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施工物資成本控制分析
時間:2022-07-04 10:54:11
導語:核電施工物資成本控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措施
圖紙出版屬其他專業上游設計問題,無法直接推動,故從自身查找解決問題方法。將第一條提到的箱式變電室改為可移動式,平時輪子為拆卸狀態,變電室固定在對應位置。當與廊道等路徑沖突時,配電室用吊車吊起,安裝好滾輪,再推至適當位置。效果:節省了所有變壓器的基礎制作、拆除費用,根據現場負荷需求和路徑信息,可隨時調整配電室位置。因變壓器數量的減少,電纜路徑將更加清晰,用電安全性也得到提高。問題:目前臨電物資的采購、安裝均由各項目單獨實施,未實現公司內部整體運作,資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同時嶺澳二期3#機已商運,現場負荷逐步下降,部分臨電設施已開始拆除。措施:制定臨電物資規范和標準,做到大宗材料的集中采購,再根據調配手冊使臨電物資在各項目間合理流動,最終實現物資再利用。效果:如堆型、負荷大小、各地環境情況暫不做考慮,僅以嶺澳二期CPR1000為例,通過項目間調配,初步估計可節省4套臨電物資,總價大約幾千萬。
效益成果初步分析
電氣調試物資屬臨電物資一部分,大約占總量的15%。對它的初步分析,可間接推出全部臨電物資在措施落實后的效益狀況。首先對調試階段臨時用電需求物資進行分析,對于推進項目,如陸豐、嶺澳三期、浠水、韶關、寧德二期、紅沿河二期、防城港二期、咸寧二期、臺山二期等暫不包括在內。(以上項目名稱及下方時間,均為假設情況推導)按照非集約化模式,各項目自行采購一套供一期工程成本估算,共需要9套,物資價格以現有市場價格為參考,數額巨大。如采用集約化模式,則僅需要5套,但同時應減去損耗成本和轉運成本。總共節約成本大約兩套半的成本。損耗成本說明:供配電物資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設備、材料損耗,按嶺澳二期統計的數據分析,暫按最大估計量25%計取,實際運行過程中,如防護得當,應有所降低。轉運成本說明:由于各項目地理位置不同,將涉及到物資異地調配需求,轉運物資方式以道路運輸為主,運輸工具采用汽車,每調配一次以1500公里平均計取。通過對在建9個項目調試階段臨時用電物資集約化采購成本與非集約化采購成本分析,采用集約化采購方式比非集約化采購模式節約費用上千萬,直接經濟效益較為可觀,并且可對后續新建項目繼續發揮經濟效益,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增值、保值的能力。同時采取前兩條措施,變壓器數目可減少一半,整體采購費用減少大約1/4。經過初步分析,在后續的8年工程建設中,以現有項目為基礎,如采取上述措施,總共可節省費用將相當可觀。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對于臨電物資采取“提高效率,控制成本”的方法,不但實現了經濟效益,而且加強了供電可靠性,可以其他核電項目推廣。
本文作者:郭志鵬工作單位: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干旱條件下應急供水標準研究
- 下一篇:基于電力物資成本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