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物資采購風險管理機制分析
時間:2022-04-01 10:37:08
導語:企業物資采購風險管理機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物資采購風險來自于企業采購過程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有外部政策、自然因素與供應商影響,也有來自企業內部財務資金、經營計劃與戰略目標調整方面的干擾。這些影響因素的出現,都將使企業的采購與生產預期與實際狀況之間發生偏離,導致企業無法正常有序的開展經營活動。而在企業內部構建采購風險管控制機制,可以通過科學的分析與評估采購環節中的風險因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防范與控制,提高企業應對能力以及降低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對采購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建設與完善,也是每個企業切實提高管理能力與可持續發展動力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物資采購;風險類型;現狀;完善策略
一、企業在物資采購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
物資采購雖然在企業相關規范制度的保障下進行,但仍會受到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而產生風險。如采購人員、制度缺陷、政策法規以及市場波動等變量因素,給物資采購過程添加了許多不確定的潛在風險,如若不能有效的加以控制,將給企業的政策經營帶來較大的沖擊。(一)不可抗力的自然風險。企業的物資采購需要經過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將所采購的物品送達特定的目的地。在交通運輸過程中,不可預估的自然災害與意外對物資的運輸造成的威脅最為嚴重。自然環境中地震、洪水、暴風雨雪等極端惡劣的天氣對采購中的運輸環節帶來巨大的危害,使企業承受了較大的經濟損失。而在現實運輸過程中,每年都會發生較為嚴重的交通事故,同樣使企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危害。另外,由于交通路途中工程施工建設、修繕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采購風險,導致物資無法按時的送達指定地點。雖然自然因素與交通意外不可控制,但可以通過運輸線路優化以及提高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來進行干預與預防。(二)國家、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內部的政策風險。政策風險主要來自于國家針對采購及相關行業制定的規范與管理條例,影響或限制了以往的采購方式,如對某種原材料的控制、相關生產原料的生產指標等。而企業內部的采購風險主要來自于對生產項目、資金調配以及經營方向調整等方面的變動,這必然會對企業物資采購形成一定的風險。(三)來自經濟形勢及行業需求的風險。企業在采購過程匯總,若行業市場中原有的供求關系以及產品的市場價值發生改變,將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采購。同時,當市場中有同類型的新產品推出,對企業的營銷與產品生產甚至銷售計劃都有較為深遠的影響,也使企業的采購面臨波動與風險。(四)原材料與產品的質量風險。生產原材料的質量受到供應商誠信以及采購方的采購資金的影響,企業在采購活動開展前,缺乏對供應商實力、誠信度以及采購物資質量的多方面綜合考察,當在貨物交付時發現質量不達標的情況時有發生。(五)企業內部資金風險。由于企業內部財務資金運作能力不足,使資金短缺造成資金鏈斷裂,或因財務內部管控不嚴,在采購環節中造成了資金違規占用及挪用的不良情況,致使用于企業采購的資金短缺而帶來的風險。
二、企業物資采購風險的防范措施
企業物資采購的風險管控主要可以從采購風險、構建風險控制體系以及實際執行三個部分。要想切實提高企業對采購過程中風險防范能力,就務必結合企業的現實情況與需要,在內部構建起一套科學、有效的采購風險管控體系。(一)對企業物資采購鏈進行調整與優化。一個完整、完善的物資采購供應鏈能為企業有效的規避采購風險,并與該閉環鏈中的關聯企業與組織保持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一般來說,企業首先應該針對采購的流程進行梳理并明確規定執行標準,以保障物資品的質量與數量能達到企業生產經營的要求,與各個供應商建立起和諧的供求關系。其次,對于供應商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強合作交流,強化雙方之間的聯系,并定期對各供應商開展評級工作,包括供貨能力、產品質量、交付能力以及誠信度與忠誠度等。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的開發新的優質供應商,以更加優惠的價格提供優質的原材料供應。再次,對于采購方式進行合理的調整設計,在實際執行采購過程中,部分企業都選擇招標方式開展,雖然在供應商的選擇上有較大空間,但由于供應關系與長期合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企業需要從自身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采購方式,而不是盲目的跟風。最后,合理規劃運輸方式與運輸線路,最大程度的避開自然災害多發地段的路線設計,避開自然危害,同時達到控制運輸成本的目的。(二)構建健全的采購風險管理與控制體系。風險評估體系是企業采購風險管理與控制的有效保障,在構建環節中企業可以借鑒國內外優秀的采購風險控制與風險評估體系,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進行調整與完善,提高風險評估體系的實用性與有效性。保障能及時的對采購中的風險進行預警,并依據各類數據評估出風險類型與大小,針對性的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第一時間內將風險控制與消除。同時,企業還需要建設起對物資采購監督的體系,對采購中的每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監督,通過對過往采購的歷史數據作為分析庫,對當前采購活動中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捕捉,進一步強化對采購過程的管控。其中,尤其要增強對行業風險與政策風險的對應機制,實現對原材料市場供求關系與物質價值波動的監管。(三)提高對采購部門的管理力度采購部是企業物資采購的直接責任與。執行部門,對該部門進行強化管理能有效的實現采購風險的控制與規避。采購部門的管理措施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首先,加強對采購資金使用的監管。聯合財務部門對資金進行嚴格控制,采購資金的申請需要符合企業的生產計劃、原材料質量得到生產要求、撥付嚴格依照采購合同執行,嚴格禁止臨時改動付款方式、付款比例,保障采購資金安全。其次,加強部門間的運作機制管理。企業采購風險的控制一方面需要加強與提高相關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另一方面也需要以規范、完善的制度與條例來引導大家的采購行為,加強內部控制與管理。(四)建立起一支高素質與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高素質能力的專業人才是保障企業采購風險控制有效性的基本要求,而部分企業往往忽視了對專業團隊的建設。物資采購及相關風險防控是一項系統化、專業性強的綜合型工作,需要以豐富的專業技能積累與相關知識系統來良好的執行。而專業人才也能通過采購過程把握住風險控制的核心問題,找到更高效快捷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對采購環節的優化、采購成本控制、采購風險防范等工作的全方位控制管理,為企業創造更豐富的價值。(五)加強對采購風險的識別。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應對及控制采購風險的能力,就必須要對采購風險進行識別與分析,確認出采購環節中的主要風險類型及產生原因,并設計出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方案。基于識別后的風險進行回避、控制損失范圍、風險轉移等工作。如果未能進行全面的采購風險識別與分析,即便是發現了風險所在,也難以找出產生原因,對于該類型風險再次發生的應對措施也就失去了有效性。
三、結語
物資采購風險不僅會嚴重危及到企業的資金鏈,還會對產品質量、倉儲管理以及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深度的負面影響,這也是決定企業生存與政策運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企業管理者需要對采購過程進行嚴格把控,以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來有效的規避與控制風險的形成,切實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為企業的良好的長久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閆曉軍,張民楷,陳治亞.基于MSPC的物資采購風險控制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6,35(02):360-368.
[2]石巖,梁運吉.公司采購與付款業務流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質量探索,2016,13(02):79-80.
[3]王永強.試析物資采購的內控風險管理[J].財會學習,2018(14):247-248.
[4]朱俊.企業物資招標采購的風險及對策[J].中國商論,2018(16):110-111.
[5]王學平.企業物資采購風險管理與控制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5(02):103.
作者:陳志崗 單位:江蘇公證天業會計師事務所
- 上一篇:淺析供電企業物資供應管理水平
- 下一篇:物資采供及倉儲管理工作分析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