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播音主持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7-15 09:36:13
導語:廣播播音主持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廣播播音主持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旨在培養未來從事廣播節目主持工作的人才。融媒體時代,廣播主持人的工作內容發生深刻變革。廣播播音主持課程唯有以應用能力為導向,及時適應融媒體語境的新變化、新要求,探索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才能實現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融媒體;廣播主持人;廣播播音與主持教學;應用能力培養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它明確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強大傳播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為響應國家政策與實現自我轉型,《光明日報》在同年率先提出“融媒體”概念,并推出“融媒體”板塊。身處“融媒體”變革激流中,互聯網已經在傳統傳播技術、傳播方式等方面烙下深刻的印記。眾多傳統電臺逐步構建起“兩微一A一直”融媒體工作模式,即“電臺+微信+微博+App+直播”,廣播主持人的工作方式、工作內容也隨之發生巨變。廣播主持人的培養應密切關注這一變化,及時進行改革。
一、融媒體視閾下廣播播音主持教學面臨的問題
目前,大部分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廣播播音主持課程仍囿于傳統,滿足不了融媒體新形勢對廣播主持人的要求,很難培養出符合現今崗位需求的廣播主持人,因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效果并不理想。
(一)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固化
首先,目前各大院校播音主持專業廣播播音主持的教學目標大都是培養學生具備傳統電臺的節目主持能力。這一目標與融媒體趨勢已然脫節,未考慮到媒介融合趨勢下廣播主持人的轉型與裂變,將導致學生因能力的缺位而無法及時勝任工作崗位。其次,教學內容一般按照節目內容分類法分為新聞、社教、生活服務、文藝四大教學模塊,訓練學生四類節目的主持能力,這一安排未能結合新業態的新內容、新要求進行教學設計,缺乏融媒體元素。而且教學內容側重培養學生這四類節目的主持表達技巧,但缺乏“采、編、播”一體的綜合訓練,難以與現今工作崗位所需的能力與素養相匹配。再次,這門課程的教材基本采用的是中國傳媒大學2015年出版的《廣播節目播音主持》一書,教材缺乏融媒體的內容,所引案例、訓練素材很多不符合當下節目趨勢,又遠離學生所處時代,訓練效果不太理想。
(二)實踐教學條件滯后
作為應用型專業,實訓設備的配置優良尤為重要。互聯網技術的介入使得現今廣播電臺設備更新換代更為迅猛,這對專業實踐教學條件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實訓設備基本模擬傳統電臺的結構,無法完全還原互聯網時代廣播主持人的真正工作流程;同時,網絡輸出設備、云端設備比較缺乏,不能全真實踐互聯網聲音產品的創作,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直播與網絡直播。因此,學生很難獲得全真的實踐體驗,上崗后需要花長時間適應設備與工作流程。
(三)教學理念落后
融媒體語境下,媒介技術的變革日新月異,這對該課程的任課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新媒體技術,轉換互聯網思維,教師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但成長于傳統廣電環境中的專業教師,對新媒體技術與傳播方式欠缺了解,也不具備融媒體傳播經驗,很難在教學中熟練運用相關知識與技能教導學生。同時,現今課程教學大多采用“講解式”“示范式”等傳統教學方法,以“師父帶徒弟”的方式側重主持人播稿能力的訓練,缺乏“采、編、播”一體的項目綜合運營能力訓練,學生難以具備運營一檔節目的宏觀思維,難以形成策劃、編輯、采訪與制作的相關能力,缺乏適應新變化的融媒體傳播意識。教學理念落后,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四)教學實踐與工作實踐脫節
目前,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基本對應教學內容,圍繞四大模塊開展。實踐形式以課內實踐為主,學生鮮有機會接觸廣播電臺真正的工作實踐。這就存在兩個問題:其一,除新聞、社教、生活服務與文藝四大模塊典型節目之外,其他節目內容涉及不夠,訓練過程多錄播、少直播,與廣播主持人的實際工作內容有一定差距;其二,互聯網聲音平臺眾多,聲音直播類型豐富多樣,是廣播主持人轉型的重要領域和方向。但互聯網聲音產品與傳統電臺節目的制式與傳播模式不同,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卻沒能設計相關訓練,這也使學生應用能力的形成大打折扣。
二、廣播播音主持教學改革的思路
如何打破廣播播音主持教學的窘境?筆者認為,理應依據融媒體傳播語境作出相應的改革、創新,即以應用型為導向構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媒體、企業緊密合作、深度研討,重設教學目標,重構教學內容,變更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適應現今廣播主持人崗位的各項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讓學校育人與行業需求有效融合、實現良性協調發展。
