四,增強自己對維權的重視程度。現在的農民工渴望自己被人尊重,渴望融入城市生活,想要被大家認可和接受,希望和城市居民一樣得到自己想要的城市待遇。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黃河三角洲地區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的實現因為受各種不可控要素的制約常常會遭到損害。在這一問題上無論是國家企業或者是農民工自己都應該正確認識到重要性,并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張雪.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幾點思考———濱州市城鎮化發展現狀調查[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4).

[2]田鴻.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與社保問題研究綜述[J].決策與信息:下旬,2011.

[3]趙盼盼.職業教育與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實現[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03).

[4]李迎生,袁小平.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社會保障制度的因應——以農民工為例[J].社會科學,2013(11).

作者:張莉莉 單位: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