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城鄉差異及統籌改革分析
時間:2022-10-24 11:14:00
導語:社會保障城鄉差異及統籌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在各方面促進社會發展。就目前來說,城鄉經濟差異巨大,保障制度也存在著差別,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其中有許多問題還尚待解決。從社會保障制度城鄉差異研究、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缺陷、對現狀的成因探究、關于統籌改革思路分析以及社會保障城鄉統籌發展的策略研究等幾個方面進行一個簡要分析。
關鍵詞:社會保障;城鄉差異;統籌改革
社會保障制度是民生發展的關鍵,也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在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在不斷地走向成熟,逐步滿足時展需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保障民生,由最初的政策調整走向法律規劃,國家在社會保障這一塊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資源都在加大,但城鄉保障差異依舊巨大,社會保障制度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統籌改革難度大,要想改善當前的發展形勢,必須通過科學的探索,優化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差異,最終走向城鄉一體化。
1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及意義
社會保障制度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制度,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從社會安定來說,社會保障制度在到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分社會安全隱患,對于得不到生活保障的群體,就有可能因為生存而走上違法的道路,當發生自然災害時,對災民的安置同樣需要社會保障制度,缺少社會保障制度就會發生混亂,治安得不到保障就是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社會保障制度能對失去生活來源的社會群體提供幫助,維持這部分人民的基本生活,減少他們走歪路的可能性,從而維持社會穩定,并且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現在還屬于發展階段,眾多改革和創新都需要社會保障制度的支持,社會矛盾會隨著改革的深入不斷加大,要緩解社會矛盾,就必然需要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健全。
2關于社會保障制度的城鄉差異研究
一是城鄉的社保項目有所差別,農村的項目整體種類明顯少于城鎮,城鎮社會保障制度項目全面并且已經相當完善,但農村的制度體系缺失嚴重,項目少并且連一些城鎮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都不具備。比如醫療制度、養老制度、生育制度、住房制度都沒有完全建立,大部分社會保障制度都只是針對農村困難戶,有基本救助和優撫安置等,經濟一般的農村居民享受不了低保和救助的政策,社會化的程度就比較低。二是城鄉社保水平不均,農村居民在各方面享受的社保水平普遍低于城鎮居民,比如養老保險的金額,老人所享的保險待遇人均差異懸殊,并且社保條件也遠遠不如城鎮老人,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務一般來說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而從農村進城務工的農民則不能享受,且其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上和城市勞動者的子女也有不平等的待遇,像這樣不公平的現象在城鄉差異中隨處可見。三是社會保障制度的資金扶持差異,公共財政大部分撥給了城鎮建設,城市居民享受的資金補助遠高于農民,城鎮社會保障籌資制度較為完善,農民能夠享受的籌資很少,很多公共服務設施需要農民自己出資建設,因此農民參保積極性就大大降低。四是管理體制的差異,城鎮社會保障管理較為統一,而農村社會保障管理則趨于分散,農村管理沒有集中化,且根據地區不同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這就造成了社會保障管理效率低下,從而使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3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缺陷
一是投入問題,社會保障在財政上的支出水平不高,雖然我國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建立,也在不斷增加投入,但總體水平距發達國家還具有很大差距,政府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占的比例也不高,甚至夠不到預算要求。除此之外就是城鄉社會保障的支出差距過大,城鄉發展的政策明顯有偏斜,在國家改革開放最初的時候,因為一切以城市社保水平發展為先,這就使城鄉差異逐漸變大,社會保障投入在農村過低。二是就制度來說,自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建立之后就沒有過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只是憑借發展中的經驗積累進行局部改善。社會制度保障的各個項目之間聯系不夠緊密,協調性差,造成社會保障工作效率低,并且相關工作單位的內部管理也存在很多問題,社保機制中的管理層對分工問題還不夠明確,局部管理不協調。三是社會制度保障的覆蓋面不全,主要都集中在城市,并且無法讓所有公民都享受到國家的社會保障福利,一些民生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社會保障制度的本意是為了使全體公民都能享受到國家提供的社保政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跟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我國的失業保險主要是由國有企業和部分公有制企業工作人員享受,并沒有覆蓋到全體人員,在沒有享受到失業保險的人員中,一旦面臨失業就會承擔很大的風險,以此類推的其他社保,也是一個道理。
4關于統籌改革思路分析
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是要以三農穩市的戰略全面推動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縮小城鄉經濟發展差異,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農產品的生產要趨于統一化、現代化和規范化,提高農村的生產力水平,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中心。統籌改革在優化農村社會保障這一方面,主要就是利用科技及現代設備,大力發展農業特色化和綠色化。農村經濟發展是農村社會發展的基礎,從實際情況出發使農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公平的社會保障待遇,逐步深化農村改革,明確農民的主體地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統籌改革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驅動力,社會保障制度一般來講是從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入手,面對城鄉經濟發展不協調,收入懸殊巨大的情況,要改變這種形勢,就必定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我國工業發展和農業發展一直是不可分割的,其中聯系甚多,縮小城鄉經濟差距的關鍵也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統籌改革就是要城鄉兼顧,一方面縮小差距,一方面促進共同進步。
5社會保障城鄉統籌發展的策略研究
5.1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扶持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任何項目的建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在資金籌集的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一是對公民收入分配的處理要合理規范,調動民眾積極參與社會保障籌資。二是增加政府籌資的渠道,使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運行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避免因財政問題帶來的尷尬境地。三是加大社會保障的投入比例,將資金合理用在人民群眾身上,提供社會福利和政策優惠,方便農村居民日常生活,完善公共服務模式,逐漸縮小城鄉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中的各種差距。5.2完善制度體系,升級社會保障管理。加強社會保障制度管理工作。社會保障制度管理工作的開展首先要以民眾為基礎,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建立相關標準,將社會保障落到實處。其次,由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同城市差異大,所以要合理改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地發展的社會保障制度。最后,政府要優化自我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以城帶鄉,在內部管理中避免工作人員工作紊亂等情況,加強宣傳工作,要相關工作人員深刻明白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優化管理流程,去掉繁瑣的環節,以簡、精、準為主。5.3增加農村社會保障項目,提高社會保障整體水平。城鄉差異之一就在于社會保障項目的不同,城市要遠遠多于農村。增加農村社會保障項目,一方面要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從而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整體水平,縮小城鄉間的差異。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制度要惠及社會中的每一位居民,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流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即便享受不了城市居民的所有社會保障,也應該有大部分社會保障制度都能夠享受,保障流動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是社會保障中的一個重點。社會保障制度不能只給城市本地的居民帶來好處。5.4緊跟時展,促進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現代化。多加采用新的技術和設備,強化基礎性設施的建設。隨著社會保障項目的不斷增多,社會保障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對公共服務的陳舊設備應該進行及時更新,盡可能的使用現代化技術以提高社會保障管理工作的效率。農村在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這一部分的工作不夠到位,要在各方面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嚴謹工作態度,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做出貢獻。另外,公共設施服務也是農村與城市差異較大的一點,要加強農村的公共設施建設,縮小城鄉差距。
6結束語
總而言之,未來的新農村發展中,相關社會保障工作人員必定更加注重優化農村社會保障管理工作,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貫徹精神,踐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為推動社會發展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石宏偉.我國城鄉二元化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創新[D].鎮江:江蘇大學,2007.
[2]冀慧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鄉差異與統籌思考[C].第七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2011.
作者:吳婧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 上一篇:高新技術應用于建筑施工展望及對策
- 下一篇:智慧旅游酒店發展路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