(一)對接行業,構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積極對接媒體行業,構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能打通學校、媒體、企業之間的藩籬,培養出時代與崗位實際所需的播主人才。廣播播音主持課程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依托校企合作協同育人之路,構建一個實踐性強、激發學生創造性與主動性、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優化教學體系,實現項目化“翻轉”教學
課程組可依托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優化教學體系。與媒體企業合作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教學實施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設置為一個個節目生產項目,將教學過程“翻轉”,教師變身成為項目監理人,學生為項目主理人,以一個節目的整體運營效果為考核目標,課程組和合作企業共同進行考核,共同研討可持續項目教學。
(三)提升教師素質,打造具備新媒體素養的“制片人”式教師隊伍
廣播電視媒體中的“制片人”一般全權負責節目統籌、前期籌備、組建團隊、執行拍攝生產與后期制作、包裝等工作。在項目驅動下的廣播播音主持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行使好“制片人”的角色,確保項目任務高效、有序地運行,讓課上與課下有效聯動起來。同時,教師還應夯筑好自身的互聯網思維,通過掌握微博、微信、移動智能終端、電商購物平臺等多種新媒體技術,讓教學理念得以更新。
(四)改善實踐教學條件,開展課內課外多位一體的實踐教學
依托校企合作單位,依照行業需求改善現有實訓條件,與媒體、企業合力建設融媒體演播廳、融媒體工作平臺、融媒體視頻采編系統等,以滿足本課程的融媒體教學,優化實習實訓內容,拓展實踐渠道,實施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社會實踐與學科競賽并舉的多位一體的實踐教學。
三、廣播播音主持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
(一)實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對標行業設計課程教學體系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應覆蓋育人全過程。課程組可與企業商討制訂相關實施辦法,讓教學隊伍與媒體、企業能有效對接,能通過交流、調研、訪談、見習等方式及時研討業界動態,分析行業新變化,并直接對標行業制定融媒體人才培養目標,設計教學環節,構建教學模塊,豐富教學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課程教學體系,提升教學過程的時效性、應用性。
(二)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實施項目化“翻轉”教學
首先,調整教學模塊。增設新媒體版塊,加大直播的訓練,將教學模塊整合為新聞節目、社會生活類節目、文藝類節目與新媒體互動類節目四大模塊。其次,整合現有教學內容。將策劃、采編、制作等知識與技能融入各個訓練項目,并設置為以主持為核心、多項能力綜合訓練的教學單元。再次,設計“項目教學”步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綱領融合,打通課上與課下,實現項目化“翻轉”教學。最后,改革課程考核方式,設計一套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學習評價方式,由教師、企業、同學以及學生自身共同完成評價。
(三)內培外引,促進教師隊伍提質升級
通過內培外引,與校企合作單位合作建設師資隊伍,優化教師隊伍。校內教師可通過企業見習、實崗鍛煉的方式及時充電,貼近時代與業界動態,掌握互聯網傳播規律,掌握運營項目的統籌協調能力,更新教學理念,確保更好地行使“制片人”的角色;企業專家則可通過聘請的方式參與教學,給學生更豐富、直觀的實際工作體驗。與此同時,教師團隊和校企合作單位還能合作進行科研,合作運營項目,真正實現產學研結合,打造一個與時俱進的應用型教師隊伍。
(四)強化實習實訓,依托校企合作單位開展實踐活動
實習實訓教學依托校企合作單位進行。一方面,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建成融媒體仿真實訓中心,制訂相應的管理措施,組建相應的實訓教師團隊。另一方面,與媒體、企業合作開展多位一體的實踐活動,優化實習實訓。課內,實施項目化實訓教學;課外,依托校企合作單位,實行社會實踐和學科競賽并舉,并設計一系列實踐教學活動(如主播大賽、頂崗實習、特色活動等),作為有益補充。
四、結語
廣播播音主持作為播主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應起到改革先鋒的作用。唯有以應用能力為導向,及時適應融媒體語境的新變化、新要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打造融媒體互動教學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才能以此帶動專業核心課程群的改革,帶動教學革新,促進播主專業教學緊跟時展步伐,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洪巖.多維傳播語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與拓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8):87-90.
[2]易旭丹.互聯互通作用下廣播主持人轉型思考[J].新媒體研究,2015,1(14):91-92.
作者:李藝晨 單位:湖南女子學院
- 上一篇:畜牧獸醫工作動物檢疫的有效對策
- 下一篇:新聞播音主持的親和力和語言感染力